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50(成长股),已经创了10个月新高,观察是否突破“924”高点,重点是看上涨速度,虽然不可能跟“924”那波比速度(1个月反弹50%),但达到2024年2月那波反弹的速度(1个月反弹20%)是最起码的。对这种短线走势,不一定要很复杂的预测,直接拿眼睛去看,是不是加速上涨就行了。
中证1000(小盘股),2015年以后活跃度显著下滑,2021年行情的偏离度仅30(实际上就是银行股的水准),这是严重低于正常值的水平,这次小盘股最起码要超过2021年的偏离度,达到2010年的水准(60),这也只是中规中矩的水平。然后再看是否有机会再进一步突破60,从而部分地形成类似2015年的疯牛行情。
券商股,2015年以后的走势与小盘股几乎一模一样,活跃度大幅下降,从活跃度来看,券商股差不多也走成了银行股;
然而,券商股的偏离度一旦超过40,显然就有机会去博弈2015年那种疯牛行情,因为2008年以来只有2015年的偏离度冲过了40。
人工智能板块,观察2年均线偏离度,此前3轮行情,2010年和2020年的偏离度达到60后开始回落,只有2015年的疯牛行情到达过150的偏离度;
中期,现在偏离度大约在50,如果以60为目标的话,上涨空间就很有限了,大约就是10%,可以说毫无买入的意义。说白了,不用管人工智能天花乱坠的概念,观察其走势,实质与中证1000、券商股是一模一样的,要不就是空间有限,要不就是部分地实现类似2015年的疯牛行情,散户资金涌入,炒就行了;
长期,2025年很大概率类似2010年,不能算好的买点,等1~2年,到类似2012年那种时点会更好。
银行股,其活跃度大约是人工智能板块的一半左右,2009年和2018年都是偏离度达到30,这次偏离度也已经达到了30,是需要观察其表现的;
而且,即使偏离度突破30,达到2015年那种疯狂的水准,偏离度也才50,相当平庸。(一旦考试难度下降,很多考生能考80~90分,那些稳定60分的考生就显得很差)
有色股,虽然近年表现出一些红利股的属性,但跟银行股还是有区别的:
1、有色股不用2015年那种疯狂行情,偏离度就能达到50,目前还有25~30%的反弹空间;
2、有色股2015年表现并不差,偏离度可以高达100,也不是银行股(50)能比的。
港股科技股,活跃度与人工智能板块几乎一样,2年均线偏离度能够达到60,但港股科技股更为缺乏想象空间,即使2015年行情,其偏离度仍然无法突破60。预计这次也不会例外,何况A股形成2015年那种疯牛,反而会迫使南下资金回流A股。
新半军+医药,目前的偏离度非常低,即使以2021年偏离度的一半,和2010年的偏离度为目标(50),也有一定的反弹空间(30%);
而如果部分形成2015年那种疯牛,新半军+医药也差不到哪里去,多数板块都不会差(除了银行股、港股科技股等少数板块)。
现在大体上应该分2步走:
1、先以中规中矩的正常行情来看待,中证1000(小盘股)、新半军、医药、有色股有一定确定性的反弹空间(约25~30%),人工智能大约有10%,券商股不确定(可能有20%),银行股基本没有空间,港股科技股有较大的风险;
2、等行情进一步突破,就可以考虑以不正常的行情来看待,以中证1000为准,偏离度取2015年和2021年的均值85,是2015年的60%左右,也就是疯狂程度达到2015年的6成左右。这样的行情下,中证1000、券商股、人工智能是擅长于炒作的,都会有较大的炒作空间。然后,新半军、医药、有色股也不差,但银行股预计会很差,港股科技股仍然风险较大。
至于说,完全没有行情,以及出现2015年同款疯狂行情,这样的极端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列。
操作策略,仓位100%=新半军54%+券商股32%+有色股14%;
如果双创50出现1个月反弹20%这种急涨,就是向上突破了,至少前述的中规中矩的正常行情肯定就有了,先把这一波做好;
至于后续能不能出现达到2015年6成疯狂程度的,较疯狂的行情,那就要观察中证1000、券商股和人工智能等投机品种的表现。从中证1000的表现,很难短时间看出,可以重点观察人工智能和券商股的表现。因为人工智能板块在正常行情下很可能只有10%的空间,那么人工智能板块突破这个限制,很可能说明行情开始趋于疯狂。作为“牛市旗手”,券商股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券商股出现20%以上的上涨,也可以说明行情趋于疯狂。另外,街头巷尾到处有人聊股票,那就是疯狂了。
