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法则: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标签:
职业热爱百度搜索引擎励志杂谈 |
分类: 中外书摘新睿版精选 |
百度法则:
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
●
文/朱光
http://www.baidu.com/img/baidu_sylogo1.gif
内心的喜好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最大动力,它能帮你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如果你喜欢的事情有很多,要挑选自己最擅长做的事,这样就能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
第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做的事情自己不喜欢,碰到困难很有可能就退了;第二,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2006年,《鲁豫有约》节目采访中,Robin(在百度内部李彦宏的“昵称”)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谈起了自己的“成功秘诀”。
二十年来,Robin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句话: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从未离开自己喜欢的行业半步。
百度2005年上市后,就不断有人来劝Robin:“百度有钱了,应该涉足网络游戏,多个赚钱的业务……”那时网游已经在中国非常热,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纷纷投向网游运营商的行列。然而Robin的回答始终是No,理由很简单,这不是百度所擅长的。
2007年,中国一家门户网站自主研发的在线游戏收入达到上千万美元,在纳斯达克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条清晰的坐拥用户群就可以赚到丰厚回报的盈利模式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个行业更热了,业界的大公司纷纷把网游定为战略级产品部署重兵。
这天,有人拿着一篇数据翔实的调研报告来找Robin:“从百度社区的用户来看,其中很多人都是网络游戏的玩家,他们每天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比搜索和社区都长,既然用户有这方面的需求,我们是不是可以着手尝试涉足网游,让他们在百度平台上得到满足?”
Robin仔细地看完数据,平静地反问:“数据确实证明了需求。但是我们做网游的优势又在哪里?”
“我们有这些用户啊。其他这些网站也都谈不上什么优势,只要有用户、有需求,就可以运营起来了。”
Robin缓慢地摇了摇头,坦白地说:“刚回国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了中国网民对网络游戏的热情高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特殊形势。但我自己从来不玩网游,很长时间都搞不懂网游,我想,对于这种自己都不喜欢,更不擅长的事,即使商业机会摆在那儿,我也肯定做不过真正喜欢它的人。所以我选择了搜索。今天你让我选,我还是会这样选。”
“这个行业的利润比我们做搜索高多了!我们有这么充足的用户需求,不做,太可惜了。”
Robin想了想说:“那么,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合作的方式,为网游厂商提供一个推广平台,让真正喜欢的人来做他们擅长的事,我们只在里边起到间接作用吧。”
于是,作为推广方式的第一步,百度游戏频道诞生了,业界很多人分析百度要进入网游领域分羹了,分析师们也总是不停地探问,百度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网游行业?而Robin从不为之所动,他的回答是明确的:“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出于同样的原因,在2003、2004年好多人劝百度投入SP(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业务“捞钱”时,Robin都以“这不是百度擅长的事”为由拒绝了。正是这样的取舍,使百度能够专注于自己喜欢且擅长的搜索领域,才取得了今天的市场领先地位。
有没有头衔无所谓
百度首席产品架构师孙云丰经常说:“我们招PM(产品经理)时,经常会招来一些背景很诡异但是极度热爱搜索的人。”
什么叫诡异?举个他自己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2003年的孙云丰,还是苏州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他已经卖了三年的包装材料,业绩还不错,这是他的“生计”。业余时间,他则是以搜索狂热分子的形象活跃在互联网论坛上。从2000年起,孙云丰就对搜索引擎着了迷,还曾在搜索论坛上发表自己写的《搜索从入门到精通》连载,引来各路高手赞叹。他到处宣扬自己的判断——“搜索引擎将让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变化”。不过,这也仅仅是他的爱好而已。
2003年年底的一天,他接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百度的邀请:有没有兴趣来百度做个PM?
没有系统学习过搜索技术、也不太确切了解PM是干什么的孙云丰,就冲着“搜索”两个字便兴冲冲来到百度面试。
可他对搜索技术实在了解不多,面试结果个很不理想。
转身打道回府,孙云丰对俞军(时任百度产品市场总监)说:“那就算了吧,我继续做我的推销员吧。”
回到苏州,孙云丰的心绪却无法恢复平静,他意识到,这次面试,已经将他带到了搜索引擎世界的门口,也让他第一次认真地检视内心真正的追求——他发现自己对搜索引擎原来有着如此无法割舍的喜爱,他不甘心,觉得自己能做好也很愿意做好百度PM这份事儿。
想了几天之后,孙云丰给俞军打来电话:“我真的很想来百度做搜索,而且我相信我能干好。不用给我头衔了,工资不比我现在少就行,让我先干一两个月怎么样?”
百度给了孙云丰机会。孙云丰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确有其长。来百度第一个月,他就以自己对搜索引擎各项关键指标的理解,为百度建立了搜索引擎评估体系,这成为了后来百度网页搜索发展的一块关键基石。
百度的PM很多都来自“江湖”,他们的背景天差地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互联网很爱很熟,一定是个网虫。喜欢和擅长,是百度人能把搜索引擎做到极致的本源。
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镌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个人择业时,如果不清楚究竟什么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很可能会入错了行。企业用人时,不注意这两点,就会给公司埋下风险。对企业,所从事的事业喜欢但不擅长的员工,可能需要企业付出高昂的培训成本。但更糟糕的是擅长但不喜欢所做事业的人,他们很有可能变成问题员工——因为他们要么会心不在焉地以低标准衡量工作,要么会把公司视为个人增加职场筹码的平台,甚至毫无征兆地转行,从骨干岗位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