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新闻晨报》
编者按:与“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相反,婆媳关系,好像历来是家庭关系中的一对矛盾。为什么呢?两个女人都爱着同一个男人,为什么会水火不相容呢?我们今天的主题,就试图探讨这个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原来,这个问题的存在,有心理学的原因——
如今,我和婆婆就像是在拔河,我希望丈夫站在我这边,而婆婆则希望儿子站在她那边。我们都是丈夫最亲的人,为什么要互相争夺、互相伤害?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从心底里是不愿离婚的,可我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咽不下受了委屈还不被丈夫信任的气。但不离婚就还要继续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这也是我无法忍受的。我很矛盾,我想知道婆婆究竟是怎么想的。
倾诉女主角:丽丽(化名),女,29岁,职员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督导 顾恺颉
婆婆独自把三个孩子带大
都说媳妇和婆婆是天生的对头,以前我对这话挺不以为然的。不都是丈夫身边最亲近的人吗?只要我对婆婆好些、忍让点,没有处不好的事。可真的轮到自己去做,才发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甚至婚姻都快因婆媳战争而毁了。
我和丈夫结婚4年,有一个3岁的儿子。我们感情很好,很少红脸,虽然挣得都不多,但我们俩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日子还算过得去。我婆婆是个农村妇女,一个人住在乡下。在我丈夫十多岁的时候,公公因为有外遇和婆婆离婚了。婆婆一边干农活一边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独自一个人把3个孩子拉扯长大,挺不容易的。
丈夫是最小的,婆婆最疼爱他,省吃俭用地凑钱供他上大学。因而丈夫十分孝顺婆婆,每个月都在不多的工资里省下一点钱寄给她。出于敬重和感激,我一直支持丈夫这样做。
孩子出生那年,我和丈夫商议让婆婆过来帮着带孩子,可婆婆却很不情愿,借口说丈自己女儿家有事情走不开。最后我只得让我父母过来带孩子,一直带到孩子两岁半上了幼儿园,父母才回自己家。那时候,我们全家五口都挤在一房一厅里,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但我父母从未抱怨过一句。
今年,我们用攒了多年的积蓄买了套新房子。丈夫和我商量接婆婆来上海住段时间,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我欣然同意了。婆婆来的那段时间,正好赶上丈夫出差。为此,我还专门请了几天假陪她。婆婆到的那天,下很大的雨,我赶去车站接她,还给她做了顿丰盛的饭菜。之后几天又带她到外滩、南京路、城隍庙、苏州、杭州玩。看得出婆婆很开心,我也很欣慰,希望能和婆婆一直好好地相处下去。
婆婆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
但好景不长。头几天,婆婆还帮我接接孩子、做做饭、洗洗碗。可是没过多久,她就什么家务也不干了,而且开始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是说我烧的菜不好吃,就是嫌我衣服洗得不干净。起初,我还一直忍着,心想老人家嫌小辈做得不够好,也是正常的事。但是后来她开始变本加厉地指责、辱骂我,说的都是些粗俗得难以入耳的话。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晚了,一进门就看见婆婆铁青着一张脸,孩子在一旁哭闹着没人管,还没等我叫一声“妈”,她劈头就是一句:“你还知道死回来呀?想要累死我呀!你怎么不累死你妈呀!”气得我眼泪夺眶而出。婆婆还在邻居那里说我坏话,我从楼道里走进走出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邻居异样的目光。
这些我都能忍,可我忍受不了婆婆对我父母的挑剔和抱怨。有一次,我父母来看望我们,本打算多呆几天,可来的第二天婆婆就在饭桌上指手画脚地说我妈妈这里不好、我爸爸那里不对。父母见状只好提前结束了探亲旅程。送父母走的那天,在车站看着父母无奈的眼神,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悲哀、很不孝。父母一把年纪了,难得来看我们,却不能开心尽兴地玩,我不是不孝又是什么?
