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谢绝转载和抄袭)
作者:暮初
学习茶道最重要的一点,既不是以饮茶为核心的茶艺流程和形式,也不是最初茶叶从栽种、采摘、制作和饮茶的整个过程,而是通过对茶相关知识的了解和亲身体验后,对一个人心境的影响和培养。夸张一点来说,就是心境的重构。
也就是说,茶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个性化存在。毕竟每个人对于茶的体验方式、体验结果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既然是“道”,而“道”的最基本特征却是区别于个性化的共性。也就是说,在成千上万的个性化茶道体验中,仍存在着一些共同遵循的规律和特点。当然,这些共同遵循的规律和特点也无不受饮茶者自身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比如,儒者、佛者、道者相对于“茶道”,一定会立足于自身的文化积累和文化界限,来阐述对于“茶道”的体会。推而广之,不同的饮茶者在其心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色。所以,对于“茶道”的理解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我们之前看到一些流派的茶道总结出一些关键词,比如“和、敬、清、寂”(千家流茶道,创始人千里休,源自禅宗),或者是“和、敬、静、乐”(日本丹月流茶道,创始人丹下明月,遵从“礼、和、敬、乐”理念源自儒家《礼记》)等,应该理解这是基于他们自己所在的文化圈的诠释。
也就是说,其实只要基于自己的文化积累,自己也创造茶道流派。比如,《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因此,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为宗旨,以止、定、静、安、虑、得,这样的先后程序来培养了锻炼自己的内在心境,必将有所得。
所以,茶道并不神秘,完全以培养和锻炼心性为目标。有效就是硬道理。
心境改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心境改变才能真正忘记过去,摆脱过去,让自己归零,并从零开始新的人生。人类无法重生,但是改变心境无疑,是开始了新的人生,找到新的人生希望,并寻找新的人生动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