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线最弱势的创业板50指数,完全可以认为2024年11月以来的调整持续到了现在,已经20周,回调了20%。细分来看,第1小波回调了9周,平均56点/周。第2小波目前持续6周,平均35点/周,速度只有第1小波的62.5%,下跌已经减速,耐心等这个回调结束;
然后,2022年7月高点是下一波反弹的目标,这个不会有变化,还有40%空间。
深成指,严格来讲,2008年以后就没有牛市,因为始终没有刷新历史新高。本轮反弹目前的最大涨幅是50%,即使先按反弹来看待,其反弹幅度也远不如前3波反弹(涨幅分别是153%、162%和132%);
时间方面,前3波反弹至少持续1~2年,本轮反弹目前仅持续了3周(2024年9月18日~2024年10月8日),时间也严重不匹配。
最看好的板块仍然是2021年行情的强势股,新半军,目前长线仓位配置了35%,短线仓位配置了20%:
长期来看,这3个板块代表了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突围的力量,长线走势也足够强势;
短期,明显是芯片股更强,但也需要留意滞涨甚至补跌(跟随人工智能板块)的可能。军工股目前的确定性最强,不仅短线走势较强,而且一季报业绩改善的预期很大(特别是上游军用元器件/半导体)。新能源板块,权重和影响力很大,所以走势可能会偏稳(如果是牛市,“稳”就是贬义词)。
2021年强势股的另一分支就是,消费股、医药股和港股互联网板块,这块暂时没有配置,但保持关注:
长线,这3个板块共同的问题是2021年涨到了极端高位,市值和权重都很大,但我又认为A股没发展到美股那个成熟度,资源不会集中到少数的巨头;
短线,港股互联网板块明显超涨,需要回调。医药股今天补涨(港股医药股早涨上天了),可适当关注。消费股还没有启动的迹象,实际上可选消费股(家电、汽车)甚至开始补跌了。
2015年的强势股,券商股、微盘股、科技股(人工智能),这块配置了长线仓位25%和短线仓位10%:
长线,微盘股和券商股明显是同步的,券商股是微盘股很好的替代品,券商股选股容易得多。科技股本来也跟微盘股和券商股同步的,但人工智能有一些区别,人工智能板块创了历史新高,长线是值得关注的。某互联网券商股,目前来看,不仅可以覆盖微盘股/券商股,同样可以覆盖人工智能板块;
短线,券商股值得埋伏,抗一波调整或横盘,等主升浪。人工智能板块则暂时不适合,要等更充分的回调。
2007年/2010年的强势股,最看好有色股和黄金股,这块短线配置了10%:
长线,这块的调整是极为充分的,反而可以选更强势的细分板块。这个角度来看,黄金股比基本金属(铜铝铅锌)板块要强势得多,但再细分一层,可以发现基本金属里面的铝业股是最强的。相对来讲,铝业股走强更能反映经济复苏/通货膨胀,黄金股反映负面的信息略多一些;
短线,有色股和黄金股差不太多,都在走强。
操作策略,仓位100%=新半军55%+券商股35%+铝业股10%;
暂时维持观望,因为调仓肯定是往强势股的方向去调仓,但如果确认去年10月/11月的调整持续到现在,那么强势股很有可能会补跌。所以最好是等待放量上涨确认调整结束,或者等强势股补跌完毕。
新半军,仓位55%。如果调仓至消费股、医药股、港股互联网板块等等,需要占用这里面的仓位,所以需要持续比较新半军和消费/医药/港股互联网的强弱;
券商股,仓位35%。如果调仓至人工智能板块,需占用这个仓位,目前这个仓位持有的全部是某互联网券商股,仓位是略重了一点,如果人工智能板块有明显的机会可以考虑调仓,但如果没有机会就继续持有这只互联网券商股,差不到哪里去;
铝业股,仓位10%。如果调仓至黄金股,需占用这个仓位,但目前确认铝业股是不可能减仓的,非常明确地看好。所以如果要加仓黄金股,需要前面2个大板块略微减一些仓位,先继续关注着黄金股的走势。
