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之“第二章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2013-01-16 13:13: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读书 听书笔记 |
这篇文章写得是2003年非典的事情。
2003年,我还是一名高二的学生。
那个时候,本来就是住校,两个周回家一次的。
现在想来,当时的不同就是,学校不允许家长进校门了。
而且很多老师都戴起了口罩。
回家的时候,到处都是一些传闻。
说,村中的某某在北京打工的,回来后直接就被隔离了。
那个时候,很少看电视的。
对于这场大波动,我就像一名局外人。
看完这篇文章,我才深深地了解到它的巨大影响。
今天搜了搜关于“2003年非典”的新闻,原来当时很多地方疫情都很严重。
图片上的画面,是那种不直接经历就无法体会的苦痛。
不知道在那一刻,医院决定接纳非典病人的时候,医生和护士决定留下来的时候,记者们打算直接进入疫区报道的时候,是什么驱使了他们呢?
那个时候,从外来回来的人总是会受到不热情的对待。
因为如果他身上携带了病毒,带来的将是巨大的灾难。
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变得热爱生命。
因为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抑或又收到一个DAD NEWS。
那个时候,涌现了很多好人。
他们无私奉献,勇于站在第一线,坚持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那个灾难,给我们留下来了很多启示。
戴口罩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卫生,自己的安全,同时也为了他人的安全。
救护措施、紧急处理应对方法等等,都带来冲击。
国家应该给公众一个怎样的信息,才是最好的?
公众应该如何应对重灾难?
很多人的离去敲响了警钟,也带来了改革。
应该感谢新闻工作者深入疫区,给我们展现了最真实的事实。
更要感谢奋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
一切都是大家的努力。
笔触是真实的,真实的文字给我的感觉是沉痛的。
我想到了,要好好陪陪父母。
要关心自己的健康,合理的膳食、休息。
要努力并快乐的工作。
摸摸那个温热的跳动,感谢我还健康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