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A股成长股是“主阵地”——20250122

2025-01-22 15:22:52

上证指数,60分钟线,假设12月份以来的回调并未结束,那么今天在结构上位置就类似12月16日和1月2日,但是观察目前的下跌速度并不快,尤其比1月2日明显慢得多;

从这样的角度来观察,今天以及明后天是最适合空头发力的节点,只要明后天不大幅度下跌,就可以反证12月份以来的下跌已经结束。

深证综指,日线,假设11月份以来的回调已结束,则今天的位置类似去年2月22日和9月25日;

目前的下跌是明显减速的,支撑了上述11月份以来回调已结束的假设,接下来需要看到更明显的上涨加速。

深证成指,周线,从时间循环的角度分析,2024年=1994年=2003年=2013年≈2019年,是10年左右的循环低点。这里只有2019年是略有区别的,它的循环间隔大约是5年,属于力度很大的反弹,应该不能算作牛市,尤其是看上证指数,2019年那波行情只涨到3700点,实在很难称得上牛市。

电动车板块,首先比光伏板块强得多的多,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电动车板块即可;

电动车板块目前在13日线和55日线之间震荡,等待向上突破55日线后,可以认为行情启动。

半导体板块,已经在尝试突破55日线,是最强势的板块之一。

军工股,距离55日线还较远,相对偏弱。

找不到太适合代表人工智能板块的指数,因为人工智能还是偏概念的阶段,基本上不太能找到主营业务是人工智能,且仅是人工智能的股票。用通信板块指数来进行分析,因为2022年以来的这波人工智能浪潮,国内公司实打实受益,收入和利润在增长的就是通信板块;

通信板块已经上穿了55日线,也是最强势的板块之一,继续观察上涨是否加速以及放量。

消费医药股,距离55日线较远,走势偏弱。

银行股,虽然在55日线上方,但短线在逆势下跌,长线又是逆势上涨,整个就是在反着走,所以如果银行股破位下穿55日线,不一定是坏事。

券商股,距离55日线较远,相对弱,显示下一波行情不一定是5000只股票普涨行情。

能源股,处于破位下跌过程中,甚至有加速下跌的风险。

有色股,在13日线和55日线之间窄幅震荡,关注选择方向。

2021年12月~2024年9月,恒生ETF强于创业板50ETF,恒生ETF几乎没有跌,创业板50ETF大幅暴跌。一方面,说明外资没有不看好中国。另一方面,不管理由是个人投资者撤离了内资基金,还是内资基金转移资金去追捧了A股红利股和美股人工智能板块,总之,内资主动管理型机构在A股成长股的“主阵地”崩溃了;

2024年9月以来,创业板50ETF明显转强,港股稍微理性一点,貌似衬托出了“外资不信行情”,但是本周恒生指数率先向上突破了55日线,说明很可能不是外资不信行情。细究起来,近4个月的A股行情,推动力主要还是个人投资者直接入市买入个股或ETF。内资主动管理型机构应该还没有大幅的发力,甚至部分被套牢了2~3年的基民,很可能趁反弹赎回了部分资金。比如最热门的基金之一,易方达蓝筹,其份额的98.98%由个人投资者持有(这只基金本身我觉得做得很好,但背后这样的投资者结构,很难被称为机构投资者),这只热门基金4季度净赎回了约12亿份,等基金4季度报告陆续披露,应该就能看得更清楚;

现在,2025年1月,看好创业板50、新半军等成长型指数和板块。推动上涨的资金来源很可能是:

1、社保、保险公司、“国家队”、央行间接入市(以后甚至直接入市),这类资金不是“信不信”行情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这些资金在试图“创造”行情。通过持续买入ETF,从而推动股市整体的上涨,特别是大盘股最受益。而创业板50和新半军实际上也是大盘股,从而受益;

2、外资,很明显比“印象”中更看好中国资产,而创业板50和新半军等等,属于中国的优质资产;

3、个人投资者,通过买入ETF和个股直接入市,这个趋势还是存在,只是不可能像2024年9月那么急促。而且,如果微盘股式微,还会倒逼个人投资者更多进入创业板50、新半军等等同样活跃,同样适合“炒”的股票;

4.内资主动管理型机构,这类机构现在存在2大问题,一是背后的金主,主要是个人投资者,现在个人投资者即使相信行情,但是不信这些主动管理型机构,使得这些机构“粮草不济”,这个仗自然就不好打了;二是,个人觉得有些主动管理型机构确实是“蠢”,还在追捧红利股和美股。A股成长股才是主阵地,明显敌强我弱的时候(2022年、2023年),暂时性放弃主阵地不是不行,但长期放弃主阵地,甚至敌我强弱形势已开始逆转的时候(2024年),都不敢反攻主阵地,那就是之前说过的,不仅是“蠢”,而且不“勇”。

“主阵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资金管理这个行业存在的基础。为什么现在投资者喜欢被动型指数基金、ETF这些,因为确定性很强,投资者很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反之,如果一个投资者看好A股,交了一笔钱给某机构做投资,结果这个机构在没有事先声明的情况下,把80%资金投去了美股,这显然会有问题。除非事先已经声明这个产品是大部分资金投美股的,不然美股跌了就说不清了;

我的想法是以A股成长股为“主阵地”,依托“主阵地”,争取跑赢A股的主流指数,比如沪深300。明显敌强我弱的时候,暂时性地降低仓位,囤积现金,甚至用20%仓位去买入红利股、美股、港股、黄金等等,我认为是可行的。但80%资金去买这些品种,我认为是不行的。

操作策略,仓位100%:

芯片股50%、券商股35%、有色股15%。

选股方面,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直接排名选强势股,我现在选的7只股票里面,有6只是沪深300成分股,从2024年9月算起,涨幅排第5、6、25、32、56、58名,平均第30名,也就是沪深300里面的前10%。成交额排名第1、25、55、63、76、168名,平均第65名,约前20%。除了有一只铝业股是比较冷门的,成交额排名仅168名(但涨幅第25名),其它都是热门股票。大部分情况下,我认为很难从冷门股当中发现那种未被发掘的股票。大部分强势股还是会在2024年9月份以来的强势股里面,只是需要适当回避那些过于强势,且基本面一般的股票;

择时方面,目前倾向于上半年维持高仓位,正常不低于80%,预计是有一定速度的上涨行情,而且波动还比较小。下半年降至中等仓位,不低于60%,主要是预计波动率会升高。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