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赚钱效应是指,随便买股票都赚钱,能够大量吸引个人投资者直接入市:
2007年行情,全市场1096只股票,其中99%股票翻倍;
2015年行情,全市场2055只股票,约95%股票翻倍;
2021年行情,全市场3182只股票,仅23%股票翻倍;
本轮行情,全市场4874只股票,只有29%股票翻倍。
综合来看:
A股赚钱效应下降,显然是趋势性的,回到2007年、2015年那种95%~99%个股翻倍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多次分析过,这轮行情必须强于2021年,目前已翻倍的个股占比29%,已经超过了2021年的23%;
那么,理论上这次的比例应该是介于2021年的23%和2015年的95%之间,看能够到多少,假设到50%的比例,然后如果赚钱效应下滑是趋势性的,不排除以后的行情,很可能都很难超过50%。
以后大量个股会边缘化,选股方面,不得不更加重视个股的流动性和基本面,即使本轮行情偏向于投机风格,也需要坚持基本面选股。
人工智能板块,它是基于基本面改善的投机品种,乌鸡变凤凰的逻辑,是本轮行情最强势的板块,但下一波上涨很难再次加速。而且近1个月缩量约20%,对其它板块吸血的能力已经大幅下降;
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板块最好的走势就是现在这样的震荡走势,震荡横盘、震荡上涨或震荡下跌都是很好的。暴涨,容易吸血其它板块。暴跌,则对市场整体人气打击很大。
茅指数+宁组合,基本面优秀,而且基本面有机会(阶段性)复苏。4月份以来的涨速显著偏慢,下一波上涨有机会加速。这个板块的成交额比人工智能板块大25%(都选50只最活跃的股票),活跃度足以与人工智能板块抗衡,而且近一个月缩量约15%,缩量相对缓和一些。
其它科技股(不含半导体、通信),属于纯粹的投机品种,基本面几乎没有改善,更没有乌鸡变凤凰的逻辑,平均市盈率约200倍;
4月份以来的上涨速度很慢,而且近1个月的缩量程度高达35%,反映市场的投机情绪已经大幅下降。
A股的券商股显然还是反映投机情绪,4月份以来很弱,跟科技股(不含半导体、通信)一样。港股券商股则是基本面逻辑,券商股业绩上涨,股价也就上涨;
A股券商股近1个月缩量程度达到了40%,但不同的是,券商股处于调整过程,缩量调整并不是坏事。
铝业股,主打“特立独行”,跟主流指数不同步,跟有色板块都不是太同步。它短线在加速上涨,而且近1个月成交额放大了35%。
微盘股,现在不怎么反映投机情绪了,现在主要是量化基金在主导。微盘股4月份以来也显著降速,而且近1个月成交额萎缩了30%。
红利股,其实它不是“特立独行”,而是与主流指数反着走。红利股10月9日见底,加速上涨(由蜗牛的速度,加速至乌龟的速度),且成交额放大了10%。
港股,近2年还是“924”那波速度最快,说明它还是跟着国内政策更多一些,跟A股茅指数、宁组合的走势和基本面比较接近。港股现在是缓慢上涨的走势,近1个月成交额萎缩了12.5%。
美股科技股,每波的涨速都不快,但很稳定,典型的美股式牛市;
现在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港股科技股在4月份以前跟美股科技股是反向的,4月份以后则几乎完全同步。先不论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总之说明4月份之后有了变化。
黄金,近期这一波上涨,是近2年涨速最快的一波,也是近10年最快的一波,至少中短线的情绪有一些过头。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0%+券商股40%+铝业股10%;
大盘。短线的走势比较模糊,不确定是调整已经结束,还是调整没有开始。但总之,重中之重就是下一波上涨一定要加速;
板块。人工智能板块,主要防暴跌,不是说它暴跌的概率大,而是暴跌的后果相对严重,还是会影响市场人气的。券商板块,主要防暴涨,当然个人认为它暴涨的概率不小。其它板块,大概率中规中矩,跟着大盘,该涨就涨,该跌就跌。
