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书画著录六种

标签:
杂谈 |
(一)【明】张丑撰、徐德明校点《清河书画舫》、附《鉴古百一诗》、《真迹日录》二种。校点所用底本为乾隆二十八年吴长元池北草堂本,以《四库全书》本校对,并参校其他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32开平装一册。754页。85元。
(二)【清】顾复撰、林虞生校点《平生壮观》。校点所用底本为《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32开平装一册。391页。52元。
(三)【清】孙承泽撰《庚子销夏记》、【清】高士奇撰《江村销夏录》,佘彦焱校点。《庚子销夏记》校点所用底本为鲍廷博乾隆二十六年刻本。《江村销夏录》校点所用底本为康熙三十二年高士奇自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32开平装一册。382页。42元。
(四)【清】顾文彬撰《过云楼书画记》、【清】孔广陶撰《嶽雪楼书画录》,柳向春校点。《过云楼书画记》校点所用底本为光绪年间顾氏家刻本。《嶽雪楼书画录》校点所用底本为光绪十五年三十三万卷书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32开平装一册。562页。62元。
在上述六种书画著录中,《清河书画舫》和《真迹日录》、《平生壮观》、《庚子销夏记》、《江村销夏录》,我有《中国书画全书》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12月精装珍藏版)。但《中国书画全书》在文字断句、点校和版本等方面,皆甚为粗疏,难尽人意。故如需引用该书中的有关文字时,不得不要再予以重新断句。《过云楼书画记》曾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校勘颇精。且有顾麟士《过云楼书画记续记》,而可惜本次上海古籍版未收入。《嶽雪楼书画录》数年前曾有全国图书信息中心出版过精装影印本,仅印三百册。我当年因价高而未购,后悔之晚矣。
中国书画著录著作,从唐代以来,其编撰体例上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书法和绘画分开著录,比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和《法书要录》。另一类是将书法和绘画合记于一书,但形成的时间要远比第一类晚。在明代万历之前,书画著录偏重于叙述性或欣赏性;而万历以后开始注重于记录性,逐渐对书画作品上的题跋、印鉴、质地、尺寸、制式、流传,以及绘画作品中的图像和书画家的生平简介等,有些还对当时的交易价格也作了记录。到清初卞永誉编撰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后,书画著录在编撰体例上已基本固定下来。即尽最大可能记录一件书画作品的有关信息。如此书画著录编撰体例,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故杨仁恺先生在《中国书画鉴定学稿》(辽海出版社2000年10月)一书中曾说:“卞氏一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编纂了《式古堂书画汇考》这样一部古今书画著录全书。”庄申先生在《从白纸到白银:清末广东书画创作与收藏史》(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一书中也说过:“《式古堂书画汇考》,可以说是第一部完美的书画录。连清宫御藏的书画目录《石渠宝笈》也全部采用卞永誉所创始的编辑方法。”
从明代隆庆年间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到清代宣统年间庞元济《虚斋名画录》的三百余年间,其中著名的书画著录书籍约有三四十种。而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朱存理《珊瑚木难》、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砢玉《珊瑚网》、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清内府《石渠宝笈》三编等等。可谓是中国书画著录史上最辉煌和集大成的时代,订讹辨惑,拾遗补阙。群星璀璨,光标史册,功在千秋。
中国人因不像西方人那样,在艺术品流传过程中有交易合同或遗产公证等文书证明资料。所以书画著录书籍,对研究中国鉴藏史和鉴定作品真伪,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辅助功能。所以熟悉历代书画著录,也是研究书画史和鉴定书画真伪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但在阅读或引用有关著录时,还需了解著作的相关情况,这涉及到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和训诂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无法阅读原刻本的情况之下,校勘精良的今版本,也是我们打开书画史宝库大门的一把钥匙。书画史研究与书画鉴定的精深与否,并不仅在于结论是否明确,还在于史料的运用是否广博而精确。书画著录与书画作品本身相比较,可能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但它却有着绝对不可忽视的作用。
——————————————————————————
【推荐阅读】
(一)【明】李日华著、屠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32开平装一册。632页。49元。
(二)【明】董其昌著、屠友祥校注《〈画禅室随笔〉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32开平装一册。252页。2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