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短线回调了3天,跌幅不到100点(截至中午)。下跌速度明显比1月初慢,1月初的3天暴跌了超200点。这样就可以预期,本轮短线回调不会跌破1月份的低点;
深证综指,波动率仍然很低,预计短线回调之后,继续震荡上涨。上半年的走势,很可能类似倒过来的2024年5月~9月;
中证全指,今年已经不用花太多精力去研究历史走势,不用从历史走势来预判是否有行情。今年的重点是预判本轮行情如何演绎,涨跌节奏和板块轮动。
某种程度上,涨跌节奏更多由市场情绪来主导,微盘股、科技股和券商股是代表市场情绪的典型板块。
先看微盘股和科技股,不管披上怎样的外衣,各种各样的概念,但其实质是投机,上千只“垃圾股”疯狂炒作,其重点是看成交量和趋势。微盘股和科技股近5个月的成交额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走势也突破了2015年以来长达10年的下跌趋势;
2015年以后,个人投资者活跃度最高的时段就是近5个月。资金面宽松,叠加人工智能史诗级的“噱头”,微盘股和科技股的炒作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实操层面需要考虑2个问题:
1、市场方面,在微盘股和科技股领域,要直接面对游资和量化基金的正面竞争;
2、自己这边,随着年龄增长和资金量增加,在这种正面竞争中会越来越不利。年龄增长显然不可避免,而资金量增加也是正常人都希望实现的。
这种情况下,“幸好”还有券商股,尤其是某互联网券商股。既然上千只微盘股和科技股的疯狂炒作,离不开巨额成交量,那显然券商股会非常受益,2014年以来这3个板块的走势也几乎同步。
某互联网券商股,它的客户大部分是个人投资者,理论上比其它券商股更受益于微盘股和科技股的炒作(何况它本身也是科技股)。另外,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如果市场风格切换到基本面投资,它也会受益于良好的长期基本面,以及创业板50第2权重股的身份(受益于指数化被动投资的趋势)。
上述关于微盘股、科技股、券商股,以及涨跌节奏、趋势、成交量等等,本质是资金层面的投机活动,采用跟踪的策略(追涨杀跌)是效率最高的。市场情绪最高亢的时候,比如2015年,地铁、电梯、饭局,无处不在地讨论股票,以及2025年”美股群“最活跃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逆向操作。
那么基本面投资,可以划分为红利股、中速成长股、快速成长股和周期股,板块轮动的重点就是这4个大板块,这一块更适合预测(高抛低吸策略),而且拉长一点时间,就有很强的可预测性:
红利股,目前的典型代表是国有大型银行、能源股等等,近4年明显与美股同步,且与A股反向。既然今年主要押注A股行情,且美股有一定的破位风险,那么显然第1个就要排除A股红利股的投资。
中速成长股,A股消费医药以及港股科技股,是2021年的领涨股,近4年大幅下跌,2025年有反弹空间,但预计速度不快,也是很明确的;
快速成长股,有2类,一是人工智能2025年领涨股,二是新半军2021年领涨股:
人工智能板块,这里主要指人工智能中上游板块(通信设备、个别芯片股),而人工智能下游板块(软件、互联网、传媒)主要跟着前述微盘股、科技股和券商股的分析即可;
人工智能板块,大体依托8年线上涨,也刷新了2015年高点,趋势方面并没有问题。涨跌节奏方面,则很适合参考互联网浪潮期间的1994~2001年,1994年/1996年双底对应2022年/2024年双底,1997年/2001年双顶也很有机会对应2025年/2029年双顶,也就是2025年很有可能是第1个顶,当然大概率是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初;
新半军(剔除个别AI相关的芯片股),长期走势依托8年线上涨,是典型的快速成长股;
中期走势,则与前述的中速成长股,即消费医药和港股科技股类似,都是2021年领涨股,近4年大幅暴跌,2025年有确定性的反弹,而且新半军很可能反弹的速度更快,甚至不排除逼近或刷新2021年高点的可能,尤其是非AI半导体这一块。
新半军和人工智能板块对比,考虑2029年的情况:
首先1997~2020年,这2个板块的走势几乎一模一样,考虑2029年这种更长的时点,这2个板块是有机会共振上涨的,甚至人工智能板块多半还要强一些;
