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谢绝转载和抄袭)
作者:暮初
日本茶人千宗旦(せんのそうたん,1578年--1658年)是著名茶人千利休的再传弟子。他有一则与“茶禅一味”相关的逸闻。
一天,一个僧人指派小沙弥送一枝条白茶花给千宗旦。但在途中,这个小沙弥不小心把枝头上的白茶花朵弄掉了。
当小沙弥遇到千宗旦后,诚实地向千宗旦道了歉。第二天,千宗旦办茶宴招待那个嘱托送花的僧人。茶席间,这位僧人看到壁龛的柱子上插着一枝带着未绽放花蕾的枝条,在它的下方自然散落着一些白茶花朵,看上去好像刚刚从枝头上掉下来那样自然,构成了一幅自然生动、毫不做作的实景画面。这是只有以“禅”理而精心布置才能达到的效果。那个嘱托送花的僧人由衷地赞叹千宗旦已到达了“茶禅一味”的境界。
暮初对此曾有过感叹。原本“不完全”的事情(即在上文中小沙弥不小心将白茶花朵从花枝上弄掉了,以至于花枝看起来残缺而不完整)放到一个恰当的空间位置(被千宗旦以花道的方式重新布置,就好像花朵刚刚从枝头跌落到地上),就能重构一种天然的意趣出来。似乎花枝与花朵原本就在那里,不像是从远处搬移过来。这才符合普通人的日常审美标准。
但是,让小沙弥送花给千宗旦的那个僧人,身为佛门中人对千宗旦的赞叹,表明他其实也着相了。茶花是否插在壁龛的柱子上,或者花朵与花枝是否组成一个完整的审美境界,都是虚幻的事情。换句话说,他陷入了“痴”相。佛门中人理应从茶花从花枝中脱落这一偶然事件中,看到无常、苦空及解脱之道。而解脱的标志,在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一定要取得一致性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出家之人与俗家在思想及行动的一致性方面稍有不同,世间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事物,事物的多样性才决定了这个世界的精彩程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