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为《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作序
(2011-08-31 12:22:54)
标签:
中国
老住宅
第五次人口普查
房产
|
分类:
城市观点
|
为《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作序
《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中文版首发仪式将在9月28日举行,活动主题为“新关爱主义和2014”。本发行式同时发起倡议“适老住宅对中国住宅发展的紧迫性和普适性”,并宣布成立“中国适老住宅研究基金”和“适老住宅研究课题组”。此次活动将邀请日本老年财团领导、市浦设计领导、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刘东卫、北京市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分院副院长陈首春、《地产》主编张文豪、清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产业处处长刘美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等嘉宾出席,同时邀请国内数十家行业、专业及大众媒体记者的参与。
这本书见证着日本老年住宅的发展,在日本已如教科书一般,再版多次,但对于目前的中国,这本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也希望通过此书的引进,引发大家对中国住宅设计的重新思考,面对所有人都会老去的现实,我们是否应该把适老型设计纳入到住宅的建筑和空间设计中?我们认为,居家养老是更多国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而适老住宅是最合适实现居家养老的载体。
序
真正开始接触老年住宅是从2010年开始的,那时也只知道个概念,完全没有什么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就和一帮怀抱激情的同事们上路了。最开始的研究手段就是各自回去拿自己的父母做样本,推演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可汇总来的意见零散而迥异,完全没有头绪,那时已经不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了,而是凭着感觉过河,中间,有被玻璃扎脚的,有被水呛晕的,有被莫名生物咬伤的,好在我们都还能坚持着,坚信对岸有不一样的风景。后来,有不少同事去过日本,亲身体验过老年住宅的魅力,回来后总是用“震撼”、“精细”、“完备”、“意想不到”等词语来形容,如何把别人的优点融入到中国的国情中,一直是我们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这本手册的问世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全面学习别人优点的机会和平台。
日本可以说是老年住宅领域的先驱,1968年日本建设和厚生省提出了“银发住宅建设计划”,为日常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租赁式公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在推进和完善收入保障、保健福利、社会生活和居住设计四个方面为老年人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并逐渐形成了以实现老年人的生活目标为核心,全面掌握老年人行为习惯和身体功能,并且兼顾家庭关系和经济状态的设计理念。
国内老年住宅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这也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开端,当时大多以养老福利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侧重于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和老年住宅的经营。从90年代起,研究机构和设计院开始关注老年人的行为、需求以及护理,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就是99年由建设部和民政部共同颁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十几年过去了,随着中国50-60年代婴儿潮人群的退休,老龄人口在近年的增速有所增加,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65岁以上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9%,较第五次人口普查高出1.9个百分点,这个趋势远远高于世界平均老龄人口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为此,社会不仅需要在老龄人口抚养和服务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老年人本身对于生活的需求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过去集中住宿的养老院模式将会淡出,追求个性化适居环境的老年住宅将成为主流,这也预示着养老地产未来的潜力。
符合设计规范的老年住宅真的能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吗?这很难说,数字的集成并不能全面概括设计思想对住宅的整体把握,而这本设计手册恰恰是在设计思想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可以说是一本老年住宅百科全书。手册采取拼积木的方式将老年住宅的设计划分为通用性设计和特定功能空间设计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介绍单个积木块的设计元素,如房屋规划、空间尺寸、通行性能、特殊设备设施等,后者则将积木搭建为特定的作品,并阐述作品整体的需求如何在单个积木块中得到体现,如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阳台等。如果读者是一位希望涉足老年住宅的朋友,你可以从手册中全面而详实地了解老年住宅产品的解决方案和原则,如果读者是一位有着相关产品设计背景的专业人士,更能在手册中找到各种设计问题的解决思路甚至答案,同时手册中借助大量数字和图纸表达的设计规范也能为相关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这本设计手册我会特别推荐给我的同事、家人和朋友,无论他们是什么职业,因为这里不仅回答了如何设计适宜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问题,在略去设计数据后,这更是一本介绍如何料理老年人生活和如何使用老年住宅的教科书,给我们一个重新认识和规划父母以及未来自己生活的机会。
毛大庆
2011-8-29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