但是,考虑2020~2025年的节奏明显不同,如前所述,2025年就相对看好新半军多一些;
不管怎样,这里的“半”,确定性很强,不管是新半军还是人工智能领涨,半导体都不可能缺席。
周期股,典型的是有色板块,主要指基本金属板块(铜铝铅锌),基本金属板块是最能够反映所谓“经济形势”的:
多数人的直接感官是,2020年以前“经济形势”还不错,开企业的老板先不说赚多赚少,至少赚钱不是太难。企业员工也感觉工作稳定,感受不到失业风险。2020年疫情以后则是另外一回事,老板难赚钱,员工也开始感觉不稳定。但是,资本市场则是完全相反,2007~2020年基本金属板块暴跌90.1%,2020年反而开始见底回升;
实体经济的直接感官,是这样一种模式,假设某中小企业去年赚100万,今年赚50万,实体的感官就是,今年也还不错,至少赚了50万,而且这是支付了房租、工资、利息、税收之后的纯利润50万装进腰包,哪个老板不喜欢呢。但如果这是一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则认为利润下滑,股价要下跌。反之假设,去年亏100万,今年续亏50万,实体经济感官仍然很差,哪个老板喜欢亏钱呢,房东拿走了房租、员工拿走了工资,老板还要倒贴50万。但是,资本市场则该企业认为亏损减少,股价要上涨。
所以说,资本市场是提前反映所谓经济形势的,从基本金属板块的股票走势来看,我认为经济形势有很大几率好转。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5%+券商股35%+有色股15%;
预计调整幅度不大,继续持股待涨。昨天新能源领涨,今天上午军工股领涨,昨晚英伟达破位式暴跌,市场热点有从人工智能切换到新半军的迹象。
耐心资本=硬实力+高风险偏好:
现在A股机会明显,但显然要有硬实力,才有可能抓住这波机会。如果处于水深火热,为下个月的月供苦恼,那是很难把握现在的股市机会的;
当然,有实力是一方面,但如果仅仅敢将资金存银行,存再长时间也不是耐心资本,它首先就失去了资本逐利的本性。
这波行情,长期来看,还是需要有硬实力,风险偏好又高的耐心资本来推动,后面要重点跟踪研究这波真正的耐心资本的偏好。
【阿令】涨跌节奏与板块轮动——20250304
上证指数,短线回调了3天,跌幅不到100点(截至中午)。下跌速度明显比1月初慢,1月初的3天暴跌了超200点。这样就可以预期,本轮短线回调不会跌破1月份的低点;
深证综指,波动率仍然很低,预计短线回调之后,继续震荡上涨。上半年的走势,很可能类似倒过来的2024年5月~9月;
中证全指,今年已经不用花太多精力去研究历史走势,不用从历史走势来预判是否有行情。今年的重点是预判本轮行情如何演绎,涨跌节奏和板块轮动。
某种程度上,涨跌节奏更多由市场情绪来主导,微盘股、科技股和券商股是代表市场情绪的典型板块。
先看微盘股和科技股,不管披上怎样的外衣,各种各样的概念,但其实质是投机,上千只“垃圾股”疯狂炒作,其重点是看成交量和趋势。微盘股和科技股近5个月的成交额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走势也突破了2015年以来长达10年的下跌趋势;
2015年以后,个人投资者活跃度最高的时段就是近5个月。资金面宽松,叠加人工智能史诗级的“噱头”,微盘股和科技股的炒作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实操层面需要考虑2个问题:
1、市场方面,在微盘股和科技股领域,要直接面对游资和量化基金的正面竞争;
2、自己这边,随着年龄增长和资金量增加,在这种正面竞争中会越来越不利。年龄增长显然不可避免,而资金量增加也是正常人都希望实现的。
这种情况下,“幸好”还有券商股,尤其是某互联网券商股。既然上千只微盘股和科技股的疯狂炒作,离不开巨额成交量,那显然券商股会非常受益,2014年以来这3个板块的走势也几乎同步。
某互联网券商股,它的客户大部分是个人投资者,理论上比其它券商股更受益于微盘股和科技股的炒作(何况它本身也是科技股)。另外,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如果市场风格切换到基本面投资,它也会受益于良好的长期基本面,以及创业板50第2权重股的身份(受益于指数化被动投资的趋势)。