【阿令】周三策略——20250402
关注中线最弱势的创业板50指数,完全可以认为2024年11月以来的调整持续到了现在,已经20周,回调了20%。细分来看,第1小波回调了9周,平均56点/周。第2小波目前持续6周,平均35点/周,速度只有第1小波的62.5%,下跌已经减速,耐心等这个回调结束;
然后,2022年7月高点是下一波反弹的目标,这个不会有变化,还有40%空间。
深成指,严格来讲,2008年以后就没有牛市,因为始终没有刷新历史新高。本轮反弹目前的最大涨幅是50%,即使先按反弹来看待,其反弹幅度也远不如前3波反弹(涨幅分别是153%、162%和132%);
时间方面,前3波反弹至少持续1~2年,本轮反弹目前仅持续了3周(2024年9月18日~2024年10月8日),时间也严重不匹配。
最看好的板块仍然是2021年行情的强势股,新半军,目前长线仓位配置了35%,短线仓位配置了20%:
长期来看,这3个板块代表了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突围的力量,长线走势也足够强势;
短期,明显是芯片股更强,但也需要留意滞涨甚至补跌(跟随人工智能板块)的可能。军工股目前的确定性最强,不仅短线走势较强,而且一季报业绩改善的预期很大(特别是上游军用元器件/半导体)。新能源板块,权重和影响力很大,所以走势可能会偏稳(如果是牛市,“稳”就是贬义词)。
2021年强势股的另一分支就是,消费股、医药股和港股互联网板块,这块暂时没有配置,但保持关注:
长线,这3个板块共同的问题是2021年涨到了极端高位,市值和权重都很大,但我又认为A股没发展到美股那个成熟度,资源不会集中到少数的巨头;
短线,港股互联网板块明显超涨,需要回调。医药股今天补涨(港股医药股早涨上天了),可适当关注。消费股还没有启动的迹象,实际上可选消费股(家电、汽车)甚至开始补跌了。
2015年的强势股,券商股、微盘股、科技股(人工智能),这块配置了长线仓位25%和短线仓位10%:
长线,微盘股和券商股明显是同步的,券商股是微盘股很好的替代品,券商股选股容易得多。科技股本来也跟微盘股和券商股同步的,但人工智能有一些区别,人工智能板块创了历史新高,长线是值得关注的。某互联网券商股,目前来看,不仅可以覆盖微盘股/券商股,同样可以覆盖人工智能板块;
短线,券商股值得埋伏,抗一波调整或横盘,等主升浪。人工智能板块则暂时不适合,要等更充分的回调。
2007年/2010年的强势股,最看好有色股和黄金股,这块短线配置了10%:
长线,这块的调整是极为充分的,反而可以选更强势的细分板块。这个角度来看,黄金股比基本金属(铜铝铅锌)板块要强势得多,但再细分一层,可以发现基本金属里面的铝业股是最强的。相对来讲,铝业股走强更能反映经济复苏/通货膨胀,黄金股反映负面的信息略多一些;
短线,有色股和黄金股差不太多,都在走强。
操作策略,仓位100%=新半军55%+券商股35%+铝业股10%;
暂时维持观望,因为调仓肯定是往强势股的方向去调仓,但如果确认去年10月/11月的调整持续到现在,那么强势股很有可能会补跌。所以最好是等待放量上涨确认调整结束,或者等强势股补跌完毕。
新半军,仓位55%。如果调仓至消费股、医药股、港股互联网板块等等,需要占用这里面的仓位,所以需要持续比较新半军和消费/医药/港股互联网的强弱;
券商股,仓位35%。如果调仓至人工智能板块,需占用这个仓位,目前这个仓位持有的全部是某互联网券商股,仓位是略重了一点,如果人工智能板块有明显的机会可以考虑调仓,但如果没有机会就继续持有这只互联网券商股,差不到哪里去;
铝业股,仓位10%。如果调仓至黄金股,需占用这个仓位,但目前确认铝业股是不可能减仓的,非常明确地看好。所以如果要加仓黄金股,需要前面2个大板块略微减一些仓位,先继续关注着黄金股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