从车站回来,我一下失控了,所有的委屈都涌上了心头。我拉着脸不想说话,饭不想做,孩子也不想管。其实我知道自己是在等婆婆过来指责我,好顺势把火发出去。果真,婆婆来训我了,我把不满发泄出来后,摔门抱起孩子离开了家。无处可去的我只好带着儿子回了娘家。我母亲倒是深明大义,把我劝回了家。可丈夫却对我回娘家的事不依不饶,以前从来不对我高声呼喝的他,竟然在那次争吵后动手打了我。我伤心得不行,透过泪水我似乎看到了婆婆在一旁偷笑。
婆婆很会在丈夫面前“演戏”
更可气的是,我的这些委屈丈夫都看不到。因为丈夫在家的时候,婆婆都是一副顺从随和的态度,还会表现出对我非常关心的样子。所以我几次跟丈夫诉苦,他都不相信,反而认为是我肚量太小、嫌弃婆婆是乡下来的等等。为此我们争吵过无数次,也闹过离婚。我想不通,为什么婆婆在丈夫面前和背后的态度会截然相反。
如今,我和婆婆就像是在拔河,我希望丈夫站我这边,而婆婆则希望儿子站在她那边。我们都是丈夫最亲的人,为什么要互相争夺、互相伤害?我百思不得其解。本来说好婆婆在上海只住3个月的,可现在她却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昨天,我听见她跟丈夫在商量,要把乡下的房子卖掉,搬过来和我们长住。天哪,我简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样生活了!
说实话,我和丈夫的感情没大问题。以前我们一直很恩爱,从来没有过大的矛盾,但自从婆婆来之后,三天两头因为婆婆而吵架伤感情。其实,我心底里是不愿离婚的,我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咽不下受了委屈还不被丈夫信任的气。但如果不离婚就还要继续和婆婆生活在一起,这是我无法忍受的。我很矛盾,不知该如何抉择。
[心理分析]婆媳矛盾,“他”是关键
婆媳关系,似乎是永恒的话题。也许只要婚姻制度存在,婆媳矛盾就会存在。
早在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就用其精神分析理论深刻剖析了这个现象的产生:“恋母情结”是男人与生俱来的情感,男人爱上的第一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另一方面,从幼小时候伴随女性的“阴茎嫉妒”情结,使得女性通过生养儿子并占有儿子而得到一种象征性的满足。因此,母亲想要占有儿子的欲望也有着深层的心理学原因。
具体到本案,倾诉者的婆婆失败的婚姻,使她将大部分的情感投注到了儿子身上,儿子变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对儿子强烈的控制欲、占有欲,使得她难以容忍另一个女人拥有儿子。潜意识中,婆婆对儿子深爱的另一个女人充满愤怒,本能地想破坏他们的关系以重新赢得儿子。
从家庭治疗的角度看,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中,夫妻关系必须占据首要位置,亲子关系居于其次。颠倒了这一序位——即爱儿子甚于爱丈夫、亲近母亲胜过亲近妻子——必然导致婚姻的不稳定甚至解体。在倾诉者的丈夫的原生家庭里,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如果婆婆依旧将这种模式带入儿子的新家庭中,把儿媳游离在外,对儿子的夫妻关系是严重的干扰。
因此,在本案中,虽然表面显示出的是婆媳矛盾,但深层则是倾诉者的婆婆与丈夫将原生家庭的母子关系,带到了继生家庭中,无形排斥倾诉者的结果。所以,要消除本案的家庭矛盾,丈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妻子保持情感的交流与亲密,给予妻子支持和安全感,妻子会更容易接纳、容忍婆婆。同时,婆婆要处理自己的问题,减少对儿子的情感投注,分清自我边界,要认识到自己在儿子家是客人不是主人,只有这样,这个家庭才可能重归幸福和谐。
家庭问题是系统问题 家庭、社区、社会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师兼儿童精神科医师的纳森·阿克曼首次提出“家庭治疗”这个概念。之后的几十年中,各种家庭治疗的流派纷纷崛起,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家庭治疗,不能顾名思义地把它看作仅仅是对家庭矛盾和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家庭治疗依然关注当事人个人问题和病症的消除,但它同个人取向的咨询和治疗方法有着显著的差异。它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更注重把人及其症状放在整个家庭背景中去了解并治疗。因而,把家庭治疗法称作“系统疗法”或“关系疗法”似乎更为恰当。
家庭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而且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的诞生是心理学界的一次革命,意味着一次范式的转移。它代表了
“一个理解人类问题、了解行为、症状的发展以及解决之道的全新方法”,被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崛起的“第四势力”。
家庭治疗的核心在于系统观。它不把焦点放在个人的病理心理上,它所关注并试图介入、改变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同周围的人或事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和事件存在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互动的脉络中,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彼此分担其他每个人的命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一只猴子,它在三个猴群中的地位分别居于第四位、第三位和第二位,当这只猴子在不同的群体时,分别给予相同的能引发攻击行为的电刺激。结果,在位处第四的猴群中,它只攻击其他猴子一次;在位处第三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二十四次;在位处第二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七十九次。可见,整个系统的互动关系比个人的心理本质更为重要。
因而,家庭治疗师认为,把某个人的病症看作是他个人的问题是不恰当的,其症状意味着他同周围的大系统(家庭、社区、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障碍。
如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擅自转载将承担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