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短线,如果选择向下,事情就比较简单,不管是放量跌、缩量跌、快跌、慢跌,都区别不大,下周大概率见底;
选择向上,反而需要仔细观察,先看上证成交额是否突破10000亿,再看波动率是否明显放大,这2个条件达成,才能认为是确定性的向上突破。
中长线,科创50和创业板50,近3年的走势,主要的一次分化发生在2023年4月,当时是所谓ChatGPT行情,当时的反弹热点集中于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股。现在经过了1年半的消化,科创50和创业板50基本上是重新开始同步了;
多次分析过,科创板和科技股的上涨确定性非常强,乃至创历史新高的确定性也很强。至于,创业板和新能源,虽然反弹的确定性也足够强,但是创历史新高的确定性却不强,如果现在创业板和新能源创历史新高的概率也提高的话,就是超预期了。
半导体,本轮行情领涨或先涨的苗头是早就有的:
1、上一轮行情,2020年3月,多数板块还在疫情中挣扎的时候,半导体板块就已经飙升到了高位,它是领涨、先涨的板块;
2、近3年的回调在成长股里面是相对克制的,为本轮行情创历史新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3、9月底之前的中线回调也很抗跌。
现在半导体明显向上突破了过去3年的下跌趋势,创历史新高没有太大的悬念,而且很可能大幅度超过2021年的历史高点。
新能源,可以直接参考2018年10月~2021年11月,而且只有这一段适合参考,因为再往前的走势参考性也不大。一方面,此前新能源概念炒作的成分很大,不看营收,不看利润,随便炒,现在的新能源是要看营收和利润的。另一方面,新能源龙头中的龙头,宁德时代2018年才上市,使得2018年以前的走势参考性进一步削弱;
参考2018年10月~2021年11月的走势,2年线很重要,现在暂时还没能有效突破2年线;
另外,新能源是2020年3月才开始进入主升浪,半导体板块则是2018年10月直接旱地拔葱爆拉。今年这个情况也类似,半导体先爆拉,新能源滞后补涨,观察是否这样的情况。
军工股,也是2020年3月才进入主升浪,比半导体滞后;
军工股现在基本上突破了2年线,这一点比新能源略微领先;
新能源和军工,共同的主要问题,就是近3年的回调幅度过大,使得本轮行情创历史新高的客观难度很大。现在,即使乐观的情况下,预计新能源和军工也就是回升到历史新高附近,略微创一点新高。
券商股,上一轮行情也是提前飙升,2018年10月那一波就是主升浪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也需要提防券商股后劲不足的可能性,应对的方式就是选成长性的(互联网+)券商股龙头。
有色板块,细分板块有工业金属(铜铝)、贵金属(黄金)、稀有金属(稀土、钴锂),主要看好工业金属,另外稀有金属预计也跟随新能源板块。
以上看好的板块,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都是锁定同一个主题,就是大国崛起:
半导体和军工负责提供安全,半导体提供高科技产业链安全,军工就是提供安全;
新能源是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追求全球领先;
券商和资本市场是新的资源分配方式,通过高效的资本市场,培育伟大企业。
美国正好相反,就是努力维持领先优势,以及打压竞争对手,核心就是维护高科技的领先,以及打压竞争对手的高科技发展。
而且,进一步梳理,我觉得坚持配置中国资产,配置中国股市,很重要的逻辑确实是大国崛起。但回到股市的实操层面,选择具体板块的时候,我觉得不是先预设大国崛起,然后顺藤摸瓜找相关的板块,比如我2021年那一波就没有投资新能源,而且现在也没有投资新能源。现在是(偶然)发现半导体、军工、新能源、券商等等板块有共振走强的迹象,才进一步联系到它们指向共同的主题。
长线策略,31%军工芯片、26%互联网券商、5%铝业;
长线策略近2周承受了压力,但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长线策略压根不应该理会2周的走势。长线策略现在最关注的就是“新半军”是否卷土重来,一旦这些2021年的领涨股王者归来,说明领涨股没有换,不仅非常有利于长线资金,而且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都很重要。领涨股不停换,大家都去捉迷藏、做短线了,存款搬家现在进了股市,过1~2年又跑了,谁会傻到做耐心资本。
短线策略,23%芯片/科创、10%券商、5%军工;
短线策略创了新高,准确讲是创了历史新高,短线策略的优势就是防御属性强,在熊市期间跌得少,甚至逆势上涨,这样在牛市初期就容易很快创新高,但是到了牛市中期和后期,短线策略攻击性不足的缺点也会暴露出来。2007年牛市上证指数上涨513%,2015年创业板牛市期间创业板50上涨了637%,但我相信大部分人跑不过指数,因为指数相当于满仓长期持有,多数人喜欢短线高抛低吸,但牛市期间往往是卖飞,捡芝麻丢西瓜。