【阿令】A股赚钱效应趋势性下滑——20251107
这里的赚钱效应是指,随便买股票都赚钱,能够大量吸引个人投资者直接入市:
2007年行情,全市场1096只股票,其中99%股票翻倍;
2015年行情,全市场2055只股票,约95%股票翻倍;
2021年行情,全市场3182只股票,仅23%股票翻倍;
本轮行情,全市场4874只股票,只有29%股票翻倍。
综合来看:
A股赚钱效应下降,显然是趋势性的,回到2007年、2015年那种95%~99%个股翻倍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多次分析过,这轮行情必须强于2021年,目前已翻倍的个股占比29%,已经超过了2021年的23%;
那么,理论上这次的比例应该是介于2021年的23%和2015年的95%之间,看能够到多少,假设到50%的比例,然后如果赚钱效应下滑是趋势性的,不排除以后的行情,很可能都很难超过50%。
以后大量个股会边缘化,选股方面,不得不更加重视个股的流动性和基本面,即使本轮行情偏向于投机风格,也需要坚持基本面选股。
人工智能板块,它是基于基本面改善的投机品种,乌鸡变凤凰的逻辑,是本轮行情最强势的板块,但下一波上涨很难再次加速。而且近1个月缩量约20%,对其它板块吸血的能力已经大幅下降;
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板块最好的走势就是现在这样的震荡走势,震荡横盘、震荡上涨或震荡下跌都是很好的。暴涨,容易吸血其它板块。暴跌,则对市场整体人气打击很大。
茅指数+宁组合,基本面优秀,而且基本面有机会(阶段性)复苏。4月份以来的涨速显著偏慢,下一波上涨有机会加速。这个板块的成交额比人工智能板块大25%(都选50只最活跃的股票),活跃度足以与人工智能板块抗衡,而且近一个月缩量约15%,缩量相对缓和一些。
其它科技股(不含半导体、通信),属于纯粹的投机品种,基本面几乎没有改善,更没有乌鸡变凤凰的逻辑,平均市盈率约200倍;
4月份以来的上涨速度很慢,而且近1个月的缩量程度高达35%,反映市场的投机情绪已经大幅下降。
A股的券商股显然还是反映投机情绪,4月份以来很弱,跟科技股(不含半导体、通信)一样。港股券商股则是基本面逻辑,券商股业绩上涨,股价也就上涨;
A股券商股近1个月缩量程度达到了40%,但不同的是,券商股处于调整过程,缩量调整并不是坏事。
铝业股,主打“特立独行”,跟主流指数不同步,跟有色板块都不是太同步。它短线在加速上涨,而且近1个月成交额放大了35%。
微盘股,现在不怎么反映投机情绪了,现在主要是量化基金在主导。微盘股4月份以来也显著降速,而且近1个月成交额萎缩了30%。
红利股,其实它不是“特立独行”,而是与主流指数反着走。红利股10月9日见底,加速上涨(由蜗牛的速度,加速至乌龟的速度),且成交额放大了10%。
港股,近2年还是“924”那波速度最快,说明它还是跟着国内政策更多一些,跟A股茅指数、宁组合的走势和基本面比较接近。港股现在是缓慢上涨的走势,近1个月成交额萎缩了12.5%。
美股科技股,每波的涨速都不快,但很稳定,典型的美股式牛市;
现在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港股科技股在4月份以前跟美股科技股是反向的,4月份以后则几乎完全同步。先不论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总之说明4月份之后有了变化。
黄金,近期这一波上涨,是近2年涨速最快的一波,也是近10年最快的一波,至少中短线的情绪有一些过头。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0%+券商股40%+铝业股10%;
大盘。短线的走势比较模糊,不确定是调整已经结束,还是调整没有开始。但总之,重中之重就是下一波上涨一定要加速;
板块。人工智能板块,主要防暴跌,不是说它暴跌的概率大,而是暴跌的后果相对严重,还是会影响市场人气的。券商板块,主要防暴涨,当然个人认为它暴涨的概率不小。其它板块,大概率中规中矩,跟着大盘,该涨就涨,该跌就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