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最明显的分化,是大小盘的分化。小盘股一路走强,但是上涨的角度过于陡峭,积累了一定的回调风险,目前需要释放这个短线风险;
而且需要留意,中证2000指数本轮反弹45个自然日,已经跟2月5日~3月21日时间一样,涨幅反而略微小一点点,问题虽不算大,但至少不是很积极的现象。最近1个半月涨幅最大的那些股票,从基本面来讲,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垃圾股,当然不是说昇腾、鸿蒙垃圾,更不是说华为垃圾,但绝大部分华为概念股确实垃圾。个人认为更值得投资的是,有能力跟华为平等合作,甚至正面竞争的公司,而不是抱大腿炒概念的公司。
中长线,大盘股不如小盘股强,但是大盘股的反弹确定性很强,2021年2月以来的下跌明确结束了,而且现在仍然处于极端低位,反弹能够多高不好说,但至少很安全。进攻方面,交给其它指数就可以了。
目前看好这样一个指数的组合,62%科创板+38%创业板:
这次直接突破了2年线,强于2019年的回调盘整后再突破,本轮行情有机会比2019~2021年的涨幅更大,也更单边(回调少);
目前在消化2022~2023年的套牢盘,以现在的成交量来看,突破这个套牢区并没有悬念。悬念是以什么方式突破,稳扎稳打的战法,就是在这个套牢区域盘整数个月甚至半年,结硬寨,打呆仗,缓慢“消灭”套牢盘,然后再从容地向上突破。但足够强势的话,则可以高举高打,不盘整,11~12月份就爆拉上穿套牢区,直接将套牢盘转化为获利盘,“活捉”敌军为我军所用。等突破之后,再适度地回踩这个套牢区域,进行休整。个人认为,这个套牢区域的敌军力量并不算大,以这次暴力突破2年线的力度,和历史级别的成交天量来看,更大的概率是选择高举高打。
科技股,是本轮进攻的主力,而且机构和散户在这里能一定程度形成共识,特别是在芯片股上面。但估计华为概念股主要是散户、游资炒作,机构参与度应该不高;
科技股2020年7月~2024年2月接近于单边下跌,只在2022年10月~2023年4月有过6个月的反弹,而且这个反弹出现的位置很低,已经是底部区域了,解放这部分套牢盘应该不难;
而且本轮上涨的起点是2024年2月,所以9月份这波是第2波上涨,通常是主升浪。
新能源,这一轮进攻有机会成为科技股的助手。观察基金3季报,新能源的机构参与度非常高,但基金有粮草不济之虞,基民回本赎回的倾向比较明显,3季度基金加仓新能源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减仓其它板块,比如消费医药;
新能源近3年的下跌也接近于单边下跌,套牢盘数量不多。但是新能源2022年4月反弹的位置非常高,所以套牢盘位置也非常高,也就是敌军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锐;
今年的反弹更适合从8月份算起,这样本轮上涨就是第1波,不一定是主升浪,目前也没有突破2年线。
消费医药,是机构重仓股,但3季度被明显减仓;
近3年多的下跌极为流畅,几乎没有反弹,套牢盘不多,这是好事;
本轮反弹肯定得从9月份算起,是第1波,应该不是主升浪,目前也没有突破2年线。
金融股,机构主要青睐国有大型银行等红利股,散户则主要博弈券商股;
金融股近4年的下跌算是流畅,套牢盘不多,主要集中在2020年7月高点的附近,也可以算是精锐了;
上涨起点是2024年1月,9月份这波是第2波,明显是主升浪,已经大幅突破了2年线。
资源股,现在机构对资源股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点,红利风格的能源股,跟新能源相关的稀土、钴锂等等;
严格来讲,资源股近3年不算熊市,更偏于震荡市,上方并没有什么套牢盘;
本轮上涨的起点是9月份,应该不是主升浪,需要等下一波。
操作策略,仓位100%:
芯片/科创53%、券商37%、有色5%、军工5%;
小盘股补跌是好事,投机炒作太过了,理性的大股东不仅应该减持,应该把整个公司卖了;
上证指数抗跌也是好事,说明市场仍然很强,但不利于判断是否见底;
下周可以盯着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两个指数大概率会见底。