【阿令】行情是否趋于疯狂——20250813
双创50(成长股),已经创了10个月新高,观察是否突破“924”高点,重点是看上涨速度,虽然不可能跟“924”那波比速度(1个月反弹50%),但达到2024年2月那波反弹的速度(1个月反弹20%)是最起码的。对这种短线走势,不一定要很复杂的预测,直接拿眼睛去看,是不是加速上涨就行了。
中证1000(小盘股),2015年以后活跃度显著下滑,2021年行情的偏离度仅30(实际上就是银行股的水准),这是严重低于正常值的水平,这次小盘股最起码要超过2021年的偏离度,达到2010年的水准(60),这也只是中规中矩的水平。然后再看是否有机会再进一步突破60,从而部分地形成类似2015年的疯牛行情。
券商股,2015年以后的走势与小盘股几乎一模一样,活跃度大幅下降,从活跃度来看,券商股差不多也走成了银行股;
然而,券商股的偏离度一旦超过40,显然就有机会去博弈2015年那种疯牛行情,因为2008年以来只有2015年的偏离度冲过了40。
人工智能板块,观察2年均线偏离度,此前3轮行情,2010年和2020年的偏离度达到60后开始回落,只有2015年的疯牛行情到达过150的偏离度;
中期,现在偏离度大约在50,如果以60为目标的话,上涨空间就很有限了,大约就是10%,可以说毫无买入的意义。说白了,不用管人工智能天花乱坠的概念,观察其走势,实质与中证1000、券商股是一模一样的,要不就是空间有限,要不就是部分地实现类似2015年的疯牛行情,散户资金涌入,炒就行了;
长期,2025年很大概率类似2010年,不能算好的买点,等1~2年,到类似2012年那种时点会更好。
银行股,其活跃度大约是人工智能板块的一半左右,2009年和2018年都是偏离度达到30,这次偏离度也已经达到了30,是需要观察其表现的;
而且,即使偏离度突破30,达到2015年那种疯狂的水准,偏离度也才50,相当平庸。(一旦考试难度下降,很多考生能考80~90分,那些稳定60分的考生就显得很差)
有色股,虽然近年表现出一些红利股的属性,但跟银行股还是有区别的:
1、有色股不用2015年那种疯狂行情,偏离度就能达到50,目前还有25~30%的反弹空间;
2、有色股2015年表现并不差,偏离度可以高达100,也不是银行股(50)能比的。
港股科技股,活跃度与人工智能板块几乎一样,2年均线偏离度能够达到60,但港股科技股更为缺乏想象空间,即使2015年行情,其偏离度仍然无法突破60。预计这次也不会例外,何况A股形成2015年那种疯牛,反而会迫使南下资金回流A股。
新半军+医药,目前的偏离度非常低,即使以2021年偏离度的一半,和2010年的偏离度为目标(50),也有一定的反弹空间(30%);
而如果部分形成2015年那种疯牛,新半军+医药也差不到哪里去,多数板块都不会差(除了银行股、港股科技股等少数板块)。
现在大体上应该分2步走:
1、先以中规中矩的正常行情来看待,中证1000(小盘股)、新半军、医药、有色股有一定确定性的反弹空间(约25~30%),人工智能大约有10%,券商股不确定(可能有20%),银行股基本没有空间,港股科技股有较大的风险;
2、等行情进一步突破,就可以考虑以不正常的行情来看待,以中证1000为准,偏离度取2015年和2021年的均值85,是2015年的60%左右,也就是疯狂程度达到2015年的6成左右。这样的行情下,中证1000、券商股、人工智能是擅长于炒作的,都会有较大的炒作空间。然后,新半军、医药、有色股也不差,但银行股预计会很差,港股科技股仍然风险较大。
至于说,完全没有行情,以及出现2015年同款疯狂行情,这样的极端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列。
操作策略,仓位100%=新半军54%+券商股32%+有色股14%;
如果双创50出现1个月反弹20%这种急涨,就是向上突破了,至少前述的中规中矩的正常行情肯定就有了,先把这一波做好;
至于后续能不能出现达到2015年6成疯狂程度的,较疯狂的行情,那就要观察中证1000、券商股和人工智能等投机品种的表现。从中证1000的表现,很难短时间看出,可以重点观察人工智能和券商股的表现。因为人工智能板块在正常行情下很可能只有10%的空间,那么人工智能板块突破这个限制,很可能说明行情开始趋于疯狂。作为“牛市旗手”,券商股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券商股出现20%以上的上涨,也可以说明行情趋于疯狂。另外,街头巷尾到处有人聊股票,那就是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