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危机干预心理辅导健康 |
分类: 心理救援 |
一
平时我们有一种安全感的错觉,认为生活是可以预测、控制的,生活是公正、公平和有价值的,我们是坚不可摧的,这种安全感的错觉象城墙、房子一样保护着我们,让人感觉不到其实危险随时伴随着我们,地球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意外伤亡,而我们却感到舒坦、踏实。突如其来的地震,让人们感觉到这座安全感的突然缺失,心理严重失衡,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无助,于是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 地震后常见的心理症状
1 重现的创伤性体验症状:不由自主地回想地震时的情景;出现相关内容的恶梦;严重时可出现短暂的错觉和幻觉;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
2 警觉性增高: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过分地担心受怕。
3 对地震有关的情境的回避症状:极力不想有关人与事;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冷淡。
4 性情改变:情绪特别容易波动;兴趣受好范围变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生者常常还会有深深的内疚感。
三 心理援助方法
在灾难发生后的不同时间段给予的心理援助的方法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即刻至1、2天)(助人者象父母):
给予象父母一样给予简单的心贴心的关怀,给予食物饮料,帮助应付警察,媒体,保险公司等手续――防止二次伤害;听其讲述经历,但不要强迫;给予情感支持;告其即将出现的睡眠障碍和侵入,可出现恶梦有所准备,这是一个正常的加工过程。
第二阶段(1-2天后)(助人者象一个教师)
组织小组的会谈。一起进行叙事性的工作:帮助把碎片式的记忆连成一体;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团体与支持;帮助解决内疚和怀疑。在听每一个叙事后,进行心理教育;对来自环境的反应有所准备,告知是健康人群面对非健康情境的正常反应。解释症状反应的原因。解释症状的功能及对生存的价值:症状表明在加工过程中。教给他们分散注意力技术:躯体锻炼;体验大自然;放松技术等。
第三阶段(1-2周后)(助人者象一个心理治疗师)
继续叙事;注意特别的“痛点”-引发敏感的情景;回到日常的生活;来自周围环境反应的准备;检查创伤后的症状变化(变略轻:正常,正在修复中),及时发现PTSD早期预兆:创伤的分离症状(有心理空白);持续的高度唤醒水平(如:发抖,不停地说);持续的心跳加速;严重的抑郁症状;严重的回避行为。
第四阶段(1-2月后)(助人者象一个牧师)
叙事的内容更概要、密集;检查创伤后的症状的变化;检查个体的痛点;回到日常生活中;对外界环境的正常反应;找到该事件的生命意义;准备周年时可能出现的反应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