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60分钟线,短线下跌趋于减速,类似2024年11月,重点观察反弹速度;
两市成交额再次跌破万亿,也暗示现在是个转折点。
深成指,暂时没有明显地跌破55日线,1月13日以来的中线上涨仍有机会延续;
波动率已经下跌到非常低的水平,预计很快会选择短线方向。
短线选股的标准:
1、必须与指数同步,而不是逆向走势。因为短线策略是自上而下的,需要指数来“指挥”个股的操作;
2、上涨期间需要跑赢指数,下跌期间则不要求,因为下跌期间可能会被卖掉;
3、股票属性最好单一,比如选了1只芯片股,那么芯片板块上涨的时候,它必须同步上涨。其实板块ETF是很好的选择,板块涨的时候肯定同步上涨。
在2024年9月以来的第1波反弹中,主要选的短线股是超跌股,近4年的平均跌幅在76%,也就是腰斩2次;
第2波反弹中,很可能会关注强势股,包括回调之后的人工智能板块。
短线策略近3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攻击性比预期强,防守性比预期得要差,适当的时机要做一些修正。
长线的角度,创业板50历史上只要突破或跌破2年线,就是一波酣畅淋漓的大涨或大跌,信号非常明确;
创业板50的成分股有43%工业股(新能源为主)、24%信息技术、14%医药股,成长属性是明显很强的。而且平均市值达到了700亿,是典型的大盘股。
长线选股,即使事后来看,5倍股/10倍股都是非常少的,何况还要事先找到并坚定持有,难度可想而知;
增加长线选股确定性的若干措施:
1、选走势大大强于指数的强势股。近年强势股的走势特征,主要是2008年以来依托8年均线上涨,2024年回踩8年均线之后,押注5倍/10倍的上涨;
2、属性多元,比较容易触发上涨。基本面来讲,平台型的公司在布局新兴领域时也更有优势;
3、目前看,500亿~5000亿市值的公司,兼具确定性和成长性;
4、行业来讲,不外乎“新半军”、消费医药、人工智能、港股互联网等等,八九不离十。
消费医药板块,1994~2021年持续上涨27年,最高460倍(年化25.5%),核心龙头股茅台588倍(后复权)。龙头股(50只)流通市值9万亿;
港股互联网板块,2008~2021年持续上涨13年,最高43倍(年化33.6%),核心龙头股腾讯1156倍(后复权)。龙头股(30只)流通市值12万亿;
新半军板块,2005~2021年持续上涨16年,最高59倍(年化29%),核心龙头股宁德23倍。龙头股(50只)流通市值4万亿;
人工智能板块,1994~2025年持续上涨31年,最高84倍(年化15.4%),龙头股(50只)流通市值3.5万亿。
对比以上4个板块:
1、可以看到消费医药板块的上涨时间非常长(第2名),累计涨幅极大(第1名),且板块的市值也已经很大(第2名),后续的上涨空间会有限制,准确讲,是上涨的速度很可能要慢下来;
2、港股互联网板块累计的涨幅不算大(第4名),但上涨速度极快(第1名),大概率也是要阶段性降速的。现在的流通市值是12万亿(第1名),当然,要去对比美股科技7巨头,那显然还有上涨空间,但是否能简单对比,是一个问题;
3、人工智能板块上涨的时间非常长(第1名),但上涨速度是最慢的(第4名)。龙头股市值不大(第4名),还是处于发展初期,甚至是炒概念阶段;
4、新半军板块上涨时间适中(第3名),上涨速度很快(第2名),累计涨幅不算太大(第3名),龙头股市值也不大(第3名),可以看到新半军各项数据都是很适中的第2名或第3名,确定性是很强的。
长线策略近6年的运行情况,攻击力还是欠缺了一些,需要更集中于最猛的股票;
防守方面也不尽人意,这次会在适当的时机,加一些择时(仓位控制),以及关注红利股、美股、黄金等多种类资产。
今天的文章是早上才写的,所以可以看到美股期货刚刚暴跌了,因为特朗普关税,关注一下对A股的影响,但不必急于行动。