【阿令】锁定同一个主题——20241031
上证指数,短线,如果选择向下,事情就比较简单,不管是放量跌、缩量跌、快跌、慢跌,都区别不大,下周大概率见底;
选择向上,反而需要仔细观察,先看上证成交额是否突破10000亿,再看波动率是否明显放大,这2个条件达成,才能认为是确定性的向上突破。
中长线,科创50和创业板50,近3年的走势,主要的一次分化发生在2023年4月,当时是所谓ChatGPT行情,当时的反弹热点集中于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股。现在经过了1年半的消化,科创50和创业板50基本上是重新开始同步了;
多次分析过,科创板和科技股的上涨确定性非常强,乃至创历史新高的确定性也很强。至于,创业板和新能源,虽然反弹的确定性也足够强,但是创历史新高的确定性却不强,如果现在创业板和新能源创历史新高的概率也提高的话,就是超预期了。
半导体,本轮行情领涨或先涨的苗头是早就有的:
1、上一轮行情,2020年3月,多数板块还在疫情中挣扎的时候,半导体板块就已经飙升到了高位,它是领涨、先涨的板块;
2、近3年的回调在成长股里面是相对克制的,为本轮行情创历史新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3、9月底之前的中线回调也很抗跌。
现在半导体明显向上突破了过去3年的下跌趋势,创历史新高没有太大的悬念,而且很可能大幅度超过2021年的历史高点。
新能源,可以直接参考2018年10月~2021年11月,而且只有这一段适合参考,因为再往前的走势参考性也不大。一方面,此前新能源概念炒作的成分很大,不看营收,不看利润,随便炒,现在的新能源是要看营收和利润的。另一方面,新能源龙头中的龙头,宁德时代2018年才上市,使得2018年以前的走势参考性进一步削弱;
参考2018年10月~2021年11月的走势,2年线很重要,现在暂时还没能有效突破2年线;
另外,新能源是2020年3月才开始进入主升浪,半导体板块则是2018年10月直接旱地拔葱爆拉。今年这个情况也类似,半导体先爆拉,新能源滞后补涨,观察是否这样的情况。
军工股,也是2020年3月才进入主升浪,比半导体滞后;
军工股现在基本上突破了2年线,这一点比新能源略微领先;
新能源和军工,共同的主要问题,就是近3年的回调幅度过大,使得本轮行情创历史新高的客观难度很大。现在,即使乐观的情况下,预计新能源和军工也就是回升到历史新高附近,略微创一点新高。
券商股,上一轮行情也是提前飙升,2018年10月那一波就是主升浪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也需要提防券商股后劲不足的可能性,应对的方式就是选成长性的(互联网+)券商股龙头。
有色板块,细分板块有工业金属(铜铝)、贵金属(黄金)、稀有金属(稀土、钴锂),主要看好工业金属,另外稀有金属预计也跟随新能源板块。
以上看好的板块,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都是锁定同一个主题,就是大国崛起:
半导体和军工负责提供安全,半导体提供高科技产业链安全,军工就是提供安全;
新能源是提供新的发展方向,追求全球领先;
券商和资本市场是新的资源分配方式,通过高效的资本市场,培育伟大企业。
美国正好相反,就是努力维持领先优势,以及打压竞争对手,核心就是维护高科技的领先,以及打压竞争对手的高科技发展。
而且,进一步梳理,我觉得坚持配置中国资产,配置中国股市,很重要的逻辑确实是大国崛起。但回到股市的实操层面,选择具体板块的时候,我觉得不是先预设大国崛起,然后顺藤摸瓜找相关的板块,比如我2021年那一波就没有投资新能源,而且现在也没有投资新能源。现在是(偶然)发现半导体、军工、新能源、券商等等板块有共振走强的迹象,才进一步联系到它们指向共同的主题。
长线策略,31%军工芯片、26%互联网券商、5%铝业;
长线策略近2周承受了压力,但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长线策略压根不应该理会2周的走势。长线策略现在最关注的就是“新半军”是否卷土重来,一旦这些2021年的领涨股王者归来,说明领涨股没有换,不仅非常有利于长线资金,而且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都很重要。领涨股不停换,大家都去捉迷藏、做短线了,存款搬家现在进了股市,过1~2年又跑了,谁会傻到做耐心资本。
短线策略,23%芯片/科创、10%券商、5%军工;
短线策略创了新高,准确讲是创了历史新高,短线策略的优势就是防御属性强,在熊市期间跌得少,甚至逆势上涨,这样在牛市初期就容易很快创新高,但是到了牛市中期和后期,短线策略攻击性不足的缺点也会暴露出来。2007年牛市上证指数上涨513%,2015年创业板牛市期间创业板50上涨了637%,但我相信大部分人跑不过指数,因为指数相当于满仓长期持有,多数人喜欢短线高抛低吸,但牛市期间往往是卖飞,捡芝麻丢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