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早的责任追究制在哪里兴起?

(2009-04-08 20:03:00)
标签:

城砖

责任追究

南京中华门

文化

朱元璋

分类: 时政评弹

感谢新浪博客博论坛[文化漫谈]栏目、新浪草根名博[文化圈子]栏目推荐阅读最早的责任追究制在哪里兴起?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各项体制也正在逐步健全。人们在追求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贪婪和欲望也在同时发生,这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于是乎,执政的一方要总是出台某些政策加以约束和抵制的。目前,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就是起到防范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执行如何,那就另当别论了。这里要问的是,您知道中国最早的责任追究制度是在那里吗?

 

日前,笔者在南京中华门古城堡发现了这个端倪。南京中华门是南京城的正南门,在秦淮河的北岸,建筑形体像瓮,故亦称“瓮门”,是专门为抵御敌军攻城而设计的。瓮城工程雄伟,结构复杂,城分两层,门有四重,建有27个藏兵洞,能藏兵3000人,每道券门都有一道千斤闸,即使敌军能闯入城门,只要千斤闸一落下,便可切断敌军退路,伏兵四出, “瓮中捉鳖”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公元1366年,明朝大臣朱升关于"高筑墙"的建议被明太祖朱元璋采纳,其后21年,明王朝用周长33.676公里的城墙在南京筑起我国古代第一大城。传说在修建时遇到“海眼”,随建随塌,后来谋臣刘伯温出主意,“借”来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聚宝盆”埋下去才大功告成,故又名“聚宝门”。

 

中华门流传有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朱元璋攻下金陵后,准备在此建立都城,扩建城廓,但当时国库空虚,难以成事。于是,朱元璋就找到“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富甲天东南”的沈万三,要他分筑一半。结果,沈万三负责的东南几个城堡比明王朝负责的西南几个城堡早完工三天。沈万三还不知趣,又申请犒赏每位士兵一两银子。于是,使得出身贫微的朱元璋由妒而恨:“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之”,由恨而萌杀机。朱元璋下令收他重税每亩九斗三升。随后就借口沈万三修筑苏州街道,以茅山石为街石,有谋反心,派兵包围他家,要杀他。后经“大脚”马皇后苦苦劝谏,才改将他在明洪武六年流放到云南,家产充公。

 

商人PK皇帝,谁强谁弱?谁会胜出?不言而喻。沈万三不识大体,只会赚钱,不谙官场“潜规则”,落得此等下场,亦是咎由自取的事。代表封建皇权的朱元璋与代表市场经济的沈万三明争暗斗,在现代人了看来,应该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较量。沈万三不知是否从聚宝门动身的?是否无限留恋地回望身后的聚宝门?只是知道,从此中国的市场经济被赶到爪牙国去了600余年。

 

中华门建筑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据说,它的兴建前后历时21年,城堡以花岗岩为基础,采用巨型条石、大砖与糯米汁、石灰、桐油混合加浆后砌成,十分坚固。砌筑城墙所用的城砖,每块长约40-5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每块重达15-20公斤,这样又厚又重的城砖,可想而知,它的制作工艺是很复杂的。笔者站在中华门城头,看到如此巨大的城砖,不得不佩服古人的伟大智慧。城砖的制作由南京工部、京师驻军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共125个县承担,烧制成品后由水路漕运到南京都城。

 

为了保证城砖的成品质量,朝廷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砖上刻有“某某县”制作的字样,朝廷一旦发现有不合格制品,就能很方便的找到责任人,就会立即追究省、府、县以及制作人的责任。所以城砖的质地细密坚实,异常坚韧,虽然历经六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城砖仍然完好如初。由此观之,明朝的中华门城墙建筑时期该是中国最早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时代。可见,那时的质量追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考核官吏的制度也很严厉,也应该是廉政建设制度的雏形时期。

 

借古讽今,想起现在有些地方的豆腐渣工程,现代人不能不在古人面前汗颜。08年汶川5.12大地震,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至今未能及时处理,相关部门还在藏着掖着,新闻媒体依旧沉默,这说明了什么?利益在作怪,权力的运作在肆虐,有体制而无实效,有制度而不执行。我们不能说我们比古代人聪明,追求金钱的人只是看到了局部的利益,留给后世子孙的是后患无穷。与古人相比,现代人缺少的是大智慧,大道德,追求蝇头之利,贪得无厌。

最早的责任追究制在哪里兴起?

中华门的情况介绍照片

最早的责任追究制在哪里兴起?

城砖的具体介绍照片

最早的责任追究制在哪里兴起?

城砖的照片

最早的责任追究制在哪里兴起?

砖上有县名和府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