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者晓泉
行者晓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73
  • 关注人气: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故事:孔子眼中的五类人

(2023-12-22 10:41:17)
标签:

教育

文化

历史

《论语》人物故事:孔子眼中的五类人

     在孔夫子看来,人分为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和圣人五类,并跟鲁哀公谈了他的分类标准。这个故事见于《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原文如下。
【原文】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公曰:「敢问何如斯可谓之庸人?」

【白话翻译】

译文:孔子回答道:“人分五个等级,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能分清五类人,就可以知道如何治理国家了。”

哀公问道:“请问什么样的人叫做庸人?”

【原文】

孔子曰:「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格法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闇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白话翻译】

孔子回答说:“所谓庸人,他们心中没有善始善终的原则,口中说不出有道理的话,做人不知道与贤善之人为伍,做事不努力,不知道靠自己的勤奋获得安定的生活。小事明白,大事糊涂,不知自己在忙些什么;凡事随大流,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这样的人就是庸人。”

【原文】

公曰:「何谓士人?」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率犹行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所务者谓言之要也,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得其要也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白话翻译】

哀公问:“请问什么是士人?”孔子说:“所谓士人,他们心中有确定的原则,有明确的计划,即使不能尽到行道义治国家的本分,也一定有遵循的法则;即使不能集各种善行于一身,也一定有自己的处世方法。所以他们知识不一定广博,但一定要审查所知道的是否正确;话不一定说得很多,但一定要弄清是否说得在理;路不一定走得很多,但一定要明白所走的道路是否正确。在自己的智能范围内能明白事理,并能用语言表现出来,行事时能遵循事理,那么就像生命和身体不可改变一样。富贵不认为是自己的益补,贫贱也不认为是自己的损失,都能正确对待。这样的人就是士人。”


【原文】

公曰:「何谓君子?」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怨咎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无伐善之色也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油然不进之貌也越过也。

【白话翻译】

哀公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君子呢?”孔子回答说:“所谓君子,说出的话一定忠信,心中没有怨怒;身有仁义的美德而没有自夸的表情,考虑问题明智通达而话语委婉。遵循仁义之道,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强不息。他那从容的样子好像很容易超越,但终究没有人可以达到那种境界。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原文】

公曰:「何谓贤人?」孔子曰:「所谓贤人者,德不踰闲,闲法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言满天下无口过也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本亦身富则天下无宛财,宛积也古字亦或作此故或误不着草矣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白话翻译】

哀公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贤人呢?”孔子回答说:“所谓贤人,他们的品德不逾越常规,行为符合礼法。言论足以成为天下表率,却不会招来祸患;道德足以感化百姓,而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他虽富有,天下人不会怨恨;广施恩泽,天下人便不必担忧贫困。这样的人就是贤人。”

【原文】

公曰:「何谓圣人?」孔子曰:「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邻以喻界畔也。

【白话翻译】

哀公又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圣人呢?”孔子回答说:“所谓圣人,就是品德与天地之道相合,变通自如,探究万物的规律,顺应万物的本性,广施大道以成就万物的性情。他们如日月那样光明,如神灵那样化行天下。黎民不知道他的德行有多崇高,即便见到也不知道圣人就在身旁。这便是圣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