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早期运作

(2008-07-13 15:37:23)
标签:

基金

财经

合伙人

股票

巴菲特

分类: 伯克希尔

     1956年5月1日,就是年轻的沃伦·巴菲特回到故乡奥马哈的当天,他便把他的7个亲戚朋友组织起来,集资了105000美元,巴菲特作为总合伙人,象征性的投入100美元,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开始了巴菲特的创业时期。这个所谓的合伙人公司类似今天的私募基金。万事开头难,那時巴菲特到处延揽客户,凭着自己的口才,说服了不少愿意出资的人。其实这时的巴菲特既没有出色的投资业绩,也没有能让人吸引、信任的地方,除了令人诧异的自信外。

    但是巴菲特的商业运作极具特色:他不仅要求能自由运用客户的资金,而且想绝对控制它。同时他不希望任何人过问他在股票上所做的投资决策,不披露资金的投资去向,不透露股票的品种,也不同任何人谈论股票的事。不过合伙人公司将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发表年度成果总结,巴菲特将在这一天对外办公,合伙人可以在这一天决定或增加或减少或赎回资金。每个合伙人可以赚到合伙人公司利润中不高于4%的所有部分,余下的利润由巴菲特和合伙人分成:75%归合伙人,25%归巴菲特。假定巴菲特投资业绩平平或很差,那么他则什么也得不到。

    到这年年末,巴菲特已经营5家合伙人公司,总资本50万美元。也就是这一年,巴菲特的投资盈利达10%,战胜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其时道指经历了8%的下跌,可谓旗开得胜。由于巴菲特投资业绩出色,合伙人公司在1958年盈利41%,高于道指39%的升幅。到1959年的年末,合伙人公司的原始资金已翻了一番。然而巴菲特依然在继续招集新的投资者,他亲自驾车到处宣传他的生意,与投资者签约,不过这时客户投资的门槛至少不低于5万美元。到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由最初的105000美元达到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其成员由最初的7个发展到90人。可以说,巴菲特已掘得第一桶金,仅仅花了6年时间。

    这时的巴菲特基本上采用的是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雪茄战术”,(指购买价格低于有形资产的股票)。一旦某个公司的股票便宜了,便重拳出击。比如美国国民火灾保险公司的股票,早在20年代末就被分销给内布拉斯加的农场主们,后来便被公众忘记了。当时银行家阿曼森出价50美元/每股买回股票。由于该股票已停止上市,原股票持有者逐渐脱手。巴菲特意识到它太廉价,于是怂恿他的一个朋友驾车满州找股票。每看到一个人就向他提出以100美元/每股收购。最后巴菲特及其合伙人得到10%的股票,盈利超过10万美元。

    2、运用内在价值购买。比如桑伯恩地图公司,该公司一度地图生意利润丰厚,后来日趋没落。但是公司还拥有一个投资企业,其股票约65美元/每股,而桑伯恩自己公司的股票仅以45美元的价格交易。巴菲特在整个1958年和1959年都在买入桑伯恩公司的股票,因为他深信格雷厄姆所说的“股票迟早会上升回归到自己的价值”。到1960年,巴菲特果然从中赚了约50%的利润。

    巴菲特是如何掘得第一桶金的,这个话题让我兴趣盎然。由于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早期运作极具保密性,又没有其他的资料可供查询研究,因此我们无从得知其中具体运作的细节,然而这一部分最有可能对我们的实践极具指导意义。当然,要完全仿效巴菲特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今天也采用巴菲特招集资金的做法,则可能有非法集资之嫌。纵观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早期运作,我们只要从中受到启示便足矣:1、股票交易的价格必须便宜,只有低成本才有高收益;2、巴菲特坚持下来的耐性,只有保持耐性才有完美的结局;3、“永远不要只想卖一笔好价钱,有如此诱人的买入价,即便是中等的售价也能获得丰厚”(格雷厄姆语)——这是现代投资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