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咨询的蓝天
心理咨询的蓝天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70
  • 关注人气:5,1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可以不伤】懦弱儿子成了“落跑新郎”

(2009-05-25 15:50:14)
标签:

教育

家庭关系

儿子

母亲

顾恺颉

情感

亲子教育

分类: 爱可以不伤

刊登于《新闻晚报》

顾恺颉

●人物出场

    武女士是一位五十多岁充满焦虑的母亲,年过半百的她打扮得体,应该是职场中高层。一进咨询室刚坐下,不等咨询师开口,就开始讲她的儿子,讲述自己的苦衷和委屈,讲着讲着就开始掉眼泪。等她情绪慢慢平稳下来,她才重新讲起事情的原委,故事的主人公是她的儿子李想(化名)。

 

●心情故事儿子的工作也是妈妈帮忙找的

    三年前,李想大学毕业,在家待业了一年。倒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他根本没有去找。武女士一直操心着这个宝贝儿子,整天也催促着儿子投简历,出去面试。但儿子每次都是一句“知道了”打发了她,一转身还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继续玩电脑。

    儿子不急,武女士却急坏了,她到处找关系,总算把儿子的工作也包办了。在母亲的安排下,李想进了一家公司负责电脑网络和维修,他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因此也做得不错。

    虽然李想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但他在大学交了一个聪明能干的女朋友叫米佳(化名)。两人已经交往了五六年,米佳非常爱李想,除了生活中对李想非常照顾之外,为了能和李想在同一个城市,她放弃了大城市一份既高薪又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离开了父母,来到李想的城市独自打拼。由于她能力很强,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现在已经升到了销售副经理。武女士对这个准儿媳非常满意,觉得她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尤其是她为李想付出了这么多,儿子和这样的女孩在一起,她很放心。

 

结婚前夕,儿子脚踩两条船

    李想和米佳在年初的时候计划今年9月结婚,婚纱照也拍了,请客的酒店也定好了。一切原本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武女士想着也许再过一年她就可以抱孙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天她突然接到米佳的电话,米佳在电话里哭哭啼啼地告诉她李想要和她分手。武女士惊讶极了,回家好好盘问了儿子,结果儿子第二天就带回来另一个女孩。原来他背地里竟交往了一个新女朋友叫小雪(化名),并因为这个女孩要和交往了六年的米佳分手。

    喜帖都发出去了,儿子却要当落跑新郎,真是荒唐离谱!武女士当即要李想和这个女孩断了。没想到儿子采取迂回政策,每次妈妈狠狠地骂他,他都沉默不语。

    武女士很不明白: “你喝了什么迷魂汤了?没几个月就要结婚了,米佳那么好的一个女孩,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说不要就不要?这么大的人了,说话做事有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啊?”

    “我知道注定要亏欠米佳,她是很好,就是因为太好、太能干了。可遇到小雪之后我才发现我像个男人!我不能因为米佳好,我就要放弃我的幸福! ”武女士犯难了,明摆着儿子脚踏了两条船却还那么理直气壮,现在还要抛弃那个对他真心真意的好女孩。对米佳她是打心眼地喜欢,但儿子却铁了心不要了。她忽然感觉自己二十多年对李想的教育是失败的,虽然自己尽心尽力看着他成长,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哪一步错了。在如今这个时代,做父母的对于年轻人的感情事,没法干涉太多。但儿子如此冲动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诸多需要去善后的事情,让武女士觉得眼前的一切真是糟透了。

 

妈妈尽力呵护儿子的成长

    在武女士讲了很多关于儿子的事情后,由于事情的另一当事人并不在场,咨询师出于专业要求,希望武女士也谈一谈她自己。

    武女士年轻时是小镇上公认的美女,工作上很要强,在厂里也是个部门的负责人。 “野蛮女友”似的脾气,表现在性格上就是比较强势。——美女蛮横一点,总归还是挺可爱的。

    当时追求她的人很多,她却选择了李先生。 “是因为当时觉得他挺聪明,而且也很有事业心。 ”事实上婚后她却发现,李先生虽然很精明,但是也很小气,舍不得花钱。生活中夸夸其谈,遇到现实的问题就唯唯诺诺。摊上这样一个外强中干头的丈夫,她总怪自己恋爱的时候太感性,因此处处看李先生不顺眼,经常数落丈夫。李先生对于妻子的数落也照单全收了,只是偶尔顶几句嘴。一方面的确是真心爱她,另一方面是不想将冲突扩大化,所以这段婚姻小吵小闹地也过了二十多年。

    武女士觉得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和丈夫一样,因此李想的教育由她全权负责。她很疼儿子,不希望他长大了像李先生那样虚有其表,所以李想小的时候她就对他很严格,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李想犯错误或者考试没考好,她总会严厉地训斥他。眼看着儿子有了份满意的工作,事业上了轨道,又有了满意的准儿媳,婚期在即,原以为自己可以少操点心,可儿子出其不意的转变,让她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了。

