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生命(伤员)安静的空间是很好的尊重与帮助

(2008-05-30 17:43:16)
标签:

感受

杂谈

回家的公交车上,移动电视上反复放着地震的各种信息。现在一些灾区的伤员被转到了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都在疯狂地关爱着这些伤员。

我看到小学生载歌载舞的表演,舞蹈完毕,还有乐器轮番上阵,小学生表演完毕,中学生上场,轮番给伤员补课,中学生的补课结束后,开始成人登场。

大约, 我是没有一点感动的,只感到疲惫甚至是异样的情绪。

5分钟的已经是被精简的画面,闪光灯不停地闪动,我从电视里面也没有看见伤员多么感动的眼神,我看到了一丝惶恐与无奈,接着是巨大的疲惫。记者大约是不知疲倦的,因为他们最关心的恐怕不是伤者的情绪吧,而是他们将要报道的新闻。

我想所有的记者应该去了解一下最起码的心理学知识,把伤者伤痛的心理无限的,反复的放大,并将它们公之于众,我不知道这样的行为符不符合心理学的起码要求

心理学家认为灾难后的人们会导致以下一些心理:死亡的印记;自我罪疚感;心理的麻:;关爱的冲突;意义的追问

其中关爱冲突是这样的:“存活者是亲身经历灾难事件的见证者,所以,他们对灾难事件的描述叙说往往是厘清灾难事件的宝贵经验。一开始对外界的探询访视,存活者会高度配合并叙说经验。但当存活者一再被要求「经验再现」,反而会产生心理疲惫,甚至对外界的访视产生不信任感。这时,存活者可能会产生「受害者意识」的认同,认为自己的经历是「外界所无法了解」,「一再叙说经验只是更加深自己幸存的惭愧」,因此对外界的关爱产生驱避的冲突。其实,存活者所面对的灾难遭遇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事件,它们往往无所适从,甚至面对陌生人一再地叙说遭遇,也可能会伴随着怀疑、担心甚至愤怒的情绪反应。所以,以专业的方式介入存活者的社会支持,并严守专业伦理,是访视受害者的基本守则。”

    但是,我们似乎忘却了这些,我们给予这些伤员明星般的的待遇,让他们过多地暴露在镜头前。我们反复地询问伤员那些悲痛的记忆,实在真的关心他们吗?我们把他们的伤口扩大成一种盛大的表演,可能会感动电视前的观众,但是并不利于伤员本身。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感动观众而是救援伤者。

我们强势的追问实际上是把伤者当成弱势的群体或则个体来看的,我们觉得我们的怜悯可以感动他们,但是,你要知道,他们比我们都坚强,他们是从死亡边缘走过来的,他们需要的是尊重是尊重般的帮助,而不是俯视的可怜的帮助。

    当我们带着尊重甚至是敬佩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时候,我们与他们就站在了一个平台上。每个伤残者在意的是什么?在意的是外人不同的眼光,不同的眼光告诉他们:他们仅仅是悲剧的存活着,他们身上还残留着悲剧的要素,他们是脆弱的,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活下去。这些都是不对的。如果他们感觉到了他们常人的身份,他们心理的恐惧,悲伤也会请许多,当然这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但是也需要我们这些外人的“帮助”。

    这些都是我们所欠缺的,我们欠缺这些相关的知识,不知者无错。可怕的是有些人只是为了所谓的表面的宣传,为了完成所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与人的尊严和生命来比谁更重要。不要为了个人的部门的利益损害生命的价值。

    给伤员一个安静的空间,让我们去掉那些浮华的表面的东西,做点实质的东西,也许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