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800,10月8日以来调整了近2个月,逼近55日线,在55日线附近有机会见底;
成交额比10月初的高峰期萎缩了6成,最近5天的反弹也没有明显放量,短线需要一段观察时间。
沪深300,本轮反弹满打满算,仅持续了3周,而且仍处于极端低位,极大概率有第2波反弹,反弹目标4850点,还有23%空间;
当然,沪深300大概率确实只是反弹,继续反弹23%之后,位置就不低了,就很难讲是否有第3波、第4波上涨。
创业板50,首先,也是极端低位,本轮反弹出现第2波也是极大概率的,反弹目标是2800点,还有24%空间,这与沪深300基本一模一样;
其次,创业板50的第1波反弹涨幅高达75%,而人气爆火的科创50第1波反弹是69%,实际上,创业板50才是最猛的那一个(不考虑北证50这种)。所以,创业板50是不排除有第3波、第4波上涨的。
科创50,客观讲,没有此前那么看好了,不然也不会清掉科创板相关的近20%ETF仓位:
走势面。对比创业板和科创板,2021年以来创业板50下跌了61%,2020年以来科创50下跌了63%。9月份以来创业板50反弹75%,科创50反弹69%。不论是此前的下跌,还是本轮反弹,对比之下都是创业板50更强势;
基本面。科创50市盈率87倍、创业板50市盈率32倍。科创板基本面很差,如果不是极差的话。创业板基本面明显好得多;
资金面。最大的2只科创板ETF,合计规模超1600亿。最大的2只创业板ETF,合计规模略小于1300亿。资金面是科创板占优,科创板不仅ETF规模更大,而且科创板的市值小,资金推动更容易。
可以说,走势面和基本面是创业板占优,资金面则是科创板占优,但资金面是我现在最不看重的因素。2015年以前,我的分析体系里面,走势面占的权重是80%,资金面占20%,基本面基本就是0%。现在不一样了,走势面占的权重略降,应该是70%。基本面地位提升,应该有20%,甚至更多。资金面的地位下降,10%或更少。走势面永远最重要,走势面提前反映基本面。“价在量先”,资金面也只是走势面的附属。
科创50现在的主力,是人工智能等等:
2022年10月为第(1)浪上涨,2024年2月为第(2)浪上涨,而且也创了历史新高,这样上升趋势形成,但此时的累计涨幅已经高达307%,性价比开始下降;
2024年9月,进入第(3)浪里面的第子浪上涨,理论上属于主升浪里面的主升浪,确实比较强,但客观讲,也没有2015年那种炸裂感,应该还没有见顶。
目前的结论大致是,2022年10月以来的长线上升趋势已经形成,但累计涨幅已经较大,以及基本面业绩极差,不适合长线投资。2024年9月以来的中线走势非常强势,成交量大幅度放大,可以考虑中线关注人工智能(2024年9月~2025年6月)。
所以,也不是不看好科创板或人工智能,而是操作难度大幅度增加,高不成低不就,长线做不了(基本面太过于差),短线也做不了(位置较高)。只能做中线,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基本面相对好一点点,位置不是太高的,但估计很难找到,最好等一波大幅度的回调。
创业板50的主力,以新半军、消费电子为主(外加1只互联网券商股):
过去3年,各种大幅度暴跌,累计跌幅70%,性价比极高,反弹目标还剩66%;
但9月份之前的这波下跌,明显跌幅不大,市场在转强。2024年9月进入第子浪反弹,涨幅64%,是近3年反弹幅度最大的一次,趋势在转强。
目前的结论,中线和短线可以从超跌反弹的角度去关注,确定性高,且空间并不小(66%),目前中线和短线仓位持有的几乎都是这类型的超跌股。
中长线仓位,今天做了一个“微调”:
长线仓位,20%军工芯片股+20%互联网券商股。军工芯片股调低了5%,互联网券商股调高了5%,并且超长线那部分持仓延长至2035年。这里的调低5%,实际是“下放”了5%军工芯片股去中线仓位。调高5%也就是从中线仓位“提拔”5%互联网券商股而已,今天并没有实际的交易产生。
中线仓位,20%芯片股+15%券商股+5%有色股。这里有一半是强势股(券商+有色),押注强者恒强。一半是超跌股(芯片),押注超跌反弹。
