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荀子之学

(2010-04-07 10:17:46)
标签:

序言

儒术

道统

仲尼

荀子

中国

文化

分类: 《归零的智慧》节选

其实,几千年来,在中国文化的历史舞台上,真如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独领风骚的,不是所谓的“孔孟之道”,也非如南老师所说的:“外示儒术,内用黄老。”真为统治帝王所奉行的还是“儒术诚行,天下大富”的钟鼓之节——荀子之学。

失落的荀子,当有其时代背景与历史因素。我们可由刘向、杨倞等人的序言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看到一点智慧精湛的本来面目。孔子而后五百年,西汉刘向校对《孙卿书》时,改名为《孙卿书书录》,其序言说:“孙卿善为诗、书、礼、易、春秋;至齐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孙卿三为祭酒焉。”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及韩非,又浮丘伯,皆受业,为名儒。”“至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孙卿卒不用于世,老于兰陵,疾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玑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秦国大乱卒以亡。观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其言凄怆,甚可痛也。呜乎!使斯人卒终闾苍而功业不得见于世。哀哉!可为零涕。其书比于传记,可以为法。”刘向在序言中,尽情倾泻了对于荀子的推崇和赞许,毫无掩饰毫无保留地流露出对于荀子的感叹和遗憾,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整理完好的、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荀子》。

刘向而后七百年,唐代杨倞改《孙卿书》为《荀卿子》,于序言中说:“仲尼定礼乐,作春秋;然后三代遗风驰而复张;而无时无位,功烈不得被于天下,但门人传述而已。陵夷至于战国,则孔氏之道几乎息矣;有志之士所为痛心疾首也。故孟轲阐于前,荀卿振其后。但其立言指事,根极理要,敷陈往古,掎挈当世,拔乱兴理,易于反掌;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师。又其书亦所以羽翼六经,增光孔氏,非徒诸子之言也。盖周公制作之,仲尼祖述之,荀孟赞成之。所以胶固王道,至深至备,虽春秋之四夷交侵,战国三纲驰绝,斯道竟不坠矣。”

杨倞乃真知荀子者,真得荀子精旨者。尤有甚者,他敢于揭露孔子在唐以前所处的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无时无位,但门人传述而已。”以及“陵夷至战国,则孔氏之道几乎息矣。”完全道出了孔子之学的败落与萧条的景象。这是一般尊崇孔子者无法接受的真实情况,他们何曾想过孔子的智慧事业也曾有如此不济和无奈之时。大家要知道,孔子的风光是在元代才得以实现的。

在这种前提之下,杨倞对于荀子的认同和肯定,无宁说荀子是中兴孔门心传智慧的圣者,因而才称荀子为名世之士、王者之师。后人无暇读此序言,更蔽于所知,昧于道统,苟从世论,犹以孔孟之学为中国文化薪传之道统,遂使荀子千百年落寞至今,也无怪乎有识前贤嗟叹不已。

 

摘自《归零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