 

●家庭DNA分析贾宝玉似的童年

    李想是在一个女性居多的家族长大的,尤其是母亲包办了他的教育。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形成了他的人格,也培养了他各种能力,包括爱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在这个原生家庭里,强势的武女士代替了儿子做了很多决定,儿子逐渐变得懦弱,爱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被替代和丧失。

    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过心理学上的恋母期。此时,如果是女孩遇上强势的母亲,她就会模仿母亲,长大了性格也会变得强势。如果是男孩则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到了青春期还继续压抑,依然很软弱,就像李想那样,二三十岁还不想上班,退缩在家里。这样的男性在情感上的选择,会找一个替代母亲的形象,因为长期被压抑和驯服的模式已经成为了习惯,比如李想的前女友米佳,性格和武女士就很像。第二种可能就是进入第二反抗期,也就是他将爆发延期了。一个面对强势母亲的孩子,他的叛逆是和对母亲的依赖并存的,一旦叛逆压倒了依赖,他就会表现得很任性,用行为来表达他的反抗,以证明“我是能干的”!李想在新女友身上找到了自信,一个服从的对象让他发现自己不再需要扮演服从的角色,因此他宣布选择新女友,以这样任性和叛逆的行为,表达自己的反抗和某种“胜利”。

 

没能向父亲产生认同

    李想生活在一个看似比较完满的家庭,不同的是他是看着父亲被母亲斥责长大的,父亲在他的成长中很少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武女士记得李想小时候很喜欢听父亲吹牛,也蛮喜欢向其他的小朋友吹牛的,但每次都遭到自己的斥责和嘲笑,之后他就不敢这样了。

    一个孩子要健康的成长,他的背后应该同时站着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但由于武女士认为李先生不配站在那里,她赶跑了李想的父亲,一个人占据了两个位置。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孩子在3到6岁主要是向自己的同性父母认同,也就是男孩开始向自己的父亲产生认同,女孩向自己的母亲产生认同。但李想学习父亲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时候,总遭到武女士严厉的斥责。此时李想就会矛盾:学习父亲,母亲会斥责他;听母亲的话,他内心中父亲的形象又会很弱小,这样也就是间接地要他承认自己的偶像很弱小。所以,他就只好左右为难,慢慢地发展为犹豫不决,被动胆小了。

 

突然爆发其实是叛逆

    如果一个人早年的发展中受到压抑或阻滞,那么在生理年龄和心理发展上就会出现明显的落差,心理学上称此为“退行”。李想一反常态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叛逆心理的反映,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随着该年龄段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所以经常会做“惊人”举动以证明自己的独立性。李想在青春期与强势的母亲相处中,压抑了正常的反抗情绪,但压抑不是终结,势必会寻求一个“合适”的机会重新宣泄。而“退行”式的宣泄往往更具有破坏力,让身边的人很震惊。

 

●咨询师处方

儿子:不要只想到自己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李想正处于成年早期 (18―25岁),这一阶段该有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应该是发展爱的品质。

    一个人在面对爱情关系时,如果带着家庭关系的裂痕,犹如带着脚镣的舞步,是非常艰难的。所以李想处理目前感情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不要和家里对抗和闹僵,家里也不要给他施加压力。同时在与异性相处时,要多关注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前,先满足对方的需求。要分析自己选择女友的行为到底是出于情感和爱,还是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发泄。慎重考虑,再做决定。

    如果他对于自己目前的情况很混乱,建议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专业渠道了解自己的心理现状和解决办法。

 

母亲:走出替代关系

    武女士对儿子的态度一直是担心和怀疑,一个过于自恋的母亲,容易培养出一个懦弱的儿子。母亲应该从“替代关系”中走出来,转变为接受和平等相处的关系。这是儿子成人后的自然需求,要明白自己原先承担的功能有一部分将被另一个女性承担,不管这个女性和自己很像还是性格和自己截然不同,都要客观面对。

    对于李想的转变,武女士不要过度紧张,以后也不要过多干涉和斥责他,放手让儿子去做一些自由的事情和人生的决定,让他走出一直由她安排的狭隘圈子,开创他的生活。

父亲:适当释放自己的情绪

    李先生在这个家里一直是以弱者的身份存在的,几乎没有发表意见和表述情绪的机会。这样家庭格局可能早已经定型,但如果他是被压抑的,咨询师建议:应把心中积压的情绪适当地释放出来,主张“说情绪”而不是“做情绪”,多倾诉而少动怒。只有先让武女士了解了他的需求,他才能获得需求的满足。协调了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性格才更有正面影响。

    一个和谐的原生家庭关系是成人面对任何一个新关系的基础,在出现问题时主动寻找解决之道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家庭关系治疗,因为大多数心理问题的起因,皆源于不良的家庭关系。所以全社会应该重视家庭治疗的提倡,而上海一些专业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已经开展此项服务,这正是和谐家庭关系、改善心理机能的良机。

如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擅自转载将承担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