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外书摘杂志
中外书摘杂志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028
  • 关注人气:1,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女两代人的爱情观(下)

(2008-05-26 09:23:05)
标签:

婚姻

两地书

关于爱

母女

情感

爱情观

分类: 中外书摘经典版精选

关于爱——母女两地书(下)


文/莲子 王沁彦     来源:中外书摘

 

母亲致女儿母女两代人的爱情观(下)

  读了你3月10日发回的文稿,妈妈惊讶并欣喜地发现,你真是越来越有思想,有个性,也越来越善于分析问题了。看着你在文章中大大方方地大谈对爱的思考和理解,妈妈甚至这样想:自长期从事与婚姻家庭相关的工作,常常有关两性问题的理性思考,莫非,我的女儿是“近者赤”?

 

  记得你刚去英国不久,从你每次发回来的文章中,你三舅舅就惊讶地发现:“简直就像是姐姐换了一个身份在写东西。”你听懂了吗?意思就是说你的思维和文字,像极妈妈。我想,大概这又是遗传的原因吧。

 

  一个人的思想常常是一边写一边流露出来。读了你这篇《关于爱》,妈妈真的很兴奋这些观点,这种内容的文章,本该就是妈妈写的。

 

  说实话,妈妈很欣赏你在文章里写到的那个男孩,甚至可以说有些被他感动。他默默关心着那个女孩,并且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适宜的方式给女孩送去温馨和情谊,却从不追问女孩是否喜欢他。这对他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那个女孩知道有人在乎她就够了。多么弥足珍贵!爱情的美丽,是它博大的宽容和真挚的关怀。在妈妈眼里,这个情窦初开的小男生很懂事、有涵养,长大以后,一定是个文有礼,善于关心体贴人的谦谦君子。妈妈还很欣赏你文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它包含的不只是爱,还有好多好多的责任”;“两个人相处,要谦让,要容忍”;“婚姻情不像是玩拼图,不可能找到一个和自己完全没有缺口的人”;“我不会轻易地脱下手中的戒指,不会轻易地摧毁当初的誓言,不会轻易地让爱的人伤心,因为我有这样的责任”;等等。天哪,这些句子,简直就是充满思辨和哲理的格言警句。我小小的女儿,何时学会如此成熟的思考。

 

  至于你谈到的周围的人追求爱与被爱的两种方式,依我看,还是那种彼此信任,有各自空间的要好一些。因为它首先是建立在充分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信任,是一切美好情的前提,也是婚姻关系中最重要的特质。婚姻学家之所以主张夫妻要亲密有间,双方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既尊重对方的隐私权,又避免夫妻因长期耳鬓厮磨而产生矛盾与厌倦,以达到事半功倍呵护婚姻的效果。而那种占有的爱则容易和嫉妒、猜、欺骗、不信任联在一起。所谓需要安全感,则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他们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互相盯着,生怕一不留神对方就属于别人了。可越是这样,他们的爱往往结束得越快,就像放风筝,把线拉得太紧,一下就断了。这种爱的方式,是我们不提倡的。

 

  从文章中,妈妈还读懂了渐入青春门槛的你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密码。渴望友谊,也向往爱情。每个人的青春血管里都有一种情愫在萌动;每人都用自己对爱的理解描画着属于自己的浪漫。即便是短暂的爱,但只要爱过,快乐过,只要能给漫长的人生留下一段美好温馨的回忆,留下一个终身怀念的梦,就值。说来也是,人生总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永远地留在心底的,不存在结果不结果的问题。在这点上,妈妈早就已经想明白了,知道用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来要求你们,是不可以的。对待早恋的问题也是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观念的变化,早几年,就已经有专家学者提议用“早练”一词代替“恋”。其观点是:一个人不是等到考试再读书,而是先读书再考试,考前的练习少不了。那么,孩子今后恋爱、择偶、结婚、做父母等等,这类人生的重大考试,难道就不需要先读书、多做练习吗?既然是练习,就可能要反复做,正确答案未必能很快找到。多做练习会帮助人发现和纠正错误,掌握确切的知识。只要不急于把练习本当答卷交出去,那么,相信在未来的人生考试中就一定是最棒的!


                   爱你的妈妈   
               2003年3月12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如下链接:

  关于爱——母女两地书(上)

    引导伞被卡住的瞬间

    灾难的裨益

    赈灾爱心义卖募得捐款1960.90元

  个人的不幸算什么

  “单身女子经济”时代的生活观

  《周易》三才之道与人生三重境界

  贫困人家

  早餐凉了

  刘心武:免费午餐(上)

  刘心武:免费午餐(中)

  刘心武:免费午餐(下)

  李光耀:从日本人身上得到的启示

  谁让美国主流媒体在战争中受了伤

  唐师曾--与死神共舞

 谁让美国主流媒体在战争中受了伤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个德国青年眼中的中国教育现状

 判逆的姊妹花——布什之女

 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吗?

 石钟山:我的奇异初恋

 世间罕见: 能一心两用的双脑人

 

 草根卖国,“精英”也卖国?

 俄罗斯人怎样学雷锋

 社会的官僚化与“公务员热”

 中法大战------改写中国历史的战争

 斯琴高娃:活得明白,活得美丽

 被收容的“民工作家”不寻常的故事

 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

 有趣的各国丈夫形象

 我的减肥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