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心的4个“50”指数,本周表现:
科创50,涨4.45%;
创业板50,涨2.98%;
上证50,涨0.94%;
资源50,涨0.51%;
科创50向上突破,创业板50低位企稳,是值得关注的。
创业板50,重点观察本轮反弹的级别,是否与2022年4月和10月一样,不着急判断,可以等待数周;
科创50和创业板50同步走强,都是成长型指数,本质上买这2个指数的资金是同一类资金,这就涉及到资金面的分析。
科技股内部,电信股有走弱迹象,云计算和计算机高位加速上涨,半导体低位突破;
电信股主要是3大运营商,科技股有上千只,少了3只还有997只,影响并不大,而且3大运营商并不是最强的科技股,资金可以在科技股内部重新轮动。
非科技类成长股,电动车、医药、军工:
本周初步企稳,值得关注。但走强还不明显,短线资金又是追涨杀跌的,暂时还无法从科技股那里吸取大量资金。
经过近2个月的训练,我发现对选股和成交量的理解又提高了一点点,此前不太分析成交量,并不代表成交量不重要:
波浪理论把一轮驱动型的走势分成5浪,此前多数时间做的是第3浪,第3浪通常是放量的主升浪。量化模型也是针对第3浪开发的,比如上图这种,它是一只芯片股近期的走势(只是举例,不推荐)。
最近发现第5浪和第1浪,也是可以成为主升浪的,比如上图就是第5浪是主升浪(只是举例,不推荐),高位放量加速,比如这几天的云计算板块。
还有些股票,直接第1浪就放量,V型反转,也可能是主升浪。这种走势在美股比较常见,比如2020年3月,很多美股都是上图的走势(只是举例,不推荐)。还有前几个月的美股特斯拉和港股的互联网股。
不管1、3、5浪,重点都在于放量和加速上涨。区别在于,如果大多数强势股处于1浪,说明市场经历大跌,刚刚企稳,其实也就是还不足够稳。如果多数股是3浪,说明大势最为健康稳定。如果大多数强势股处于5浪,说明市场开始疯狂,那需要小心。
分析完成长股,再看价值股:
基建股有回调迹象,情况是这样的,3大运营商在科技股板块不那么重要,但在中字头是领头羊,而且中字头来来回回就几十只股票,领头羊走弱对中字头影响就较大;
而且价值股内部,消费和金融也没有明显的走强,价值股面临资金流失的风险。但考虑资金属性,价值型的资金和成长型的资金,还是不同的,操盘手或基金经理的理念都不同,不一定会有大量资金从价值股转移到成长股。
也就是说,相当部分价值股的资金还是会内部轮动的。
会轮动到哪,先看下今年最火的2个板块,科技股和中字头,有共同特征,即2015年以来大幅超跌:
以全指信息指数为科技股代表,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71%,目前大幅回升至跌49%(顺带一提,不在极端低位了,科技股后面会有分化,要看实打实的基本面);
以基建工程指数代表中字头,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72%,目前仅小幅回升至跌61%(顺带一提,还在极端低位,说明基建股可以中线继续看好普涨,不用看基本面)。
然后再看其它2个价值板块:
中证消费,都不用提了,比2015年高点还涨了93%,处于极端高位;
全指金融,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49%,目前回升至跌41%,它的问题是跌幅不够大,但至少比消费股位置低得多。金融股还有一个其它所有板块都没有的优势,它从2015年6月跌到2022年10月创新低,一点花哨都没有,实打实的下跌时间非常长。
也就是说,金融股还是比消费股更有可能吸金。
然后再看金融股内部,有一个人才中的人才,券商股,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74%,超过了全指信息(71%)和基建工程(72%),基本是主流板块跌幅第1名。理论上集聚的上涨能量,超过了科技股和中字头。而且券商股现在仅回升至跌63%,仍然处于极端低位,借用昨天文章的话,点燃它只需要一个反弹的由头,不需要基本面改善。
周期股里面,短线重点看黄金股。
黄金股同时受大盘和金价走势的影响,近2年和近8年受到弱势大盘的压制,目前黄金股落后金价较多。重点看大盘是否共振向上,一旦大盘和金价共振向上,容易刺激黄金股较大幅度补涨,其爆发力不用担心。
目前仓位95%:
芯片49%;
基建14%;
券商13%;
煤炭8%;
黄金6%;
军工6%;
快化身半导体基金了,这也是对标科创50指数的题中之义。但还是会有风控要求,对单一板块持仓<50%,单一个股<30%;
下周一计划减军工,加券商,一方面军工偏弱,看好券商;另一方面调仓后成长股和价值股的比例更均衡一些,市场风向有点过于偏向成长了。
