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大的方向,过于小的波动意义不大,切莫因小失大。
中证500,从2024年2月算起,本轮反弹已经到了第18个月,最大涨幅50%。对比前2轮行情,到第18个月的时候,最大涨幅分别是57%和50%,大体上这3轮行情的前半段区别是不大的;
重点就在后面,2015年行情从第18个月之后的最大涨幅是216%,2021年行情第18个月之后的最大涨幅也有55%。这次的行情虽然很难超过或达到2015年的水平,但超过2021年是最起码的。而且这个结论几乎不是预测,而是确定的。因为如果行情继续,肯定突破过去10年的下跌趋势,势必超过2021年的涨幅。如果本轮“行情”停止,那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情”,真正的行情就还没有来。
中期来看,去年10月份以来的回调已经持续了9个月,最大跌幅20%。最容易对比的是2019年4月~2020年3月,11个月最大回调幅度23%。多些耐心,等待刷新去年10月份的高点。
至于强势指数和板块,我认为还是主打“强者恒强”,924以来,宽基指数的涨幅排名,人民币计价(含分红):
中证2000(小盘)58%;
科创50(中盘成长)53%;
——————————
中证1000(中小盘)43%;
创业板50(大盘成长)43%;
恒生指数(港股)33%;
中证500(中盘)33%;
——————————
沪深300(大盘)26%;
纳斯达克(美股)13%。
大体上就是,中盘成长股和小盘股最优,大盘成长股、中盘股和港股次之,大盘股和美股最差。
科创50,虽然逆势下跌了4个月,但仍然是924以来的最强指数之一。而且单边回调了4个月,反而有调整充分的优势,应该继续关注。
中证2000,突破了2015年以来的下跌趋势线,而且创出近8年新高;
不过现在很明显,仍然是所谓量化的高抛低吸策略占优,所以还可以适当观望一下,等待变化,等待追涨杀跌的策略开始占优。
然后再看,重点关注的板块,924以来的表现:
半导体65%;
——————————
银行45%;
证券39%;
新能源车37%;
创新药35%;
军工龙头35%;
5G通信34%;
黄金股33%;
中概互联网30%;
有色金属27%;
——————————
酒11%;
能源-5%。
半导体板块独一档,银行、证券领衔第2梯队,酒和能源板块倒数。
半导体板块过去18个月的最大涨幅是115%,与2015年那波行情更为接近;
其实半导体板块仍然具有较强的投机属性,比较适合作为投机性行情的领导板块。
银行股,首先需要打破2007年以来的刻板印象,认可并关注银行股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因为近年来它已经2次表现出逆势上涨的特性:
第1次是2016~2017年的“漂亮50”行情,小盘股哀鸿遍野;
第2次是2022年以来的逆势上涨,逼近2007年的历史高点。
很明显,银行股在特定时刻具有类似于“做空”的功能,这在A股是稀缺资源,对其价值和意义,必须给予认可和关注。
但是说回现在,此时此刻,银行股的2年均线偏离度,已经来到了2014年12月下旬的水平,这就有2点值得关注:
1、从银行股自身来讲,这几乎是近18年的绝对高位,参考2014年12月下旬,银行股在2015年上半年只上涨了8%,虽然现在很多人看到一年8%的收益都会眼红(何况只用半年),但问题是,2015年上半年涨8%的股票是几乎没有意义的;
2、对市场整体而言,如果通过强行拉升银行股,把大盘拉到3700点以上,也不能说是无意义的。银行股2014年底的爆拉,大幅带动了大盘飙升,这很可能是促成2015年上半年A股整体(除银行股)暴涨的催化剂之一。
目前我关注的主流板块里面,券商股924以来的涨幅仅次于半导体和银行股。券商股作为牛市旗手,风向标意义不用多说,重点关注其走势的强度:
1、“924”第1波上涨,2年均线偏离度超过了2009年、2013年和2019年,已经算是近18年强度较大的一次上涨;
2、如果要参考2014~2015年行情,那么其2年均线偏离度是2014年10月份的水平,接下来2个月就适合观察对比,虽然不太可能像2014年11月~12月那么强(2个月涨120%),但至少有机会来一波明显的加速行情。
924以来的表现,有色股排在第2梯队里面的倒数第1,表现仅好于第3梯队的酿酒和能源股;
这次配置有色股的主要目的是“分散”风险,因为它跟其它板块的走势有很大的不同。个人认为,这不同于配置银行股。配置银行股的人,或多或少会有一种反向的逻辑,不是认为银行业多么生机勃勃,而是认为其它多数行业不怎么样,银行至少有国家兜底,有保障。实质上,这就形成一种“准做空”的逻辑。
有色行业从逻辑上来讲,毕竟仍然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正向风向标,中国铜铝金属的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从走势来讲,有色股突破了2021年高点,一旦正式突破过去10余年的宽幅震荡走势,其强度甚至不会弱于半导体和券商股。
操作策略,仓位100%=半导体52%+券商股33%+有色股15%;
关注大方向,忽略小波动,选好强势股,然后多一些耐心。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这最后“十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阿令】行百里者半九十——20250708
