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人物故事之多言而噪、孤独一叹司马牛

(2023-08-14 16:18:20)
标签:

历史

教育

文化

《论语》人物故事之多言而噪、孤独一叹司马牛

一、司马牛简介

司马牛(?—前481)春秋末宋国人,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亦称司马耕、司马黎耕。孔子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为人“多言而躁”。当其问仁时,孔子回答说:“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劝他沉住气,不要急着说话。

据《左传·哀公十四年》载,其兄司马桓魋作乱于宋,司马牛坚决反对。其兄失败奔卫,他就离卫去齐;其兄奔齐,他又离齐奔吴,誓与其兄不共戴天。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向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楚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绥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司马子”。

二、《论语》故事 

《论语.颜渊》篇记载有司马牛问仁、问君的故事。

1、司马牛问仁:

【原文】: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

 讱:(rèn):说话谨慎,不要轻易说话。

 【翻译】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谨慎说话。”司马牛说:“言语谨慎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更难,说出来能不谨慎吗?”

2、司马牛问君子: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注释】

 疚(jiù):内心痛苦,惭愧。

 【翻译】

 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不忧愁,不恐惧,可谓君子。”司马牛说:“做到不忧愁,不恐惧,就是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解说】

孔子往往通过具体事情、通过实际对话,教育弟子。因此,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提问,答案不一样。针对性强,因材施教。因为司马牛正直善言而性情急躁,所以,当他问仁时,孔子教导他说“想成为一个仁者,说话要谨慎,不能急躁”。问他如何成为君子时,回复是,要加强修养,内省自修,不能整天忧心忡忡。理由是,如果一个人能够谨言慎行,自然心中无所愧疚,心胸坦荡,也就无所忧愁、无所畏惧了。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两点。一是司马牛多言而噪的性格缺陷,二是理解孔子教育弟子因材施教的方法。

3、司马牛之叹。

同样出自《论语.颜渊》篇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翻译】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认真谨慎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解说】

 这是子夏在宽慰司马牛。司马牛其实有兄弟四人,他说“人皆有兄弟,我独无”,是因为他的哥哥桓魋在宋国当政作乱,几个兄弟都附和,只有司马牛公开反对,他和孔子一样,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仁不义,犯上作乱,从而遭到他哥哥司马桓魋的打击。司马牛跟随孔子逃离宋国,四处流亡。因此,他时常抱怨自己孤独,没有兄弟,子夏宽慰他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只要你恭顺守礼,不断内修其身,天下人都会接纳你,把你当兄弟的。

司马牛之叹后来成为一句成语,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