【阿令】资金面分析——20230324
最关心的4个“50”指数,本周表现:
科创50,涨4.45%;
创业板50,涨2.98%;
上证50,涨0.94%;
资源50,涨0.51%;
科创50向上突破,创业板50低位企稳,是值得关注的。
创业板50,重点观察本轮反弹的级别,是否与2022年4月和10月一样,不着急判断,可以等待数周;
科创50和创业板50同步走强,都是成长型指数,本质上买这2个指数的资金是同一类资金,这就涉及到资金面的分析。
科技股内部,电信股有走弱迹象,云计算和计算机高位加速上涨,半导体低位突破;
电信股主要是3大运营商,科技股有上千只,少了3只还有997只,影响并不大,而且3大运营商并不是最强的科技股,资金可以在科技股内部重新轮动。
非科技类成长股,电动车、医药、军工:
本周初步企稳,值得关注。但走强还不明显,短线资金又是追涨杀跌的,暂时还无法从科技股那里吸取大量资金。
经过近2个月的训练,我发现对选股和成交量的理解又提高了一点点,此前不太分析成交量,并不代表成交量不重要:
波浪理论把一轮驱动型的走势分成5浪,此前多数时间做的是第3浪,第3浪通常是放量的主升浪。量化模型也是针对第3浪开发的,比如上图这种,它是一只芯片股近期的走势(只是举例,不推荐)。
最近发现第5浪和第1浪,也是可以成为主升浪的,比如上图就是第5浪是主升浪(只是举例,不推荐),高位放量加速,比如这几天的云计算板块。
还有些股票,直接第1浪就放量,V型反转,也可能是主升浪。这种走势在美股比较常见,比如2020年3月,很多美股都是上图的走势(只是举例,不推荐)。还有前几个月的美股特斯拉和港股的互联网股。
不管1、3、5浪,重点都在于放量和加速上涨。区别在于,如果大多数强势股处于1浪,说明市场经历大跌,刚刚企稳,其实也就是还不足够稳。如果多数股是3浪,说明大势最为健康稳定。如果大多数强势股处于5浪,说明市场开始疯狂,那需要小心。
分析完成长股,再看价值股:
基建股有回调迹象,情况是这样的,3大运营商在科技股板块不那么重要,但在中字头是领头羊,而且中字头来来回回就几十只股票,领头羊走弱对中字头影响就较大;
而且价值股内部,消费和金融也没有明显的走强,价值股面临资金流失的风险。但考虑资金属性,价值型的资金和成长型的资金,还是不同的,操盘手或基金经理的理念都不同,不一定会有大量资金从价值股转移到成长股。
也就是说,相当部分价值股的资金还是会内部轮动的。
会轮动到哪,先看下今年最火的2个板块,科技股和中字头,有共同特征,即2015年以来大幅超跌:
以全指信息指数为科技股代表,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71%,目前大幅回升至跌49%(顺带一提,不在极端低位了,科技股后面会有分化,要看实打实的基本面);
以基建工程指数代表中字头,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72%,目前仅小幅回升至跌61%(顺带一提,还在极端低位,说明基建股可以中线继续看好普涨,不用看基本面)。
然后再看其它2个价值板块:
中证消费,都不用提了,比2015年高点还涨了93%,处于极端高位;
全指金融,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49%,目前回升至跌41%,它的问题是跌幅不够大,但至少比消费股位置低得多。金融股还有一个其它所有板块都没有的优势,它从2015年6月跌到2022年10月创新低,一点花哨都没有,实打实的下跌时间非常长。
也就是说,金融股还是比消费股更有可能吸金。
然后再看金融股内部,有一个人才中的人才,券商股,2015年以来最大跌幅74%,超过了全指信息(71%)和基建工程(72%),基本是主流板块跌幅第1名。理论上集聚的上涨能量,超过了科技股和中字头。而且券商股现在仅回升至跌63%,仍然处于极端低位,借用昨天文章的话,点燃它只需要一个反弹的由头,不需要基本面改善。
周期股里面,短线重点看黄金股。
黄金股同时受大盘和金价走势的影响,近2年和近8年受到弱势大盘的压制,目前黄金股落后金价较多。重点看大盘是否共振向上,一旦大盘和金价共振向上,容易刺激黄金股较大幅度补涨,其爆发力不用担心。
目前仓位95%:
芯片49%;
基建14%;
券商13%;
煤炭8%;
黄金6%;
军工6%;
快化身半导体基金了,这也是对标科创50指数的题中之义。但还是会有风控要求,对单一板块持仓<50%,单一个股<30%;
下周一计划减军工,加券商,一方面军工偏弱,看好券商;另一方面调仓后成长股和价值股的比例更均衡一些,市场风向有点过于偏向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