这个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大的方向,过于小的波动意义不大,切莫因小失大。
中证500,从2024年2月算起,本轮反弹已经到了第18个月,最大涨幅50%。对比前2轮行情,到第18个月的时候,最大涨幅分别是57%和50%,大体上这3轮行情的前半段区别是不大的;
重点就在后面,2015年行情从第18个月之后的最大涨幅是216%,2021年行情第18个月之后的最大涨幅也有55%。这次的行情虽然很难超过或达到2015年的水平,但超过2021年是最起码的。而且这个结论几乎不是预测,而是确定的。因为如果行情继续,肯定突破过去10年的下跌趋势,势必超过2021年的涨幅。如果本轮“行情”停止,那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行情”,真正的行情就还没有来。
中期来看,去年10月份以来的回调已经持续了9个月,最大跌幅20%。最容易对比的是2019年4月~2020年3月,11个月最大回调幅度23%。多些耐心,等待刷新去年10月份的高点。
至于强势指数和板块,我认为还是主打“强者恒强”,924以来,宽基指数的涨幅排名,人民币计价(含分红):
中证2000(小盘)58%;
科创50(中盘成长)53%;
——————————
中证1000(中小盘)43%;
创业板50(大盘成长)43%;
恒生指数(港股)33%;
中证500(中盘)33%;
——————————
沪深300(大盘)26%;
纳斯达克(美股)13%。
大体上就是,中盘成长股和小盘股最优,大盘成长股、中盘股和港股次之,大盘股和美股最差。
科创50,虽然逆势下跌了4个月,但仍然是924以来的最强指数之一。而且单边回调了4个月,反而有调整充分的优势,应该继续关注。
中证2000,突破了2015年以来的下跌趋势线,而且创出近8年新高;
不过现在很明显,仍然是所谓量化的高抛低吸策略占优,所以还可以适当观望一下,等待变化,等待追涨杀跌的策略开始占优。
然后再看,重点关注的板块,924以来的表现:
半导体65%;
——————————
银行45%;
证券39%;
新能源车37%;
创新药35%;
军工龙头35%;
5G通信34%;
黄金股33%;
中概互联网30%;
有色金属27%;
——————————
酒11%;
能源-5%。
半导体板块独一档,银行、证券领衔第2梯队,酒和能源板块倒数。
半导体板块过去18个月的最大涨幅是115%,与2015年那波行情更为接近;
其实半导体板块仍然具有较强的投机属性,比较适合作为投机性行情的领导板块。
银行股,首先需要打破2007年以来的刻板印象,认可并关注银行股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因为近年来它已经2次表现出逆势上涨的特性:
第1次是2016~2017年的“漂亮50”行情,小盘股哀鸿遍野;
第2次是2022年以来的逆势上涨,逼近2007年的历史高点。
很明显,银行股在特定时刻具有类似于“做空”的功能,这在A股是稀缺资源,对其价值和意义,必须给予认可和关注。
但是说回现在,此时此刻,银行股的2年均线偏离度,已经来到了2014年12月下旬的水平,这就有2点值得关注:
1、从银行股自身来讲,这几乎是近18年的绝对高位,参考2014年12月下旬,银行股在2015年上半年只上涨了8%,虽然现在很多人看到一年8%的收益都会眼红(何况只用半年),但问题是,2015年上半年涨8%的股票是几乎没有意义的;
2、对市场整体而言,如果通过强行拉升银行股,把大盘拉到3700点以上,也不能说是无意义的。银行股2014年底的爆拉,大幅带动了大盘飙升,这很可能是促成2015年上半年A股整体(除银行股)暴涨的催化剂之一。
目前我关注的主流板块里面,券商股924以来的涨幅仅次于半导体和银行股。券商股作为牛市旗手,风向标意义不用多说,重点关注其走势的强度:
1、“924”第1波上涨,2年均线偏离度超过了2009年、2013年和2019年,已经算是近18年强度较大的一次上涨;
2、如果要参考2014~2015年行情,那么其2年均线偏离度是2014年10月份的水平,接下来2个月就适合观察对比,虽然不太可能像2014年11月~12月那么强(2个月涨120%),但至少有机会来一波明显的加速行情。
924以来的表现,有色股排在第2梯队里面的倒数第1,表现仅好于第3梯队的酿酒和能源股;
这次配置有色股的主要目的是“分散”风险,因为它跟其它板块的走势有很大的不同。个人认为,这不同于配置银行股。配置银行股的人,或多或少会有一种反向的逻辑,不是认为银行业多么生机勃勃,而是认为其它多数行业不怎么样,银行至少有国家兜底,有保障。实质上,这就形成一种“准做空”的逻辑。
有色行业从逻辑上来讲,毕竟仍然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正向风向标,中国铜铝金属的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从走势来讲,有色股突破了2021年高点,一旦正式突破过去10余年的宽幅震荡走势,其强度甚至不会弱于半导体和券商股。
操作策略,仓位100%=半导体52%+券商股33%+有色股15%;
关注大方向,忽略小波动,选好强势股,然后多一些耐心。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这最后“十里”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