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所带来的16个礼物

标签:
幸福礼物感恩工作心理健康 |
分类: 中外书摘经典版精选 |
许多孩子都是因为有甜点的承诺,才会吃完青菜。其实,保证会得到甜点,可以让孩子养成吃青菜的习惯。
奖赏是把惯性行为变成习惯的要素,因为你会渴望它们,而渴望就是使习惯变成“永动机”的必备要素。当然,幸福本身就已经是奖赏,那是我们所追求、向往和一切努力背后的奖赏,然而幸福是一个能带来其他礼物的礼物。
一旦你变成更幸福的人,就会发现人生在各方面都有进步,而这个情况发生时,你的渴望也已经具体化,追求幸福的活动和惯性行为已经像刷牙一般,变成了习惯。
培养更高幸福指数的益处:
1.
延年益寿。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发现,幸福的人通常比不幸福的人寿命长百分之三十五。
不要漫不经心地看统计数字,百分之三十五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值!这意味着家族成员平均能活七十五岁,而身为非常幸福的人,你可以把寿命延长到一百零一岁。
而且除了寿命增长之外,你也可以享受幸福生活的美好质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报告发现,人年过五十之后,忧虑往往会大幅降低,这意味着你不仅会有更长的寿命,而且乐享的也是最幸福的岁月。
根据《伦敦每日邮报》报道,年纪较长的人比较幸福,原因是除非有正面的事物让年轻人分心,否则他们总偏执于负面的情绪和体验,而长者因为见惯经多,往往能对负面境遇一笑置之。另外,研究发现,较年长的人往往会远离使他们意志消沉的人,不愿意跟其建立长久的友谊。
2.
整体幸福感的增加。塞利格曼博士的研究证实,幸福、乐观的人对人生有不同的体验,他们会把正面的事件看成:个人的,普遍的,永久的。
也就是说,好事发生时,幸福的人会认为这证明了他自己的价值,也象征了这人生命中还潜藏着其他的好事,并且相信它会持续下去。此外,幸福的人认为负面的事件只是个案,并不普遍,也不会持久。
3.
面对挑战时会有更多的能动性。剑桥大学菲利希亚·赫伯特所做的报告说:“正面的情感和正面的认知,会让人有能动性和智慧面对人生的挑战。”
4.
健康状况得到改进。《个性研究期刊》上的一篇报告说:“正面(幸福)的情绪状态,对促进身体健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无数的研究发现,感觉幸福能带来:较少的压力、较低的血压、较少的头痛、身体紧张的缓解、降低得糖尿病的风险、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
2008年针对140个国家的盖洛普调查发现,即使在较穷的国家,虽然食物、住处和饮用水都不理想,但自认为幸福的人,会较少罹患身体的病痛。
畅销书作者,也是退休的外科医师伯尼·西格尔简单明了地说:“事实就是,幸福的人通常不会生病。”
如果这还不够,那么下边的调查可能更具说服力。发表在网络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变成更幸福的人,对你的健康比戒烟还要有益。
5.
你会变成比较好的人。哈佛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所做的研究发现:仁慈的人通常会幸福,而幸福的人也比较仁慈。
6.
获得更美好更长久的婚姻。数十年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已婚伴侣往往比单身者幸福,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本末倒置,并不是已婚者比较幸福,而是幸福的人比较会维系婚姻!
7.
帮助你提高自尊。几项研究发现,人的自尊和幸福指数成正比,越幸福的人,自尊程度越高。
8.
获得更多的金钱。收入达到某个程度之后,金钱并不会大幅影响幸福指数。然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可·郭莫在调查“幸福的人是否收入更高”时发现,自尊是收入高低的关键因素。而由于幸福和自尊息息相关,因此越幸福的人,赚的钱越多。
9.
有更多自由的时间。施普林格研究公司一项长达三十年的分析发现,幸福的人比较少花时间在电视和网络上,他们更注重和他人建立关系,分享他们的人生体验。
10.
更多的性行为。同一份研究发现,非常幸福的人每年性行为的次数,约是不幸福的人的十倍。附带一提,另一项研究发现,最快获得幸福的方式,就是进行性行为。因此感觉幸福就较容易有更多性行为,而性行为反过来又会让你觉得更幸福。
11.
