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月芬
孙月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20
  • 关注人气:5,3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完整的自我

(2014-02-12 09:50:59)
标签:

自我

心理成长

阴影

杂谈

孙月芬

分类: 心灵成长

http://s5/mw690/001uDwP8ty6GwwTh42w94&690

 

一  为什么不能接受自我的某些特质?

     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所以,我们主动、被动的追求完美。从小到大,总有人对我说,不要生气,不要自私,不要小心眼,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不要,不要……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可能会在接受父母的指令后,严格地按照父母要求去行动,而不敢雷池一步,逐渐地形成:有些观念是绝对错、有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有些需要是绝对不能被满足的……这样,慢慢地从孩子的内心的某些区域被一点一点地划出去,制约和束缚了孩子内心的成长和发展……

荣格说:“在自我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天生的某些活动和倾向会被母亲或家庭所接纳,但也有些活动会被认为是不好的而遭到拒绝。成长中孩子的自我认同,是由他所依赖的人的喜恶塑造出來的。这些被家庭所排斥的倾向和行动不会就这么消失,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变成「第二自我」(alter-ego)形象,就在个人潜意识的浅层之处。这个第二自我就是阴影。每个人都有阴影,而且它在个体的意识生活中具体表达得越少,就越黑暗、越密集。如果缺点能被意识到,个体总是有机会去修正、转化和接受它。但如果被压抑,并与意识隔离开来,就永远没有机会改变,从而存在于潜意识中。某一时刻,在某种契机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突然地爆发出来。”

 

二  自我不接受的特质只有消极意义吗

    通常不接受的某些特质,我们常称之为缺点,其实这些特质也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表达的程度不适当了。你的缺点正是你的优点。

缺点背后是什么?这些缺点背后能找出积极意义吗?

小心眼:敏锐

自我:爱自己、关注自己

逃避: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不去做,防止资源浪费和受伤

冷漠:珍惜自己的精力,不触犯别人的边界

功利:目的性强,知道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资源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固执:坚持己见

喜怒形于色:不压抑,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

虚荣:有目标,想提升自己的各方面

自轻自贱:自我鞭策

自尊心强:尊重自己,保护自己不受侵犯

急躁:节约时间精力,更快达到目标,更快速的集合各种资源

幼稚:可爱、童真

依赖:不离群,和别人合作

回避冲突:维护关系融洽、没有破裂

自卑:不高傲,保持低姿态,不让别人讨厌

计较:维护自己的利益

有点事过不去:提醒自己下次不要重犯

懒惰:保存体力、不过度透支

以上“缺点”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更顺畅地生活的工具,精神分析称之为防御。只是在防御因为过于僵化、缺乏弹性时,就会感到是缺点。而如果对这些缺点深恶痛疾、想弃之千里之外的时候就成为阴影了,让我们的内心深受牵绊、感到痛苦。

 

三  为什么要正视和接受自己的“缺点”

   阴影的內容或本质属于发展中的自我的一部分,它依然保有个人认同感,只不过是被拒绝不被接受的那一部分,且往往伴随着罪恶感。如果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再次检视阴影的內容为何,且尽量把出先前所丟弃的內容统整起來。不仅能扩大自我活动的范围,而且也省下了之前压抑缺点时所花费的力气。个体往往因而觉得生命更上一层楼。

如果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我们刻意压抑的。因此,问题就出在:“刻意避免”上。这种刻意,让我们的发展受限,也只有承认和接纳、并自然地运用我们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才能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四  如何了解自我

    当莫明的生气、不悦、反感等等消极情绪背后,常常掩藏着被我们压抑到潜意识的观念、信念、自我认知……。当某些情绪和特质受到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现出来时,就会诉诸他人和外物。比如:我们被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自己的投射,是我们把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了。当我们拒绝承认自己心中的愤怒时,会把愤怒投射到别人身上;当我们嫉妒别人,容易说别人在嫉妒我们……这样,我们才有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成长自我的机会。所以,在我课程中,有一项每天要求做的作业:写情绪日记,为的就是帮助同学不断地了解自我、觉察自我、成长自我。

如果,想找出自己的阴影,可以好好想想:你最不喜欢什么?

 

五  如何完善自我

   完善自我的最好办法是:温柔、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用刻意彰显,也不用刻意压抑,也就是说要顺其自然,或者说全然地接受自己,绝不苛责自己!当我们发现自己对别人的某些特质极其讨厌时,应该以此为契机,觉察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流动,重新反观、体察、了解自己这些原本在潜意识中被排斥和否定的部分,逐渐地、一步一步地达到透彻地了解自我、转化自我、接受自我。觉悟自我、奉献自我,在这个世界圆融自在地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