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梦京华之 前言:——无处安放的童年
(2012-12-12 09:03:44)
标签:
京华
碎片
心情
那个年代
杂谈
|
分类:
童梦京华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习惯用十年来划分一代人,其中呼声最高的是“80后”,大概是因为发明这词的也是这个年代的人,而这十年的人群确实也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加上曾经泛滥一时的同其它十年人群的相互对比和抨击,让大家不得不承认代与代之间的鸿沟越发变得无法逾越,不得不跟风一样按照自己的年龄去站队。而这可就苦了像我这样号称“70后”实际是“60后”尾巴的“跨界人群”,无论选择哪一边都像是要对另一边赤裸裸的背叛。既然“跨界”,就意味着丢掉过剩的较真,填补更多的豁达,数字本身的斗争无外乎是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但我好奇的却是,十年对于一代人的成长确实有太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是成型于曾经眼中的世界,在我孩提时光眼中的世界无外乎是别人正在创造的世界或是别人书本学到的世界,而我从来都是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去悲伤别人的悲伤,坚信自己是最幸运的,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在最恰当的时间降临了自己。当然,也只有童年这短暂的时间能让自己有这般自信。
最近常有机会聆听马思聪的《思乡曲》,尤其喜爱一位长期旅居国外的朋友演奏的版本,突然觉得这种所谓的思念,并不仅仅是对一个特定的地点,更是对曾经在那里成长过的自己,以及让自己眼中五彩斑斓的人、事和风景。虽然我还在这座城市,但我已无处找寻那些熟悉的气息、触觉和画面,偶尔在梦里奋力地想要去抓住,但醒来总是留下湿润的枕巾,这要搁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身上该是多么纠结的事情啊。在这意义上,我倒是羡慕那位朋友,他对特定地点的思念应该更加浓烈却能够实现。
我常常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应该非常感恩的。前比三代我们肯定是幸福的,这点毋庸置疑,而后比三代,我想也会是让80、90乃至00后势必羡慕的,这点,以后会被证明。
我们刚上小学就知道,到2000年中国会实现“四个现代化”,算算自己到时候还不到30岁,还可以好好享受“现代化”的好生活,那时总感觉是非常遥远的事。现在,2000早过了,四化不知道到底算实现了没有,70年代的人也快奔“老龄化”去了......但中国这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实在是无法磨灭的。
我时常思考我为什么会记得这些如碎片般的气息、触觉和画面,甚至还能剪辑成一段段连贯的故事,是本能的、随机的留存呢,还是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挑选呢?答案是当某种特定的心情匹配了特定的画面,那这段画面就再也挥之不去了,这样的心情我们往往会用“第一次”、“最”、“唯一”等词语来修饰,代表了这段画面与众不同并且无法替代的价值所在,每个人都自己所怀念的心情,更何况会有太多发生在那个年代的心情已一去不返了。
翻开这一页,就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宣泄而出的洪水虽然平淡无奇,但流淌过的地方必然茂绿如春,令人向往,也许这就是记忆的力量,并不是它本身有多么特别,而是能让拥有它的人对当下和来生的向往更加丰满和坚定。
2012年12月12日凌晨于朝阳公园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