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子路对话录
(2023-07-05 11:15:15)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参考译文:
子路初次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子路问:学习对我有什么益处吗?孔子回复道:孔子说:“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犯过错,失去公正,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和同学就听不到正确建议。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人不能丢下正弓器具;木材经过绳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做人做事才会顺利。所以,君子不可以不学习呀。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用柔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牛皮。这样的好材质,由此可见,还需要学习吗?”孔子说:“如果劈开竹子,束上羽毛,再加上金属的箭头,它射得不就更深了吗?”
子路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肃然起敬,拜了又拜,说:“夫子说的对呀,我要拜您为师。”
原文:
子路将行,辞于孔子.子曰:「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孔子曰:「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慎此五者而矣.」子路曰:「由请终身奉之.敢问亲交取亲若何?言寡可行若何?长为善士而无犯若何?」孔子曰:「汝所问苞在五者中矣.亲交取亲,其忠也;言寡可行,其信乎;长为善士,而无犯于礼也.」
参考译文:
子路将要离开,向孔子辞行。孔子说:“我送给你车呢,还是送给你一些忠告呢?”子路说:“请给我些忠告吧。”
孔子说:“不持续努力就达不到目的;不吃苦耐劳就做不成事;不忠诚就没有亲信;不讲信用别人就不会再信任你;为人不敬就会失礼。谨慎地处理好这五个方面就可以了。”
子路说:“我将终生记在心头。请问取得新结交的人的信任,少说话,多做事,努力向善,不侵犯他人,这样做可以吗?”
孔子说:“你所问的问题都包括在我讲的五个方面了。想获得他人的信任,那就是诚实;言必行行必果,那就是讲信用;一心向善,不冒犯他人,那就是遵守礼仪。”
原文:
子路问于孔子曰:「由闻丈夫居世,富贵不能有益于物,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则不足以论乎人之域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期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
参考译文:
子路请教孔子说,“我听说,如果一个大丈夫富贵时不能高调做事,报效社会;贫贱时不能忍辱负重,以寻求时机发展,那么,就不足以称为大丈夫。”
孔子说:“君子是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而行事的,目的是期望达成心中的目标(成为圣贤)。所以,需要委屈的时候,他们就会忍受委屈,时机来了,就会抓住时机,大显身手。委屈是因为有所期待;时机到了,就会抓住机会,大展宏图。所以,他们即使受委屈也不能失气节,飞黄腾达时也不会危害道义。”
原文: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过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而宽矣。」至廷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断矣。」子贡执辔而问曰:「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其善可得闻乎?」孔子曰:「吾见其政矣。入其境,田畴尽易,草莱甚辟,沟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尽力也;入其邑,墙屋完固,树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宽,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闲,诸下用命,此其言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以此观之,虽三称其善,庸尽其美乎!」
参考译文:
随行的子贡拉着马缰问道:“老师没有见子路,却三次称赞他,能不能让我听听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我进入蒲境,看到了子路的政绩。境内的田地得以整治,郊外荒地多已开垦,田间水渠修整很好。这些政绩,说明他恭敬而诚实,所以老百姓才会尽力耕种;进入城邑,看到墙壁房屋高而整齐,树木非常茂盛,说明他忠信而宽厚,老百姓就不苟且从事;进到他的官衙大堂,大堂上很清闲,这说明他明察善断,所以老百姓不来申诉打扰。由此可见,所以三称其善,真是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