上述关于微盘股、科技股、券商股,以及涨跌节奏、趋势、成交量等等,本质是资金层面的投机活动,采用跟踪的策略(追涨杀跌)是效率最高的。市场情绪最高亢的时候,比如2015年,地铁、电梯、饭局,无处不在地讨论股票,以及2025年”美股群“最活跃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逆向操作。
那么基本面投资,可以划分为红利股、中速成长股、快速成长股和周期股,板块轮动的重点就是这4个大板块,这一块更适合预测(高抛低吸策略),而且拉长一点时间,就有很强的可预测性:
红利股,目前的典型代表是国有大型银行、能源股等等,近4年明显与美股同步,且与A股反向。既然今年主要押注A股行情,且美股有一定的破位风险,那么显然第1个就要排除A股红利股的投资。
中速成长股,A股消费医药以及港股科技股,是2021年的领涨股,近4年大幅下跌,2025年有反弹空间,但预计速度不快,也是很明确的;
快速成长股,有2类,一是人工智能2025年领涨股,二是新半军2021年领涨股:
人工智能板块,这里主要指人工智能中上游板块(通信设备、个别芯片股),而人工智能下游板块(软件、互联网、传媒)主要跟着前述微盘股、科技股和券商股的分析即可;
人工智能板块,大体依托8年线上涨,也刷新了2015年高点,趋势方面并没有问题。涨跌节奏方面,则很适合参考互联网浪潮期间的1994~2001年,1994年/1996年双底对应2022年/2024年双底,1997年/2001年双顶也很有机会对应2025年/2029年双顶,也就是2025年很有可能是第1个顶,当然大概率是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初;
新半军(剔除个别AI相关的芯片股),长期走势依托8年线上涨,是典型的快速成长股;
中期走势,则与前述的中速成长股,即消费医药和港股科技股类似,都是2021年领涨股,近4年大幅暴跌,2025年有确定性的反弹,而且新半军很可能反弹的速度更快,甚至不排除逼近或刷新2021年高点的可能,尤其是非AI半导体这一块。
新半军和人工智能板块对比,考虑2029年的情况:
首先1997~2020年,这2个板块的走势几乎一模一样,考虑2029年这种更长的时点,这2个板块是有机会共振上涨的,甚至人工智能板块多半还要强一些;
但是,考虑2020~2025年的节奏明显不同,如前所述,2025年就相对看好新半军多一些;
不管怎样,这里的“半”,确定性很强,不管是新半军还是人工智能领涨,半导体都不可能缺席。
周期股,典型的是有色板块,主要指基本金属板块(铜铝铅锌),基本金属板块是最能够反映所谓“经济形势”的:
多数人的直接感官是,2020年以前“经济形势”还不错,开企业的老板先不说赚多赚少,至少赚钱不是太难。企业员工也感觉工作稳定,感受不到失业风险。2020年疫情以后则是另外一回事,老板难赚钱,员工也开始感觉不稳定。但是,资本市场则是完全相反,2007~2020年基本金属板块暴跌90.1%,2020年反而开始见底回升;
实体经济的直接感官,是这样一种模式,假设某中小企业去年赚100万,今年赚50万,实体的感官就是,今年也还不错,至少赚了50万,而且这是支付了房租、工资、利息、税收之后的纯利润50万装进腰包,哪个老板不喜欢呢。但如果这是一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则认为利润下滑,股价要下跌。反之假设,去年亏100万,今年续亏50万,实体经济感官仍然很差,哪个老板喜欢亏钱呢,房东拿走了房租、员工拿走了工资,老板还要倒贴50万。但是,资本市场则该企业认为亏损减少,股价要上涨。
所以说,资本市场是提前反映所谓经济形势的,从基本金属板块的股票走势来看,我认为经济形势有很大几率好转。
操作策略,仓位100%=芯片股55%+券商股35%+有色股15%;
预计调整幅度不大,继续持股待涨。昨天新能源领涨,今天上午军工股领涨,昨晚英伟达破位式暴跌,市场热点有从人工智能切换到新半军的迹象。
耐心资本=硬实力+高风险偏好:
现在A股机会明显,但显然要有硬实力,才有可能抓住这波机会。如果处于水深火热,为下个月的月供苦恼,那是很难把握现在的股市机会的;
当然,有实力是一方面,但如果仅仅敢将资金存银行,存再长时间也不是耐心资本,它首先就失去了资本逐利的本性。
这波行情,长期来看,还是需要有硬实力,风险偏好又高的耐心资本来推动,后面要重点跟踪研究这波真正的耐心资本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