【阿令】周四策略——20250403
上证指数60分钟线,短线下跌趋于减速,类似2024年11月,重点观察反弹速度;
两市成交额再次跌破万亿,也暗示现在是个转折点。
深成指,暂时没有明显地跌破55日线,1月13日以来的中线上涨仍有机会延续;
波动率已经下跌到非常低的水平,预计很快会选择短线方向。
短线选股的标准:
1、必须与指数同步,而不是逆向走势。因为短线策略是自上而下的,需要指数来“指挥”个股的操作;
2、上涨期间需要跑赢指数,下跌期间则不要求,因为下跌期间可能会被卖掉;
3、股票属性最好单一,比如选了1只芯片股,那么芯片板块上涨的时候,它必须同步上涨。其实板块ETF是很好的选择,板块涨的时候肯定同步上涨。
在2024年9月以来的第1波反弹中,主要选的短线股是超跌股,近4年的平均跌幅在76%,也就是腰斩2次;
第2波反弹中,很可能会关注强势股,包括回调之后的人工智能板块。
短线策略近3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攻击性比预期强,防守性比预期得要差,适当的时机要做一些修正。
长线的角度,创业板50历史上只要突破或跌破2年线,就是一波酣畅淋漓的大涨或大跌,信号非常明确;
创业板50的成分股有43%工业股(新能源为主)、24%信息技术、14%医药股,成长属性是明显很强的。而且平均市值达到了700亿,是典型的大盘股。
长线选股,即使事后来看,5倍股/10倍股都是非常少的,何况还要事先找到并坚定持有,难度可想而知;
增加长线选股确定性的若干措施:
1、选走势大大强于指数的强势股。近年强势股的走势特征,主要是2008年以来依托8年均线上涨,2024年回踩8年均线之后,押注5倍/10倍的上涨;
2、属性多元,比较容易触发上涨。基本面来讲,平台型的公司在布局新兴领域时也更有优势;
3、目前看,500亿~5000亿市值的公司,兼具确定性和成长性;
4、行业来讲,不外乎“新半军”、消费医药、人工智能、港股互联网等等,八九不离十。
消费医药板块,1994~2021年持续上涨27年,最高460倍(年化25.5%),核心龙头股茅台588倍(后复权)。龙头股(50只)流通市值9万亿;
港股互联网板块,2008~2021年持续上涨13年,最高43倍(年化33.6%),核心龙头股腾讯1156倍(后复权)。龙头股(30只)流通市值12万亿;
新半军板块,2005~2021年持续上涨16年,最高59倍(年化29%),核心龙头股宁德23倍。龙头股(50只)流通市值4万亿;
人工智能板块,1994~2025年持续上涨31年,最高84倍(年化15.4%),龙头股(50只)流通市值3.5万亿。
对比以上4个板块:
1、可以看到消费医药板块的上涨时间非常长(第2名),累计涨幅极大(第1名),且板块的市值也已经很大(第2名),后续的上涨空间会有限制,准确讲,是上涨的速度很可能要慢下来;
2、港股互联网板块累计的涨幅不算大(第4名),但上涨速度极快(第1名),大概率也是要阶段性降速的。现在的流通市值是12万亿(第1名),当然,要去对比美股科技7巨头,那显然还有上涨空间,但是否能简单对比,是一个问题;
3、人工智能板块上涨的时间非常长(第1名),但上涨速度是最慢的(第4名)。龙头股市值不大(第4名),还是处于发展初期,甚至是炒概念阶段;
4、新半军板块上涨时间适中(第3名),上涨速度很快(第2名),累计涨幅不算太大(第3名),龙头股市值也不大(第3名),可以看到新半军各项数据都是很适中的第2名或第3名,确定性是很强的。
长线策略近6年的运行情况,攻击力还是欠缺了一些,需要更集中于最猛的股票;
防守方面也不尽人意,这次会在适当的时机,加一些择时(仓位控制),以及关注红利股、美股、黄金等多种类资产。
今天的文章是早上才写的,所以可以看到美股期货刚刚暴跌了,因为特朗普关税,关注一下对A股的影响,但不必急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