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之后,出现中证500弱于沪深300,而且整体下跌的情况,市场赚钱效应急剧下降。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去年的3月7日,预计还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短线先做好防守;
但观察过去5个交易日的跌幅,上证指数跌167点,去年3月7日前后是跌353点,本轮回调的幅度有机会小于去年3~4月份,预计目标是3100点左右。
上证50,本轮下跌3个月,跌幅仅10%。下跌速度和幅度都远小于2021年2月~2022年10月的4轮下跌;
而且2021年2月~2022年10月累计下跌了20个月,2022年10月~2023年1月仅反弹了3个月,过于不成比例,短线可以依托上证50做一些防守。
创业板50,2021年7月~2022年4月,9个月下跌了43%;2022年7月至今,9个月下跌了27%,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创业板50的下跌在减速;
如果对创业板50做更长线的分析,比如10年,就存在一个问题。10年前创业板50的权重是互联网,今年互联网板块涨得非常好,但跟创业板50关系不大了。创业板50现在的权重换成了新能源,“新”能源又是一个问题,现在的“新”能源,跟10年前又不是一回事。
可以换一个角度看,今天看了基金一季报,发现买卖新能源和科技股的根本是同一类人,基金今年在大量卖出新能源和部分芯片股(非人工智能类),然后买入科技股和人工智能类芯片股;
从博弈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些股票是一个类别的,其实就是性价比不同的问题:
3月份之前,科创板和芯片股的走势明显落后于科技股,那是因为此前3年,科创板和芯片股领先比较多。3月份之后,科技股整体都同步了;
类似的,现在创业板50、新能源和非人工智能芯片股,按3年的维度,可能需要跌到科创50和科技股现在的位置,或者科创50、科技股涨到创业板50那个位置,它们就有可能会重新同步。
科技股,短线没有止跌,预计调整级别要参考12月23日,预期低点在5月10~12日;
芯片股调整级别参考2月28日,预期低点在5月8日;
芯片股今天再次领跌科技股,多半是跟随了新能源的走势。但芯片股的基金抛售高峰期应该过了,比如我今天仔细看了最重仓那只的军工芯片股,一季度被基金砸了88亿,是A股第1名,它的基金持仓量已经大幅度下降63%,也就是基金手中筹码仅剩下去年年底的37%,所以,基金还有多少砸盘能力和意愿呢。
电动车和光伏都是短线加速下跌走势,观察基金一季报,可以看出持有新能源还是很多,重仓程度仍然排名第2,仅次于食品饮料;
金融股,并未跌破过去6个月的上升趋势,体现出防御属性;
继续看好券商股,还是不弱于金融股整体。
消费股今天逆势反弹,但医药股继续下跌,而且它们并没有体现出很明显的防御属性。
食品饮料和医药,分别继续位于基金重仓的第1和第3;
资源股继续等待选择方向,过去1年是横盘走势;
黄金股仍然看好,目前回调级别类似2月16日。
短线策略,去弱留强,有1只芯片股需要继续止损,保留剩余的5只券商、黄金和芯片,没太大变化的话,要观望到五一后了;
长线策略,我觉得还是重点看行业和战略卡位,看好芯片和券商行业,以及相关龙头公司在行业内的战略卡位,至于1~2个季度甚至1~2年的业绩起伏不是那么重要。也许基金公司还是很关注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因为基金公司很在乎短期的排名,排名不好,基金卖不动,基金公司就要关门。所以,用3~5年甚至10年的时间来“以长打短”,是薅基金公司羊毛的好策略。
【阿令】以长打短的策略——20230425
4月13日之后,出现中证500弱于沪深300,而且整体下跌的情况,市场赚钱效应急剧下降。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去年的3月7日,预计还需要维持一段时间,短线先做好防守;
但观察过去5个交易日的跌幅,上证指数跌167点,去年3月7日前后是跌353点,本轮回调的幅度有机会小于去年3~4月份,预计目标是3100点左右。
上证50,本轮下跌3个月,跌幅仅10%。下跌速度和幅度都远小于2021年2月~2022年10月的4轮下跌;
而且2021年2月~2022年10月累计下跌了20个月,2022年10月~2023年1月仅反弹了3个月,过于不成比例,短线可以依托上证50做一些防守。
创业板50,2021年7月~2022年4月,9个月下跌了43%;2022年7月至今,9个月下跌了27%,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创业板50的下跌在减速;
如果对创业板50做更长线的分析,比如10年,就存在一个问题。10年前创业板50的权重是互联网,今年互联网板块涨得非常好,但跟创业板50关系不大了。创业板50现在的权重换成了新能源,“新”能源又是一个问题,现在的“新”能源,跟10年前又不是一回事。
可以换一个角度看,今天看了基金一季报,发现买卖新能源和科技股的根本是同一类人,基金今年在大量卖出新能源和部分芯片股(非人工智能类),然后买入科技股和人工智能类芯片股;
从博弈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些股票是一个类别的,其实就是性价比不同的问题:
3月份之前,科创板和芯片股的走势明显落后于科技股,那是因为此前3年,科创板和芯片股领先比较多。3月份之后,科技股整体都同步了;
类似的,现在创业板50、新能源和非人工智能芯片股,按3年的维度,可能需要跌到科创50和科技股现在的位置,或者科创50、科技股涨到创业板50那个位置,它们就有可能会重新同步。
科技股,短线没有止跌,预计调整级别要参考12月23日,预期低点在5月10~12日;
芯片股调整级别参考2月28日,预期低点在5月8日;
芯片股今天再次领跌科技股,多半是跟随了新能源的走势。但芯片股的基金抛售高峰期应该过了,比如我今天仔细看了最重仓那只的军工芯片股,一季度被基金砸了88亿,是A股第1名,它的基金持仓量已经大幅度下降63%,也就是基金手中筹码仅剩下去年年底的37%,所以,基金还有多少砸盘能力和意愿呢。
电动车和光伏都是短线加速下跌走势,观察基金一季报,可以看出持有新能源还是很多,重仓程度仍然排名第2,仅次于食品饮料;
金融股,并未跌破过去6个月的上升趋势,体现出防御属性;
继续看好券商股,还是不弱于金融股整体。
消费股今天逆势反弹,但医药股继续下跌,而且它们并没有体现出很明显的防御属性。
食品饮料和医药,分别继续位于基金重仓的第1和第3;
资源股继续等待选择方向,过去1年是横盘走势;
黄金股仍然看好,目前回调级别类似2月16日。
短线策略,去弱留强,有1只芯片股需要继续止损,保留剩余的5只券商、黄金和芯片,没太大变化的话,要观望到五一后了;
长线策略,我觉得还是重点看行业和战略卡位,看好芯片和券商行业,以及相关龙头公司在行业内的战略卡位,至于1~2个季度甚至1~2年的业绩起伏不是那么重要。也许基金公司还是很关注上市公司的短期业绩,因为基金公司很在乎短期的排名,排名不好,基金卖不动,基金公司就要关门。所以,用3~5年甚至10年的时间来“以长打短”,是薅基金公司羊毛的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