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头脑风暴会议(4)20141119
(2014-11-21 18:12:15)
标签:
感想工作 |
分类: 工作记事 |
会议继续中。
供应链环节中,操作组的会议就雷同于生产性企业的生产调度会议,因此需要各岗位部门的参与,目的就是为了将信息进行共享、交流,不是为了向领导汇报。大家要有一种意识,做外贸,一切都是以国外客户要求为准,随时根据国外客户的要求而动。很多时候,可能国外客户谈了很久,经过了很多努力,可能最终都是做了无用功,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目前国内国外是一家,已经将“无用功”环节减掉,而且没有订单的压力,很多问题都从外部转化为内部消化,因此内部问题,我们必须内部解决掉,没有任何理由的必须解决掉。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机制,要明白分工、明确的岗位职责、流程等在不同企业中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需要它们,比如生产性企业;而有的企业有了它们后工作越发难以处理,比如贸易型企业。我们就是贸易型企业,贸易,就是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而变,死的制度与规定会阻碍,一个企业要有好的生命力,这才是重点。所以岗位间的配合是分工,但是具体的东西是分不清楚的,最终考核,供应链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看的是供应链环节中一个团队的合作结果,而非某个小组、某个人。
现在领导明确了两个小组的负责人,那么这两个负责人就承担起责任。之前大家为什么一直在纠结到底应该是谁来负责,就是担心要担责任,现在明确了,后面的工作交叉环节中,大家要共同协作。
有一个同事提及的一个事项,引发领导对于“拿特殊性来否定一般性”的延伸,每个人都应该反省是否自己也在不断犯这种错误。很多东西,都要努力,再努力之后,可能才会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而如果直接就拿特殊性来否定一般性,那么就是找借口,推卸责任。
会后我觉得责任更大了,毕竟敢于承担责任与能否承担起责任来,是不同的。承担起责任,意味着你胸有成竹,胸中有点墨,讲出来的话让人信服,做出来的事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导向;而没有墨水,直接上阵提建议,只有可悲二字,不禁不能解决问题,可能只会得到一片反对。所以这个问题要好好请教一下领导,好好学习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