较少的冲突。国际管理学会发表的其总裁梅德·琼斯的一篇论文中提道:“幸福的人不担心人生是否公平,他们只想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12.
养成乐观的态度。塞利格曼博士曾说,乐观和幸福密不可分。
13.
提升脑力。苏珊·雷洛兹博士曾在《今日心理学》中提到:“幸福的人较有创意,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精神上也更警觉。”
14.
对其他人付出更多的爱心关怀。研究显示,不幸福的人花许多时间想他们的烦恼和生活;幸福的人则不那么专注于自己,而能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人身上。
15.
工作上有更好的表现。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中,盖洛普公司的首席科学家詹姆士·哈特发现幸福和工作表现有明显的关系。在一项针对272名上班族长达一年半的研究中发现,较幸福的人有更好的业绩,也能获得更高的薪酬。你越幸福,完成的工作越多,收获的奖赏也就越大。
16.
心理健康更良好。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塞利格曼博士引述了研究结果: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较少沮丧、较少自杀、较少妄想,也有更良好的自我控制和处理事物的技巧。
要养成固定习惯,对幸福生活形成渴望。这种渴望是来自对奖赏的感受、关注和感恩。
读以上幸福奖赏的论点,往往会让你由专注在幸福的惯性行为上,转为渴望幸福的奖赏,在接收到诱发信息的时候,能让选择较幸福的思想、言语和行动成为自然的反应。
研究已经发现,旧习惯永远摆脱不了。在接到提示时,习惯像按照某个特定路线穿过迷宫的老鼠,虽然明知它们所追求的奖赏已经移到他处,唯有走另一条路才能到达,但当它们再接到类似的提示时,依旧会重蹈覆辙。
旧习惯会减弱消退,但它的提示和惯性行为却永远不会消失,即使已经不再有奖赏。
在戒烟二十多年之后,我接受了朋友递过来的一支烟,结果又恢复了烟瘾。吸烟的习惯其实从来没有离开,只是退隐到我心灵的阴影之中。
然而我发现,第二次戒烟比较容易,因为我已经培养出新的惯性行为和奖赏,因此在受到诱发要去拿香烟之时,可以熟练地运用它们。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自由的代价,就是要时时保持警惕。”在一个以讥嘲、讽刺、自鸣得意、恐惧和牺牲受害为能事的世界,要得到幸福,也必须时时保持警觉。你得记住在受到诱发时,践行幸福的惯性行为,才能保持更高指数的幸福。
一开始积极运动、抗拒高热量食物但却无法持续下去的人,必然会失去刚拥有的完美身材,同样的,即使曾经培养出过更幸福生活的习惯,但在思想、言语和行动方面无法积极维持的人,也会降到较低幸福指数的水平。
如果你的幸福巨石滚下山坡,你就会发现自己和西西弗斯不一样,因为你更坚强,更有能力把它推回原处,并且让它在那里长久矗立。你会有新的幸福习惯,凌驾于先前错误的习惯之上。
而且由于你变得更幸福,因此会开始享受更幸福带来的益处。你会受到幸福习惯的吸引,使它们能维持更长久的时间。简而言之,选择幸福的习惯将会被你固化下来!
法国革命政治家米拉伯爵写道:“我们独一无二的目标应该是:幸福。”
为什么?因为没有幸福,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但有了幸福,其他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幸福是我们做一切事情所追求的奖赏,而幸福也会把奖赏带进我们人生的一切领域。
美国独立宣言中说:“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开国元勋用“追求”(pursuit)一词,其实并不是去“追逐”或“寻求”,而是“实施,实践”的意思,就像医生、律师、商人或学生也同样可以采用pursuit的说法。
18世纪的人如果问:“你的pursuit是什么?”对方的回答可能是:“我是个铁匠。”“我是木匠。”“我是裁缝。”幸福是一种行业,是存在的一种模式。幸福是生活方式的一种习惯。
诺曼·文森特·皮尔博士(牧师、作家、演讲家)写道:“我们的幸福仰赖我们所培养的心灵习惯,因此每天都要练习幸福思考。培养愉悦的心,开发幸福的习惯,人生将变成持续的盛宴。”■
(摘自 《你可以幸福!》,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4月版,责任编辑:薛健刘诗哲,定价:2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