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孔门四科十哲
(2023-06-29 16:04:25)
标签:
文化历史 |
1、孔门四科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孔门十哲是指孔子门下的十位杰出学生,即:颜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这十位学生,由孔子所亲自指定,并为历代儒学人士所尊崇。
3、《论语·先进》篇载,子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4、孔门四科涵义
德行科
言语科,就是精于言语,善于辞命。《论语正义》曰:“《毛诗·定之方中》传:‘故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说,丧纪能诔,祭祀能语。’此九者,皆是辞命,亦皆是言语。”“言语”是对事理的一种洞察,进而发展为具说服力的言辞,甚至在外交场合上面能够为国家贡献心力,这些都是“言语”重要的内容。所以“德行”之后就是“言语”。
政事科就是从政治国之能。“德行”是内圣之学,“政事”就是外王的功业,就像《论语·学而篇》之后接着就是《为政篇》一样,所谓“学为君子”,学习就是为了为政,“学而优则仕”。如果说“德行”注重个人修身,那么后三科就属于帮助他人,利他没有先后,只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方式,面对为政者,需要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他们,那就得用上政事;
文学科,指诗书礼乐之文章,主要就是经典的研习和传播。对于立志学儒、推行大道的后学者,就需要“文学”让他们知道先人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他们应该怎么去做。经典是主要的承传文化,是圣者的重要教诲。
钱穆先生说:“本章四科之分,见孔门之因材设教,始于文,达之于政事,蕴之为德行,先后有其阶序,而以通才达德为成学之目标。后世既各鹜于专门,又多重文以为学,遂若德行之与文学,均为空虚不实,而与言语政事分道扬镳,由此遂失孔门教育人才之精意。”
韩愈《论语笔解》曰:“凡学圣人之道始于文,文通而后正人事,人事明而后自得于言,言忘矣而后默识己之所行,是名德行,斯入圣人之奥也。”也就是说,一开始学习不是趋入德行的实践,而是把经典学会、学懂、学到位,然后才能开展为“言语、德行、政事”三科。
德行科四位,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冉雍(仲弓)
颜渊居首。颜渊,就是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学生,“儒家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颜渊作为孔子心仪的学生,不论是好学,还是用行舍藏,都是孔子欣赏的。颜渊的德行,“不迁怒,不贰过”,自我修身修心的能力超强,有错必改,绝不犯第二次;另一方面,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淡泊名利,不为物欲影响内心的喜乐。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哭之恸”,可见孔子对颜渊是何等的看重。
闵子骞,即闵损,以德行著称,洁身自守,坚持不仕。
闵子骞是大孝子,“二十四孝”中“闵损芦衣”讲的就是他。他“不食污君之禄”,进退出处,清廉高洁。《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闵子骞完美地诠释了孝道的内涵,他的德行也能让人敬仰赞叹。就连夫子也不由赞叹他“孝哉闵子骞!”
有一天他在过河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少女掉到了河里,他冒着生命危险就把这少女救了上来。后来呀,这孩子的父母为了感谢冉耕的救命之恩就送给他了一头牛。对那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宝马奔驰了,冉耕正好也就需要一头牛,就欣然收下了。后来人们就说冉耕怎么就那么没有风度呢,救了人还要收东西。冉耕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去找自己的老师寻求帮助。孔子说呢,你收的好,如果你不收的话估计以后就没有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别人也没有见义勇为的人了。
冉雍,字仲弓,孔子对他的评价是“雍也,可使南面”,南面一般是指诸侯国君,意思是说冉雍的德行是可以做诸侯国君的,这样的评价其他弟子一个也没有。
言语科两位:宰我和子贡。
宰我,即宰予,字子我,曾因提倡缩短三年守丧的期限,而受到孔子的斥责。因为词色锋利,而被孔子派遣出使齐、楚等国。
宰我最著名的故事有:一是夫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二是他关于“井有仁焉”和“三年之丧,期已久矣”的辩题,宰我在论辩的时候,往往论据充分,言辞也非常条理而锐利。宰我的问题往往具有预见性,今天从养生观点强调要午休。
子贡,即端木赐,长于雄辩,精于处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子贡曾为孔子守墓六年,体现出非同寻常的师生情谊。子贡最著名的除了会做买卖,能挣钱,“亿则屡中”,还有他“存鲁乱齐,灭吴霸越强晋”的一场言语外交,以及“足食足兵民信之”“夫子为卫君乎”,他把老师比作“日月”“万仞宫墙”“天之不可阶”的“能近取譬”,真正维护了老师的“道”。
政事科两位:冉有和季路。
冉有,即冉求,字子有(和仲弓、冉伯牛是异母弟弟),生性谦谨,具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曾因为帮助季康子聚敛财货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冉有很早就被季氏征召当家臣,因为他素有谋略、能文能武,还懂经济;
季路,即仲由,字子路,因曾担任季氏的家臣,所以也被称为季路,出身贫苦,性格豪爽,为人耿直,勇力超拔,在卫国的内讧中被杀。子路勇武果敢,一直是孔子身边的守护者,后来去卫国做了官,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让辖域大治,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位能臣。
文学科两位:子游和子夏。
子游,即言偃,在鲁国的武城为官时倡行礼乐,孔子曾经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子游是“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人。
子夏,即卜商,才思敏捷,经常与孔子讨论文学,时有不凡的创见。他发展出一套特有的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理论。但在孔子身后,儒家的许多经典都是通过子夏传授下来的。
孔子过世后,这两位弟子将孔子的思想传递下去,并且整理编著了很多的文献资料,足见其文学水平之高。
孔子其他的弟子也很出色,如曾子、有子、子张等等,虽然没有列入“孔门十哲”,但他们身上同样具备真正的儒者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