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天才与重复
(2008-11-01 20:26:57)
标签:
音乐随笔杂谈 |
周末,习惯用各样的音乐包围自己。
这个周末听了许巍的《爱如少年》,唐朝的《浪漫骑士》窦唯的、《五喜六雁》。
许巍的声音还是很迷人,跟第一张专辑《在别处》相比这个声音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也许夹着了成功的暗喜,少了初出江湖的狂野,许巍越啦越温暖了。
在30岁的古人说的而立之年,去听一个同样30多岁的男子的音乐,去掉浮躁,获取温暖这是很好的。
不过,这张专辑是一张没有超越以前专辑水平的专辑。
它很单薄,单薄到感觉在重复。实际上生活就是这样的,哪有那么多表演的高潮,多年前听许巍的第2张专辑《浮躁》的时候,就感觉许巍在重复自己了。
实际上重复并不一定是坏事,超越的东西不是常态。
有些东西是要沉淀后去听的,多年后再去听先前的音乐,我从这些重复的东西中找到了隐藏在背后的东西。
实际上人每天都在重复,我们可以变化很多花样,但是有很多东西只是在重复,在重读,在重解,如对童年的回忆,对未来的遐想与恐惧。
我可以举很多例子,例如海明威,他的小说不过是在重复他难忘的的童年,用一种小说的方式来祭奠逝去的岁月。
从这个层面上,《爱如少年》的重复是可以原谅,它足够淡薄,需要用时间去体会音乐背后的情感,也许当某天,如歌手30多岁的某天,某个天气,我们能在情感上重合,或许会泪流满面。
对于一些人,一开始就到达顶点,以后的事情只是不断地重复去接近顶点,超越是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
唐朝乐队大约是这样的。
《梦回唐朝》绝对是一张中国摇滚史上顶点的作品,它的高度太高,成熟的太早,一出手就是空间绝后,早熟也就意味着早衰,唐朝乐队大约就是这样的。后来的音乐是无法跟这张专辑相比的。《浪漫骑士》的配乐可以做的很华丽,但是这种华丽背后给人的却是虚空。
这是一张讲究技术却没有思想的作品。
听窦唯的这张也是先前的作品《五喜六雁》,心很静。音乐响起,我感觉像置身宁静又喧腾的大海,失去嘈杂的人生,纵然大海奔腾,但是内在的流淌的却是宁静。
窦唯绝对是奇才,天才在大多数时代都是会被误解的。他是一个艺术家,必然要寂寞,他的音乐就是这样的。
窦唯的音乐比许巍是要高档次的,但是大众能接受许巍,却不会接受窦唯,曲高和寡,正常,窦唯的音乐本来就是给小众听得,就像很多艺术的文学的经典的东西都是只给小众的,大众的喜欢接受跟内容无关,只跟热闹和宣传有关。
不断能超越自己的人毕竟是少数,就如同,大多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得奖之后都少有佳作,当然也有例外,像马尔克斯,在写出了《百年孤独》后又写出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只能说明天才,关于天才要们拿来崇敬,要么拿来误会。
许巍不是天才,他可以成为偶像,窦唯是天才,但还不是大师,在被人崇拜之前只能拿来误解,至于唐朝,在那个顶点后就足够了,他们属于历史而不属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