某军工芯片股,这次调低了长线(2024~2029年)的仓位5%,客观讲,就是没有此前那么看好,因为2029年预计是资金面推动的行情,而它是基本面推动的股票,2029年的涨幅预计会低于2022年(涨933%),但应该也不会很差,它仍然是科技股,不可能说基本面好的科技股就不是科技股,非得去买“垃圾”科技股;
虽然经常说,“2001年=2015年=2029年,14年循环,是资金面行情”,“2007年=2021年=2035年,14年循环,是基本面行情”,这是一个预测,不是市场一定会这样简单重复,实际操作的时候不能刻舟求剑。所以,我选择的军工芯片股和互联网券商股,都是那种同时受益于资金面和基本面行情的股票;
而且,超长线的仓位可以持有长达13~21年,这次将超长线持仓的时限,从2017~2029年(原计划持有12年),延长为2017~2035年(持有18年),假设2029年就是只玩资金面,那好,我直接押注2035年的基本面行情。
(巴菲特买“苹果”是2016~2018年,2024年就卖,持有了6~8年,都不算很长线了,这是有多不看好美股。)
某互联网券商股,调高了长线(2024~2029年)仓位5%,因为它非常强,长线策略就是需要押注强者恒强的绩优股,既不是弱势的绩优股(新半军、消费医药),也不是强势的绩差股(人工智能);
它是券商股的第2权重股,券商股显然受到资金面推动,预计有机会超过2021的涨幅(693%)。至于超长线,2035年基本面行情,预计也没有大的问题,基本面足够好;
它也是创业板50的第2权重股,权重高达12.9%,某种程度上,这是判断创业板强于科创板的原因之一。
短线仓位,10%新能源+5%芯片股+5%券商股。与长线仓位相反,主要押注超跌反弹,这里有3只超跌股(除了券商股)。
还有,最近很流行的付总的演讲,我听了3遍,这次说得很全,而且他的观点我跟踪有1~2年了。关于对过去的总结,很认同,几乎不能同意更多。关于现在的困境描述,大部分合情合理,也比较认同。但对于未来的展望和投资方向,就几乎没有一条是认同的了。押注创业板强于科创板,就是在押注经济复苏。
【阿令】押注创业板强于科创板——20241203
中证800,10月8日以来调整了近2个月,逼近55日线,在55日线附近有机会见底;
成交额比10月初的高峰期萎缩了6成,最近5天的反弹也没有明显放量,短线需要一段观察时间。
沪深300,本轮反弹满打满算,仅持续了3周,而且仍处于极端低位,极大概率有第2波反弹,反弹目标4850点,还有23%空间;
当然,沪深300大概率确实只是反弹,继续反弹23%之后,位置就不低了,就很难讲是否有第3波、第4波上涨。
创业板50,首先,也是极端低位,本轮反弹出现第2波也是极大概率的,反弹目标是2800点,还有24%空间,这与沪深300基本一模一样;
其次,创业板50的第1波反弹涨幅高达75%,而人气爆火的科创50第1波反弹是69%,实际上,创业板50才是最猛的那一个(不考虑北证50这种)。所以,创业板50是不排除有第3波、第4波上涨的。
科创50,客观讲,没有此前那么看好了,不然也不会清掉科创板相关的近20%ETF仓位:
走势面。对比创业板和科创板,2021年以来创业板50下跌了61%,2020年以来科创50下跌了63%。9月份以来创业板50反弹75%,科创50反弹69%。不论是此前的下跌,还是本轮反弹,对比之下都是创业板50更强势;
基本面。科创50市盈率87倍、创业板50市盈率32倍。科创板基本面很差,如果不是极差的话。创业板基本面明显好得多;
资金面。最大的2只科创板ETF,合计规模超1600亿。最大的2只创业板ETF,合计规模略小于1300亿。资金面是科创板占优,科创板不仅ETF规模更大,而且科创板的市值小,资金推动更容易。
可以说,走势面和基本面是创业板占优,资金面则是科创板占优,但资金面是我现在最不看重的因素。2015年以前,我的分析体系里面,走势面占的权重是80%,资金面占20%,基本面基本就是0%。现在不一样了,走势面占的权重略降,应该是70%。基本面地位提升,应该有20%,甚至更多。资金面的地位下降,10%或更少。走势面永远最重要,走势面提前反映基本面。“价在量先”,资金面也只是走势面的附属。
科创50现在的主力,是人工智能等等:
