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别沦为时代新文盲
(2023-01-06 09:12:58)| 分类: 读书一得 |
好好学习,别沦为时代新文盲
——读常生龙《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
文/张家海
一个时代的必备品格有哪些?一个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如果有人提醒你,再不学习,可能沦为未来社会新文盲,你会相信吗?最近有幸拜读知名特级教师、物理学博士常生龙的新著《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在书中,他秉持一位教育人的良知,高屋建瓴分析回答了令人关切的教育问题。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二十多年前的歌词,让当今时代的人们再次感受到21世纪的日新月异。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人们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变革节奏。更具挑战意义的是,人工智能的异军突起,让很多重复性的常规工作正在逐渐被计算机取代,就连像下围棋这样的脑力劳动,计算机也能够横扫世界顶级围棋高手。
想必读者从中央电视台的《机智过人》综艺节目感受到一些危机。21世纪里,究竟是“机智过人”,还是“机不如人”?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能让一个人,始终处于“机不如人”的社会统领位置?在《核心素养和学习的变革》一书中,常生龙先生把素养分为基础素养、核心素养、职业素养三类。
在他看来,基础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共同素养,比如读写算能力,遵守交通规则,不乱丢乱扔等;职业素养是从事具体职业必须具备的专门素养,比如医生、律师等的职业要求;唯有核心素养,才是共同素养中的高级素养,能够更好地应对21世纪各种变化带来的挑战。
关于核心素养,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框架体系是世界经合组织界定的三类能力。第一类是,灵活使用语言,信息或技术等工具进行有效的沟通的能力;第二类是,与异质集体构建良好关系、解决冲突的能力;第三类是,自主学习、反思和行动的能力。
常生龙说,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需要学科共融,把握自身的内在逻辑。如果把核心素养是一份蓝图,各个学科就是这份蓝图得以实现的一个个构架。“任何对核心素养的肢解和扭曲,落实到行动中都会带来负面效应。”他提醒学科教师,不能再分彼此各唱各调提“学科核心素养”。
他认为,核心素养虽然是后天习得的,习得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持续一生的,不可能三五年里某个阶段一蹴而就,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向着一个目标,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核心素养培育进行系统化设计,明晰每一个阶段培育的重点和任务,有计划、有组织的加以实施。“大路朝天,各管一段”都是与教育本原背道而驰的。
就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来说,家长和教师就不能眼睛只盯着考试和分数,一定要着眼于成长和若干年后的未来。他鼓励家校双方共同朝着一个方向是:为孩子创设一个清早醒来就想到学校去学习的氛围。
生活即教育,信息化的生活需要信息化的教育。常生龙先生提醒读者,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2020年的全球疫情期间,那些没有绿码的人就是最为典型的时代“新文盲”例证。
好的学习,必须是面向未来生活的学习。这也是《核心素养和学习的变革》一书最大的贡献。全书共16万字,分为“重新认识素养”“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锻造必备品格”“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等四辑,始终贯穿着“生活”这一主线,以不变应万变,着眼点始终朝向未来,朝向数十年后孩子们的未来生活。
鉴于当下学生越来越远离生活的现状问题,作者通过萤火、水源、洞穴、山顶等四种学习场景分析,深入浅出鼓励每一名学科教师和家长,与时俱进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希望让四种学习场景能够常态化出现在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中。
随着人工智能的滚滚红尘,全息技术很快进入家庭和教学领域,教师和家长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状况,灵活选择相匹配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达到最佳状态,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一个孩子的“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最近发展区内。
书名: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
著者:常生龙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