【阿令】稳扎稳打或高举高打——20241101
短线,最明显的分化,是大小盘的分化。小盘股一路走强,但是上涨的角度过于陡峭,积累了一定的回调风险,目前需要释放这个短线风险;
而且需要留意,中证2000指数本轮反弹45个自然日,已经跟2月5日~3月21日时间一样,涨幅反而略微小一点点,问题虽不算大,但至少不是很积极的现象。最近1个半月涨幅最大的那些股票,从基本面来讲,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是垃圾股,当然不是说昇腾、鸿蒙垃圾,更不是说华为垃圾,但绝大部分华为概念股确实垃圾。个人认为更值得投资的是,有能力跟华为平等合作,甚至正面竞争的公司,而不是抱大腿炒概念的公司。
中长线,大盘股不如小盘股强,但是大盘股的反弹确定性很强,2021年2月以来的下跌明确结束了,而且现在仍然处于极端低位,反弹能够多高不好说,但至少很安全。进攻方面,交给其它指数就可以了。
目前看好这样一个指数的组合,62%科创板+38%创业板:
这次直接突破了2年线,强于2019年的回调盘整后再突破,本轮行情有机会比2019~2021年的涨幅更大,也更单边(回调少);
目前在消化2022~2023年的套牢盘,以现在的成交量来看,突破这个套牢区并没有悬念。悬念是以什么方式突破,稳扎稳打的战法,就是在这个套牢区域盘整数个月甚至半年,结硬寨,打呆仗,缓慢“消灭”套牢盘,然后再从容地向上突破。但足够强势的话,则可以高举高打,不盘整,11~12月份就爆拉上穿套牢区,直接将套牢盘转化为获利盘,“活捉”敌军为我军所用。等突破之后,再适度地回踩这个套牢区域,进行休整。个人认为,这个套牢区域的敌军力量并不算大,以这次暴力突破2年线的力度,和历史级别的成交天量来看,更大的概率是选择高举高打。
科技股,是本轮进攻的主力,而且机构和散户在这里能一定程度形成共识,特别是在芯片股上面。但估计华为概念股主要是散户、游资炒作,机构参与度应该不高;
科技股2020年7月~2024年2月接近于单边下跌,只在2022年10月~2023年4月有过6个月的反弹,而且这个反弹出现的位置很低,已经是底部区域了,解放这部分套牢盘应该不难;
而且本轮上涨的起点是2024年2月,所以9月份这波是第2波上涨,通常是主升浪。
新能源,这一轮进攻有机会成为科技股的助手。观察基金3季报,新能源的机构参与度非常高,但基金有粮草不济之虞,基民回本赎回的倾向比较明显,3季度基金加仓新能源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减仓其它板块,比如消费医药;
新能源近3年的下跌也接近于单边下跌,套牢盘数量不多。但是新能源2022年4月反弹的位置非常高,所以套牢盘位置也非常高,也就是敌军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锐;
今年的反弹更适合从8月份算起,这样本轮上涨就是第1波,不一定是主升浪,目前也没有突破2年线。
消费医药,是机构重仓股,但3季度被明显减仓;
近3年多的下跌极为流畅,几乎没有反弹,套牢盘不多,这是好事;
本轮反弹肯定得从9月份算起,是第1波,应该不是主升浪,目前也没有突破2年线。
金融股,机构主要青睐国有大型银行等红利股,散户则主要博弈券商股;
金融股近4年的下跌算是流畅,套牢盘不多,主要集中在2020年7月高点的附近,也可以算是精锐了;
上涨起点是2024年1月,9月份这波是第2波,明显是主升浪,已经大幅突破了2年线。
资源股,现在机构对资源股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点,红利风格的能源股,跟新能源相关的稀土、钴锂等等;
严格来讲,资源股近3年不算熊市,更偏于震荡市,上方并没有什么套牢盘;
本轮上涨的起点是9月份,应该不是主升浪,需要等下一波。
操作策略,仓位100%:
芯片/科创53%、券商37%、有色5%、军工5%;
小盘股补跌是好事,投机炒作太过了,理性的大股东不仅应该减持,应该把整个公司卖了;
上证指数抗跌也是好事,说明市场仍然很强,但不利于判断是否见底;
下周可以盯着科创板和创业板,这两个指数大概率会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