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令】关注基本面推动的科技股——20241202

2024-12-02 18:23:29

中证2000,回到了13日线上方,逼近前期高点;

并且成交额始终维持在高位,显示个人投资者和量化基金持续活跃。

沪深300,基本上算成功地回踩了55日线,调整有机会结束;

成交额基本上也回到了前期比较低的水平,显示机构投资者非常不活跃,所谓“机构不信”行情。而让机构相信的最好办法,就是涨到信。

创业板50,早在9月份的时候,年线就已经拐头向上。历史上,前2次出现年线拐头向上,随后都是大幅上涨行情。而且这一次与2012年12月类似,见底同时就出现年线拐头向上,显示上涨力道十足,很可能是单边上涨;

短线成交额也有大幅度回落,但实际上并不算低,比2015年巅峰期的成交额还大,说明偏向成长股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可能还是相信有行情的。

科技股,预计会突破2020年7月高点(科创板历史高点),快的话2025年上半年。考虑2015年“股灾”以后,A股不再是单纯的投机市场,出于严谨的态度,还是适度关注基本面估值。最典型的,有3家科创板的龙头权重股,估值是偏高的:

1、中xxx,基本面问题并不大,国内芯片制造龙头,即使有制裁风险,但不会蠢到没预案,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提前转为成熟制程。估值在港股市场是A股的3折不到,这个离谱了一点,可以给它5折的估值;

2、海xxx,基本面有一定风险,它依赖美国公司的技术授权。估值也是偏高,5折相对合理;

3、寒xx-x,基本面的问题有2个,一是研发投入过低,现在的高科技不再是清华高材生、斯坦福高材生在家里车库自己捣鼓出来的,是需要百亿,甚至千亿真金白银砸的。二是营业收入过低,即使公司产品再好,但别的大公司砸10倍的研发投入,也是可以做出来的,何况它的研发投入本来就非常低。在产品好的前提下,还需要营销能力,甚至构建生态的能力。目前估值严重偏高,个人给它的估值是1折(半认真半调侃)。

但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

大概率的,现在ETF资金流入的趋势仍然明显,上述高估值大概率仍可维持,甚至还能涨。很多时候,把“垃圾”打包进漂亮盒子(现在的股票ETF、2008年美国次债衍生品等等),很多人就不认为那是“垃圾”,至少忽悠一段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小概率的,即使上述高估值公司全部回归正常,对科创板的影响是下跌15%,也不算灾难,甚至会刺激其它低估芯片股和科技股上涨。

2种类型的科技股,一种是资金推动的科技股,另一种是基本面推动的科技股。历史上,出现过3次由资金面推动的科技股领涨:

1997~2000年,应该是受益于当时的美股纳斯达克泡沫,和现在多少有点类似;

2012~2015年,靠杠杆资金,个人投资者为主,资金面推动的科技股领涨;

2021~2024年,靠被动型公募基金(ETF),科创板、创业板、半导体等ETF领涨,带动相关板块的权重股上涨,这些权重股上涨,倒推板块上涨,刺激更多资金进入相关ETF,形成了循环。

前2次都是持续3年,目前这次也已经满3年,关注是否会逆转。但不是说逆转ETF资金流入的趋势,这个趋势未必这么快结束,而是说,基本面推动的科技股也会受益于ETF资金流入,如果叠加基本面复苏,将逆转现在的落后局面。近年,美股“七姐妹”也是受益ETF资金流入,但“七姐妹”可以说都是基本面极为优秀的公司。

操作策略,仓位100%:

芯片股45%、券商股40%、新能源10%、有色股5%。

如何利用ETF资金流入的机会以及规避风险:

1、机会利用。最直接地,就是阶段性买入科创板、创业板、半导体、券商等风格鲜明的板块ETF或个股,我在9月份的上涨过程中也持有较多ETF。但接下来选择持基本面推动的个股,这些个股本来就有补涨空间,而且它们也是受益于ETF资金流入的,A股还没有美股“七姐妹”那种绝对龙头,能够把所有资金都吸走;

2、规避风险。主流的宣传,就是ETF分散了持股,可以避免黑天鹅,各种各样的好处。似曾相识的是,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垃圾债被打包成各种很漂亮的衍生品,宣称风险极度分散。这类漂亮产品,容易麻痹投资者的思想,不信就涨到信为止,终于忽略了风险。始终谨记,“系统性风险是无法分散的”;

3、平衡机会与风险。2015年我采用的是纯短线策略,躲过了“股灾”,甚至在“股灾”期间高抛低吸,逆势赚钱,那个时候有一点“半仙”的感觉。但代价也是有的,2015年上半年严重跑输市场,因为提前就在规避风险,其实是一直在等“股灾”。2016~2017年也错过了“漂亮50”行情,因为过于谨慎。2021年,就正好相反,采用了纯长线策略,上涨过程几乎吃足了,但2021~2024年的下跌又几乎没有躲过,过于激进。这一次,回归了长线、短线结合的策略,希望能更好地平衡机会与风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