2022年10月为第(1)浪上涨,2024年2月为第(2)浪上涨,而且也创了历史新高,这样上升趋势形成,但此时的累计涨幅已经高达307%,性价比开始下降;
2024年9月,进入第(3)浪里面的第子浪上涨,理论上属于主升浪里面的主升浪,确实比较强,但客观讲,也没有2015年那种炸裂感,应该还没有见顶。
目前的结论大致是,2022年10月以来的长线上升趋势已经形成,但累计涨幅已经较大,以及基本面业绩极差,不适合长线投资。2024年9月以来的中线走势非常强势,成交量大幅度放大,可以考虑中线关注人工智能(2024年9月~2025年6月)。
所以,也不是不看好科创板或人工智能,而是操作难度大幅度增加,高不成低不就,长线做不了(基本面太过于差),短线也做不了(位置较高)。只能做中线,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基本面相对好一点点,位置不是太高的,但估计很难找到,最好等一波大幅度的回调。
创业板50的主力,以新半军、消费电子为主(外加1只互联网券商股):
过去3年,各种大幅度暴跌,累计跌幅70%,性价比极高,反弹目标还剩66%;
但9月份之前的这波下跌,明显跌幅不大,市场在转强。2024年9月进入第子浪反弹,涨幅64%,是近3年反弹幅度最大的一次,趋势在转强。
目前的结论,中线和短线可以从超跌反弹的角度去关注,确定性高,且空间并不小(66%),目前中线和短线仓位持有的几乎都是这类型的超跌股。
中长线仓位,今天做了一个“微调”:
长线仓位,20%军工芯片股+20%互联网券商股。军工芯片股调低了5%,互联网券商股调高了5%,并且超长线那部分持仓延长至2035年。这里的调低5%,实际是“下放”了5%军工芯片股去中线仓位。调高5%也就是从中线仓位“提拔”5%互联网券商股而已,今天并没有实际的交易产生。
中线仓位,20%芯片股+15%券商股+5%有色股。这里有一半是强势股(券商+有色),押注强者恒强。一半是超跌股(芯片),押注超跌反弹。
某军工芯片股,这次调低了长线(2024~2029年)的仓位5%,客观讲,就是没有此前那么看好,因为2029年预计是资金面推动的行情,而它是基本面推动的股票,2029年的涨幅预计会低于2022年(涨933%),但应该也不会很差,它仍然是科技股,不可能说基本面好的科技股就不是科技股,非得去买“垃圾”科技股;
虽然经常说,“2001年=2015年=2029年,14年循环,是资金面行情”,“2007年=2021年=2035年,14年循环,是基本面行情”,这是一个预测,不是市场一定会这样简单重复,实际操作的时候不能刻舟求剑。所以,我选择的军工芯片股和互联网券商股,都是那种同时受益于资金面和基本面行情的股票;
而且,超长线的仓位可以持有长达13~21年,这次将超长线持仓的时限,从2017~2029年(原计划持有12年),延长为2017~2035年(持有18年),假设2029年就是只玩资金面,那好,我直接押注2035年的基本面行情。
(巴菲特买“苹果”是2016~2018年,2024年就卖,持有了6~8年,都不算很长线了,这是有多不看好美股。)
某互联网券商股,调高了长线(2024~2029年)仓位5%,因为它非常强,长线策略就是需要押注强者恒强的绩优股,既不是弱势的绩优股(新半军、消费医药),也不是强势的绩差股(人工智能);
它是券商股的第2权重股,券商股显然受到资金面推动,预计有机会超过2021的涨幅(693%)。至于超长线,2035年基本面行情,预计也没有大的问题,基本面足够好;
它也是创业板50的第2权重股,权重高达12.9%,某种程度上,这是判断创业板强于科创板的原因之一。
短线仓位,10%新能源+5%芯片股+5%券商股。与长线仓位相反,主要押注超跌反弹,这里有3只超跌股(除了券商股)。
还有,最近很流行的付总的演讲,我听了3遍,这次说得很全,而且他的观点我跟踪有1~2年了。关于对过去的总结,很认同,几乎不能同意更多。关于现在的困境描述,大部分合情合理,也比较认同。但对于未来的展望和投资方向,就几乎没有一条是认同的了。押注创业板强于科创板,就是在押注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