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目前认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反弹结束,随后6~12个月的调整,可以参考2021年的“高位”震荡市,只不过换成低位震荡,预计振幅也在400点左右,即3000~3400点;
短线时点类似2021年3月初,未来1~2周仍需留意下跌,但既然是震荡市,跌完这1~2周以后,反而有机会是持续性的反弹。
过去一年,总的来讲是中证500强于沪深300的,而且市场也有一定的波动幅度,所以短线策略明显比长线策略占优;
对比科创50和创业板50的走势,也可以看出过去一年短线策略占优;
今天创业板50则迎来久违的反弹,可以顺势分析一下长线的形势,看长线策略的表现有没有机会好转。
最适合长线策略的行情,是所谓“赛道股”行情,以2021年这波消费、医药、电动车、光伏、芯片、军工,最为明显;
复盘赛道投资过去4轮行情,2001年和2015年相对弱,而且这是“上帝视角”事后选的强势股。2007年和2021年更强,尤其是2021年一枝独秀。下一轮高点,大概率在2029年,预计要参考2001年和2015年,并不是最适合赛道投资的行情;
说短一点,赛道股调整仅2年,不存在超跌反弹一说。也就是说,如果押注2023~2024年赛道股再起行情,就需要突破2021年高点,实际是在押注牛市。
长线还可以看下另一个方向,“中特估”,包括金融、石油、电信运营商等;
从历史走势看,“中特估”没有持续性行情,只有脉冲走势。这些公司共同的一个特点,是有很大的存量资产,也可以说历史包袱,以致于产生新变化的难度是很大的;
但是,脉冲走势也有它的好处,历史上这些股票脉冲上涨时,往往伴随其它板块的阶段性转弱,所以“中特估”是可以提供对冲或防御功能的;
另外,押注“中特估”不要求牛市环境,这个板块是2007年开始下跌的,跌了16年,仅仅是超跌反弹行情,就能有一定的持续性。
综上,长线策略的2个方向,一是押注赛道股(2021年见顶的这批),强者恒强,再走牛市;二是押注“中特估”(2007年见顶),超跌反弹。
然后用长线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短线策略的环境。科技板块股票数量多、波动大、轮动频繁,最适合短线策略。
这里就以全体科技股为例,历史走势也是4段行情强弱交替:
2001~2008年和2015~2022年,科技股宽幅震荡并大幅下跌,不利于短线策略。更适合长线策略,2007年“中特估”和2021年赛道股尤其强势;
1994~2001年和2008~2015年,非常适合短线策略。相对应的“中特估”和赛道股,表现一般;
下一波,预计2022~2029年,会是适合短线策略的环境。长线策略和短线策略,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的环境不同:
短线策略,适合小盘股、多数股票、科技股等上涨,市场波动越大越好;
长线策略,适合大盘股,少数股票,金融、消费等上涨,市场波动越小越好。
科技股的要点:
历史高点在2015年,跌了8年,暂时仍然是超跌反弹逻辑。重点是需要突破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线,转为强者恒强逻辑;
这类股票炒的是市场情绪,现在成交量是历史天量,市场情绪是在这里的。其实这里的历史天量是超预期的,它非常不容易。因为2015年买科技股的,这批不老也不新的股民,是受伤比较深的。我怀疑这些股民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赚回2015年亏损的钱,这些被套的资金,涨的时候想回本,回调一些又怕被套,心态上是比较脆弱的。但现在这个低位(2015年以来的低位)重新进来的天量资金,应该不是被套的那部分,盈利的资金在心态上是更强势的。
短线策略,仓位下降至34%,持有2只黄金股、2只券商股和1只芯片股。既然预判上证指数进入震荡市(3000~3400点),这就是存量博弈。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中特估”与科技股可以共存,它们总之都是超跌反弹,一个跌了16年,另一个跌了8年而已。但不适合同时看好科技股和新能源(仅跌1~2年),现在是适合短线策略的环境,重点仍然是科技股;
长线策略,仓位38%不变,军工芯片和互联网券商不变。因为都是2021年那一波的赛道股,新能源板块的短线反弹,对这2只股票多少有一些好处。但铁打营盘流水兵,赛道股不可能一直是消费医药、新半军这些,它是会更换的。所以长线看,行业本身的基本面和走势是第1位的,还是关注芯片(科技)和券商(金融)的表现。
