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完整的自我

标签:
自我心理成长阴影杂谈孙月芬 |
分类: 心灵成长 |
http://s5/mw690/001uDwP8ty6GwwTh42w94&690
一
荣格说:“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天生的某些活动和倾向会被母亲或家庭所接纳,但也有些活动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而遭到拒绝。成长中孩子的自我认同,是由他所依赖的人的喜恶塑造出來的。这些被家庭所排斥的倾向和行动不会就这么消失,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变成「第二自我」(alter-ego)形象,就在个人潜意识的浅层之处。这个第二自我就是阴影。每个人都有阴影,而且它在个体的意识生活中具体表达得越少,就越黑暗、越密集。如果缺点能被意识到,个体总是有机会去修正、转化和接受它。但如果被压抑,并与意识隔离开来,就永远没有机会改变,从而存在于潜意识中。某一时刻,在某种契机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突然地爆发出来。”
二
缺点背后是什么?这些缺点背后能找出积极意义吗?
小心眼:敏锐
自我:爱自己、关注自己
逃避: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不去做,防止资源浪费和受伤
冷漠:珍惜自己的精力,不触犯别人的边界
功利:目的性强,知道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资源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固执:坚持己见
喜怒形于色:不压抑,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
虚荣:有目标,想提升自己的各方面
自轻自贱:自我鞭策
自尊心强:尊重自己,保护自己不受侵犯
急躁:节约时间精力,更快达到目标,更快速的集合各种资源
幼稚:可爱、童真
依赖:不离群,和别人合作
回避冲突:维护关系融洽、没有破裂
自卑:不高傲,保持低姿态,不让别人讨厌
计较:维护自己的利益
有点事过不去:提醒自己下次不要重犯
懒惰:保存体力、不过度透支
以上“缺点”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更顺畅地生活的工具,精神分析称之为防御。只是在防御因为过于僵化、缺乏弹性时,就会感到是缺点。而如果对这些缺点深恶痛疾、想弃之千里之外的时候就成为阴影了,让我们的内心深受牵绊、感到痛苦。
三
如果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我们刻意压抑的。因此,问题就出在:“刻意避免”上。这种刻意,让我们的发展受限,也只有承认和接纳、并自然地运用我们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才能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四
如果,想找出自己的阴影,可以好好想想:你最不喜欢什么?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