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生日快乐
(2022-04-09 18:21:32)
标签:
亲情 |
分类: 亲情 |
哥哥生日快乐
今天是哥的生日,他66岁了。除了整生,农村是不看重生日的,从小除了母亲记得我们几姊妹生日,到那天可能提一句,或煮两个鸡蛋给我们装口袋里带着上学,多半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几十年来,除了对姐姐,我们几兄妹间是连五十六十的大生日也不兴问候的。几乎可以肯定,他们连我生日是哪天也不知道。
但今天我给哥发了个生日快乐的信息。
去年回乡为母亲一周年祭后返沪向琪爸汇报种种细节,他问母亲最后日子的一些事我跟哥说了没,我说没,并说不想让他知道了难受,母亲走了,说了没什么意义了;他气呼呼地说,该说的还是要说,再大年纪该教育还是要教育!我以沉默对。
但在心里说了很多。人之本能,说人容易关己难。四年前为对公公最后几个月的关心照顾,琪爸对弟弟是有不少想法的,但当时除了委婉暗示,责怨之言他也没说半句,弟要分给我们公公遗产,他也坚决没接受,说:父母一直跟你在一起,那点钱你就留着。慈父般的柔情亲爱。
当父母永别,兄弟姊妹比过去更亲或疏远,自己往往是不自觉的。
母亲在时我对哥哥一直是有怨怼的,以前直接在母亲面前发牢骚,她开始沉默,后来为儿子辩护,再后来甚至不高兴地反驳我。终于有一天我醒悟了,儿子再不好是我儿子,是自家事,你是嫁出去的姑娘,不该对娘家人指手画脚。也就是说,哥哥弟弟若有什么不好,母亲自己可以说,我和姐姐不能说。母亲如果跟我们倾诉,我们适可而止地劝慰就行了。对这种乡土文化,姐姐比我理解得好奉行得到位。我一直没觉得自己是别人家人了,所以边界意识一直不强。哥哥弟弟也是,他们觉得母亲有姐妹照顾操心,天经地义,没啥关系。
母亲走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哥哥的宿怨一点点消融乃至于反转为疼惜。一年多来,我感到因为没回去奔母丧的事,哥嫂都承受了不小的愧疚折磨。博友说话的鱼有篇文章《我们没有资格》说人无完人,论断别人,我们没有资格。我是特别赞同且深有体会的。年轻时口无遮拦,对同事、学生家长、好友的许多事妄下过的断语,后来莫不被打脸打了嘴。所以即便满腔怨懑,对哥哥,也一直在努力理解和开脱:世上之爱,莫过于父母对儿女,哥宁愿让侄女远从京城奔波回乡代他奔丧,一定确有难言之痛的。
去年清明修葺父亲墓哥嫂坚持转钱,姐的重外孙出生他们给双份红包,强给我慰病金,母亲周年祭时主动回乡,主动看望上辈亲戚一一给红包……这在一般人看来可能是寻常事,但于素来淡漠的哥嫂来说,可是惊人变化。他们的醒悟补救让我怜惜心疼。一定还说要教育,谁又有资格教育谁呢。相信如果能够的话,哥一定也想把人做得妥妥帖帖漂漂亮亮,于己心安,对人有面子。他易怒,爱教训人,特爱面子,正因为这些,才让人怜惜。过于爱面子的人,有几个不常常自伤面子的呢。
哥不厚情,是因为我们的原生家庭从来少有温情的气氛吧。父母的爱从来奉行不打不成材的教子之道,哥哥弟弟被打的经历有尤其多。他们不至于因此记恨,但没得到爱的奠基是肯定的了。哥年轻时就有过多次过家门而不想入的记录:接我上大学报到,只接到火车站,不回家看看长期病中的父亲;送姐的小女儿回家,只送到姐家,不想回两座山外的家里看望父母,姐提醒训诫才回;侄女高中三年寄住我家,不提醒他不来看望关心鼓劲;找你帮忙办事一不如他意把你训得嚎啕……
这肯定不只是性格构成。很多事他就是不懂得,想不到,你提醒了他才会哦——恍然大悟。
哥年纪大了些之后有些耽于对自身健康的恐惧。他几乎变成了一只鸵鸟,对母亲漠不关心,给病弟支撑不力。那时候我对他多有抱怨,后来想通了:如果他只有支持自己的能力,那就用来让自己不倒下不给亲人添痛苦吧,那么他的选择也就是对的了。
前些时因写小时候老师而找哥对证一些细节,他哈哈哈地问:怎么,写回忆录了?让人生出多少亲切。父母不在了,有兄弟姊妹给自己记挂,也是幸福的啊。
哥一直不回信息,打电话过去,他说下午不看微信,问我有什么事,我说祝你生日快乐啊,哥说生日早就过了还过什么生日;我说今天才三月初九啊你怎么早过了,他哈哈哈说身份证写成了3月9号生日变成阳历了……
哥,生日快乐,一直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