【阿令】适合短线策略的环境——20230426
上证指数,目前认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反弹结束,随后6~12个月的调整,可以参考2021年的“高位”震荡市,只不过换成低位震荡,预计振幅也在400点左右,即3000~3400点;
短线时点类似2021年3月初,未来1~2周仍需留意下跌,但既然是震荡市,跌完这1~2周以后,反而有机会是持续性的反弹。
过去一年,总的来讲是中证500强于沪深300的,而且市场也有一定的波动幅度,所以短线策略明显比长线策略占优;
对比科创50和创业板50的走势,也可以看出过去一年短线策略占优;
今天创业板50则迎来久违的反弹,可以顺势分析一下长线的形势,看长线策略的表现有没有机会好转。
最适合长线策略的行情,是所谓“赛道股”行情,以2021年这波消费、医药、电动车、光伏、芯片、军工,最为明显;
复盘赛道投资过去4轮行情,2001年和2015年相对弱,而且这是“上帝视角”事后选的强势股。2007年和2021年更强,尤其是2021年一枝独秀。下一轮高点,大概率在2029年,预计要参考2001年和2015年,并不是最适合赛道投资的行情;
说短一点,赛道股调整仅2年,不存在超跌反弹一说。也就是说,如果押注2023~2024年赛道股再起行情,就需要突破2021年高点,实际是在押注牛市。
长线还可以看下另一个方向,“中特估”,包括金融、石油、电信运营商等;
从历史走势看,“中特估”没有持续性行情,只有脉冲走势。这些公司共同的一个特点,是有很大的存量资产,也可以说历史包袱,以致于产生新变化的难度是很大的;
但是,脉冲走势也有它的好处,历史上这些股票脉冲上涨时,往往伴随其它板块的阶段性转弱,所以“中特估”是可以提供对冲或防御功能的;
另外,押注“中特估”不要求牛市环境,这个板块是2007年开始下跌的,跌了16年,仅仅是超跌反弹行情,就能有一定的持续性。
综上,长线策略的2个方向,一是押注赛道股(2021年见顶的这批),强者恒强,再走牛市;二是押注“中特估”(2007年见顶),超跌反弹。
然后用长线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短线策略的环境。科技板块股票数量多、波动大、轮动频繁,最适合短线策略。
这里就以全体科技股为例,历史走势也是4段行情强弱交替:
2001~2008年和2015~2022年,科技股宽幅震荡并大幅下跌,不利于短线策略。更适合长线策略,2007年“中特估”和2021年赛道股尤其强势;
1994~2001年和2008~2015年,非常适合短线策略。相对应的“中特估”和赛道股,表现一般;
下一波,预计2022~2029年,会是适合短线策略的环境。长线策略和短线策略,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的环境不同:
短线策略,适合小盘股、多数股票、科技股等上涨,市场波动越大越好;
长线策略,适合大盘股,少数股票,金融、消费等上涨,市场波动越小越好。
科技股的要点:
历史高点在2015年,跌了8年,暂时仍然是超跌反弹逻辑。重点是需要突破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线,转为强者恒强逻辑;
这类股票炒的是市场情绪,现在成交量是历史天量,市场情绪是在这里的。其实这里的历史天量是超预期的,它非常不容易。因为2015年买科技股的,这批不老也不新的股民,是受伤比较深的。我怀疑这些股民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没有赚回2015年亏损的钱,这些被套的资金,涨的时候想回本,回调一些又怕被套,心态上是比较脆弱的。但现在这个低位(2015年以来的低位)重新进来的天量资金,应该不是被套的那部分,盈利的资金在心态上是更强势的。
短线策略,仓位下降至34%,持有2只黄金股、2只券商股和1只芯片股。既然预判上证指数进入震荡市(3000~3400点),这就是存量博弈。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中特估”与科技股可以共存,它们总之都是超跌反弹,一个跌了16年,另一个跌了8年而已。但不适合同时看好科技股和新能源(仅跌1~2年),现在是适合短线策略的环境,重点仍然是科技股;
长线策略,仓位38%不变,军工芯片和互联网券商不变。因为都是2021年那一波的赛道股,新能源板块的短线反弹,对这2只股票多少有一些好处。但铁打营盘流水兵,赛道股不可能一直是消费医药、新半军这些,它是会更换的。所以长线看,行业本身的基本面和走势是第1位的,还是关注芯片(科技)和券商(金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