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锁定创业板50指数——20250124

2025-01-24 20:26:23

上证指数,超短线有机会启动第2波上涨,类似11月1日的位置,预计上涨将有一定的加速,目标是3400点;

深证综指,2024年的2波行情,有相似之处,都是第1小波上涨是主升浪直接爆拉,速度快,涨幅大。2025年的第1波行情,目前看第1小波的速度比较慢,幅度也偏小,很可能要等第2小波才是主升浪;

目前的波动率也明显比2024年低,2024年的2波行情达到过245和418的峰值,均值127。目前的波动率是97,很适合参考2019年下半年,当时的波动率均值是85。

2021年7月以来的下跌明显结束了,没有太多的必要担忧行情的持续性,重点就是选股:

观察近2周的反弹,创业板50涨8.1%,是涨幅最大主流指数,说明大盘成长股正在重回主流;

其次是中证2000涨7.0%,说明微盘股的热度没有退去;

红利股仅涨1.9%、沪深300的涨幅也只有2.7%,说明大盘股偏弱,尤其是红利股偏弱。需要留意的是,机构资金(保险公司、社保、养老金、汇金)的入市步伐很可能更多还是以稳为主,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快,虽然昨天出了一系列要求机构资金入市的政策;

特别需要留意,科创50仅上涨2.6%,与创业板50出现了明显的背离。

创业板50和科创50的区别,首先创业板50的基本面要强得多:

创业板50,目前市盈率32倍,比历史上81%的时间低;

科创50,市盈率84倍,比历史上79%的时间高。

然后,创业板50的行业分布更均衡,也更偏实体行业。

近年来,科创50主要是2022~2023年ChatGPT行情期间强于创业板50。近1年,主要还是创业板50更强,显示基本面,尤其是实体行业的基本面有好转迹象。虽然我们从体感上不一定能感受到基本面好转,但股市通常是提前反映基本面的。

2024年9月以来,红利股开始相对于创业板50走弱。历史上,2013年和2019年也出现红利股相对走弱,但实际上都是因为创业板50大幅度走强。

沪深300对比创业板50,情况大体与红利股一样,2013年、2019年和2024年都转为弱于创业板50;

但区别是,2019年以来,沪深300和创业板50的走势越来越趋于同步,显示沪深300的成长性在加强,或者说创业板50在沪深300里面的权重越来越大(创业板50成分股很多也是沪深300成分股)。

中证1000对比创业板50,2019年以前大体同步,说明创业板50在2019年以前是偏小盘股属性的。但如前所述,2019年以后创业板50与沪深300走势接近,已经偏于大盘股属性;

但大体上,还是可以认为2013年和2019年中证1000转为弱于创业板50。

这反映了一个现象,大盘成长股(创业板50)本身处于强势期的时候,历史上每一次都强于大盘股(沪深300)、小微盘股(中证1000)、红利股(红利ETF)、中盘成长股(科创50)。

各选取50只最大盘的股票,新半军(剔除人工智能芯片股)、科技股(剔除了全部芯片股),这样就可以形成没有重复股票的2个组合;

2007~2015年循环,这2个板块的走势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很大程度同属于“小微盘股”属性,概念炒作为主;

2021年,新半军走强,主要是因为新半军率先脱离了概念炒作,业绩实打实出现了大幅增长;

2022~2024年,新半军下跌,科技股上涨,是反向走势,情况有点类似2016~2018年的“漂亮50”行情,也就是整体熊市,局部反弹;

2024~2026年,科技股2种可能吧,一种可能是熊市期间逆势走强,不排除牛市期间还能领涨(2016~2018年那波逆势走强的“漂亮50”股票,基本上2019~2021年行情都延续了强势表现),但前提就是A股整体是较大的行情,至少是2019~2021年那种级别。另一种可能就是提前透支,反而形成滞涨走势,这甚至不是取决于所谓人工智能是否落地。比如说,2015年这些科技股没有兑现业绩,结果自然暴跌。但是,2021年新半军兑现了业绩之后,结果还是暴跌。

仔细对比近4年的走势:

2021年,新半军快速走强,上涨47%,同期科技股下跌-2%,反差比较大;

2022年,新半军的相对走势已经放缓了,下跌了27%。同期科技股下跌31%,跌幅略大一些;

2023年,新半军快速走弱,下跌25%,同期科技股上涨19%,反差剧烈;

2024年,新半军反弹15%,同期科技股上涨25%,说明新半军相对走弱的速度已经在放缓,而且也是上涨的;

根据过去4年的规律,2025年新半军至少有机会不跑输科技股。

而且这2大板块,过去4年,有2年同涨同跌,有2年一涨一跌的反向走势。所以认为科技股接下来的行情或者强者恒强,或者透支之后形成滞涨,一半一半的概率。

之前的分析,刻意剔除了大部分的半导体股票。但实际上,半导体板块是科技股和新半军的结合部,可以比较完美地“左右逢源”;

2019年之前,芯片股和科技股是完全同步的;

2019~2022年芯片股率先走强;

2022~2024年科技股更强,中国的芯片股总体上几乎没有受益于本轮人工智能浪潮,因为中国芯片主要还是偏于成熟制程。所以,芯片股也不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拖累,如果人工智能板块走弱;

2025年,芯片股相对于科技股的弱势已经拐头,有很大几率可以跑赢科技股。如果人工智能浪潮在端侧产品和应用落地,反而需要用到大量的成熟制程芯片。

2019年之前,芯片股跟新半军板块的走势也几乎同步。再一次说明2019年是A股的分水岭,A股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出现了所谓大盘成长股,可以理解为基本面优秀,走势又相当活跃,以创业板50和新半军为典型代表;

2020年,芯片股启动比较早,大部分涨幅在疫情之前就完成了,就是提前透支,随后就滞涨了;

2021~2022年,是新半军较强,也就是新能源和军工股较强,这2个板块是后发的;

2023年芯片股再次相对走强,微跌1%(新半军跌25%),不过没有逆势上涨。

总的来讲,半导体和新半军近4年的对比,主要是先涨后涨,先跌后跌,涨多涨少,跌多跌少的问题。这就跟人工智能板块不一样,人工智能有一半的几率反向走。

操作策略,仓位100%:

新半军55%、券商股35%、铝业股10%;

全力押注创业板50指数,不仅新半军这55%跟创业板50关联很大,而且券商股这35%跟创业板50更相关,因为这只券商股直接就是创业板50的第2权重股。而且以A股成长股为“主阵地”的策略,很可能要锁定追踪创业板50指数很多年;

全力押注创业板50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排除法”,人工智能有一半的几率不值得看好,所以除了押注新半军和创业板50,几乎没有什么选择。

短期来讲,本周下半周是最适合空头发力的3天,结果基本上没有跌,下周一和节后适合看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