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2010-06-07 22:09:58)
标签:

叔伯

疏影

杏花

弟媳

天明

威尼斯

分类: 岁月如歌

    ——叔伯兄弟记事

    我的叔伯兄弟上一次回国是在2005年,那时他刚刚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购买了一套房子,造价约12万欧元。5年以后的今年他又一次回国了。我的叔伯兄弟和我感情很好。小时候我的父母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由于他们工作忙,无暇顾及我,因此便把我留在老家,一直到三年级时才带至外地。

    叔伯兄弟小我两岁。当我在老家的时候,我与叔伯兄弟吃睡在一起,打闹在一起,因此我们从小亲密无间。我的叔伯兄弟人高马大,浑身都是力气,三百斤重的担子不在话下,板车的轮子可以举几十下,颇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本事,他非常崇尚像关羽、张飞那样的英雄。当我向他建议应该要学习像诸葛亮那样使用计谋时,他往往说,我先劈了你,你还有什么计谋可以用得上?我的叔伯兄弟就是这样鲁莽。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里的每个村庄几乎都有一支文艺宣传队,但是所有演出的节目却只有革命样板戏。记得当时伯父扮演的是《智取威虎山》中的栾平。有一天晚上,戏演到栾平被杨子荣拉出去枪毙的时候,只听得“砰”得一枪,叔伯兄弟忽然从椅子站起来,大哭“爸爸啊,爸爸......”全场轰然,笑声不止。

    叔伯兄弟几乎什么都好,就是不肯好好读书,因此他没有什么文化。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上课时除了语文还能知道一些外,数学几乎从来就没有听懂过,以致到现在还要用手指掰着计算简单的数字。可是很奇怪的是,虽然他不喜欢读书,但却喜欢写字。没事的时候他就一本正经地坐在八仙桌旁写字。他写字的摸样非常有趣,抓笔时不看字帖,怒目圆睁,酷似牛眼,很用力,似乎总能力透纸背。结果是书没有读成,字却写得不错,歪歪扭扭的字似乎可以直追米芾,洋溢着一种天真与自然的情趣。

    他的嗓门很大,大吼一声可以惊动半边天。因此他经常在屋顶上放声歌唱,歌声很嘹亮,最拿手的歌曲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他一唱,可以引得许多人驻足倾听。有的认为唱得不错,有的认为那是发神经。我的伯父则认为,要是好好培养,说不定就是一个蒋大为,只是可惜没有这个条件。

    叔伯兄弟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于是他就干起泥水匠。由于他肯学,因此进步很快,不久就独当一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盖房子往往就是让他这样的人去盖,当时没有什么讲究,不必根据什么图纸进行建造,只要按照主人的想法去盖就行了。因为他很勤快,很认真,为人又很诚恳,又不肯偷懒,虽然说话的嗓门大了点,但是大家还是喜欢他。因此他的生意总是不错。后来,邻村的一位姑娘就是因为这一点而看上了他。

    九十年代初期,我们这里的许多年轻人纷纷走出国门,奔赴海外谋生。在向海外淘金浪潮中,我的叔伯兄弟动身前往意大利,最终选定威尼斯作为落脚点,然后进入一位由华人经营的中餐馆打工。由于叔伯兄弟没有什么文化,在他孤身一人的日子里,除了干活外,就是喝酒,有时干脆赌博,又不会理财,所以叔伯兄弟没有赚到什么钱。就这么混了好几年,直到2000年弟媳带领两个女儿也一同抵达威尼斯为止。

    叔伯弟媳虽然也没有什么文化,但却能勤俭持家,还能理财,仅仅五年时间,他们就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一套90多平方的居室,这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上一次他俩一同回国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叔伯兄弟与过去相比变了许多,最大的一点就是变得斯文了。首先是说话的嗓门很小了,因为在意大利说话的嗓门大,会引来人们奇怪的眼神。走路也不大大咧咧了,因为在意大利居室内走路的声音大,会引起楼下的抗议,弄不好还会招来警察。他逢人就问好,因为那时意大利人碰上华人很热情,总是问好,他就学习了。总之,我的这位叔伯兄弟委实变了不少。

    叔伯兄弟现在威尼斯一家食品公司做事。他的每天工作的时间很长,早晨六点三十分就必须进入工厂,一直干到下午六点,中午只休息一小时,而且每周只休息一天。因为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所以他特别珍惜。在这一天,他往往骑着自行车在威尼斯城到处游玩,一直到天黑才回家。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但是他很珍惜,因为现在意大利找到一份好工作实在不易。

    前年,他委托我父亲在镇上买了一套150平方的商品房,去年又委托我父亲替他装修,总共造价40余万。地点也很不错,下了楼走出便是大街,因此他甚是满意。只是这一次的回国,我感觉他要比上一次更斯文、更儒雅、更朴实了。还有,只是比上一次瘦得多。他似乎更意大利化了。现在他很少喝茶,只喝从意大利带回的“卡普奇若”(Cappuccino,一种类似于可可与咖啡、能溶解于热水的饮料)。他很珍惜在家乡的每一天。其他的亲人都很忙,我也很忙,但是大家都愿意与他聊天。我也抽空与他玩,我还驾车与他在镇上游览,他很是惊讶家乡的沧桑巨变,他觉得现在家乡的建设要比威尼斯好。 只是他有一点,对家乡的物价不满意,他认为家乡的东西现在要比威尼斯贵得多,比如洗抽油烟机的液体一罐要20多元,而在威尼斯相当的容量只要1.3欧元左右,啤酒一罐4、5元,而在威尼斯一般只要1欧元,甚至不到1欧元。弟媳说他现在终于知道节俭了,知道赚钱的不易了,并且经常说今后应该还要投资一点什么了。看起来我的这位叔伯兄弟确实变了。

    我的伯父今年七十有九,而伯母则八十有一,叔伯兄弟很清楚他这一去意味着什么,一想到这,他禁不住潸然泪下,然而他却不能不离开双亲而远赴他乡。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宋代诗人陈与义《临江仙》中的词句:“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叔伯兄弟回国已不觉整整二十天,再过三天,他就要回威尼斯了,在此我先祝他旅途平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