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不详
1、投资债券的收益率分析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是名义收益,即:
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再投资收入
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所以,在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
每种交易的收益率的计算,则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名义收益率
名义收益率=年利息收入÷债券面值×100%
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在债券发行价格和债券面值保持相同时,它的名义收益率才会等于实际收益率。
2、即期收益率
即期收益率也称现行收益率,它是指投资者当是所获得的收益与投资支出的比率。
即期收益率=年利息收入÷投资支出*100%
如某债券面值为100圆,票面年利率为6%,发行时以95圆出售,那么在购买的那一年投资人的收益率(即期收益率)为100×6%÷95×100%=6.32%。
3、持有期收益率
由于债券可以在发行以后买进,也可以不等到偿还到期就卖出,所以就产生了计算这个债券拥有期的收益率问题。
持有期收益率=[年利息+(卖出价格-买入价格)÷持有年数]÷买入价格×100%
如某债券面值为100圆,年利率为6%,期限5年,我以95圆买进,我预计2年后回涨到98圆并在那时卖出,则持有期收益率为[100×6%+(98-95)÷2]
÷95×100%=7.89%
4、认购者收益率
从债券新发行就买进,持有到偿还期到期还本付息,这期间的收益率就为认购者收益率。
认购者收益率=[年利息收入+(面额-发行价格)÷偿还期限]
÷发行价格×100%
如:某债券面值为100圆,年利率为6%,期限5年,我以99圆买进,则认购者收益率为[100×6%+(100-99)÷5]
÷99×100%=6.26%。
5、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已经发行的债券并持有到期满为止的这个期限内的年平均收益率。
A、附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计算
单利计息法:到期收益率=[每年利息收入+(面值-购买价)÷距离到期的年数]
÷购买价×100%
复利计息法:P=C÷r×{[(1+r)n-1]
÷(1+r)n}+R÷(1+r)n
P=购买价
r=复利到期收益率R=面值 n=距离到期的年数 C=年利息
B、贴现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计算
单利计息法:到期收益率=[(面值-购买价)÷购买价]
×距离到期的年数×100%
复利计息法:到期收益率r=[(R÷P)1/
n-1] ×100%
P=购买价
R=面值 n=距离到期的年数 r=复利到期收益率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计算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计算,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除了要考虑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通货膨胀因素之外,还要考虑要在收益额中扣除税收成本。如:某债券面值为100元,年利率为5%,期限为5年,我在债券发行后的第4年期限初以99.5圆的价格买进,税率为20%,问税后到期收益率为
[100×10%×(1-20%)+(100-99.5) ÷2] ÷99.5×100%=8.29%。
2、债券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我们债券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投资者可以根据投资的债券资信等级可知其风险大小。凡是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债券,需要由人民银行指定的资信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我国证券交易规则规定,企业信用必须A级以上,才有资格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债券。目前,国际通用的资信等级如下:
等级 |
主要内容 |
AAA |
最高级,保证偿还本息; |
AA |
高级,还本付息能力高; |
A |
中上级,具备较高的还本付息能力,但与上面的相比,易受经济变化的影响; |
BBB |
中级,具备一定还本付息能力,但需一定保护措施,一旦有变,偿还能力削弱; |
BB |
中下级,有投机性,不能认为将来有保证,对本息的保证是有限的; |
B |
下级,不具备理想投资条件 ,还本付息保证极小,有投资因素; |
CCC |
信誉不好,可能违约。危及本息安全; |
CC |
高度投机性,经常违约,有明显缺点; |
C |
等级最低,经常违约,根本不能做真正的投资; |
资信等级越高的债券发行者,其发行的债券的风险就越小,投资者收益就越有保证;资信等级越低的债券发行者,其发行的债券的风险就越大,但它的利率会相对高一点。
3、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原则
对我们投资债券来说,存在的风险大致有如下因素:
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
2.价格变动风险:由于债券的市场价格常常变化,难以预料,若它的变化与投资者预测的一致时,会给投资者带来资本增值;如果不一致,那么,投资者的资本必将遭到损失。
3.通货膨胀风险: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或叫价格指数)。当通货膨胀发生,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而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
4.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对它评了级它就一直是这个级,有可能它的经营每况愈下,它的资信等级就会降到不可信的地步,这种情况就会给我们投资者获得本息带来损失的可能。
5.违约风险:就算企业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不能排除它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债市公认的约定偿还本息,这就是企业的违约风险。
6.转让风险: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的风险就叫转让风险。
7.回收性风险。具体到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因为它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券面上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有收回的可能,如此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这就叫回收性风险。
8.可转换风险。这种风险是具体指可转换债券的,如是一张债权凭证,到期企业肯定会支付本息,但如突然转成股票,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也比起债券来也频繁而不可测,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相对于债券就显得损失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以上八种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统称为系统性风险,其它的都归于非系统性风险。
风险防范的原则是: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就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避免风险对债券价格的不利影响;对非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一方面要通过投资分散化来减少风险,一方面也要尽力关注企业的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各信息、资料,正确分析,适时购进或抛出债券,以避免这种风险。
4、债券投资的一般原则
收益性原则—不同种类的债券收益性大小不一。国家(包括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是以政府的税收作担保的,具有充分安全的偿付保证,一般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投资;而企业债券则存在着能否按时偿付本息的风险,作为对这种风险的报酬,企业债券的收益性必然要比政府债券高。当然,这仅仅是其名义收益的比较,实际收益率的情况还要考虑其税收成本。
安全性原则—投资债券与其它投资工具比较相对要安全得多,但其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因为经济环境有变、经营状况有变、债券发行人的资信等级也不是一成不变。就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而言,政府债券的安全性是绝对高的,企业债券则有时面临违约的风险,尤其是企业经营不善甚至倒闭时,偿还全部本息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企业债券的安全性远不如政府债券。对抵押债券和无抵押债券来说,有抵押品作偿债的最后担保,其安全性就相对要高一些。对可转换债券和不可转换债券来说,因可转换债券有随时转换成股票、作为公司的自有资产对公司的负债负责并承当更大的风险这种可能,故安全性要低一些。
流动性原则—这个原则是指收回债券本金的速度快慢。影响债券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债券的期限,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弱,期限越短,流动性越强。另外不同类型债券的流动性也不同,如政府债券,在发行后就可以上市转让,故流动性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往往就有很大差别,对于那些资信卓著的大公司或规模小但经营良好的公司,他们发行的债券其流动性是很强的,反之,那些规模小、经营差的公司发行的债券,流动性要差得多。因此除对资信等级的考虑之外,企业债券流动性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在买债券之前对公司业绩的考察和评价。
5、债券投机的几种情况
多头与空头—多头看涨是买方(先买后卖),空头看跌是卖方(先卖后买)。
买空和卖空—两种都是证券操作者利用债券价格的涨落变动的差价,在很短的时间内买卖同一种债券,从中赚取价差的行为。因单位价差幅度小,变化速度快,风险较大,所以事前必须研究行情的起落,交易过程中要有灵通的信息和精通操作变化,行动也要迅速、准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