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苣系列苗茶上市

标签:
西部铭记 |
分类: 苗族文化 |
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从事农业稻作。蚩尤被黄帝、炎帝战败后,历经多次迁徙,在迁徙过程中,苗族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茶也是苗族先民善于运用的草药之一。
苗族先民称茶为淼苣。苗族先民的茶——淼苣,开始是用来祭神灵的,显得非常神秘,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南苗族聚居区。我国用茶为供品的祭祀历史悠久,祭祀活动包括祭祖、祭神、祭仙、祭佛等。两晋南北朝时已有文字记载,梁.萧子显《南齐书》中记载:齐武帝是诏有“我灵上圣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补而已”之语。以茶为祭比以茶为礼,更显真诚和讲究,王室祭典,均为承茶,寺庙祭佛也用好茶。祭品用茶形式有三种:在茶碗、茶盏中注上茶水;不煮泡只放干茶;只置茶壶、茶盅作象征。用茶祭祀,流传久远。苗族祭淼苣神习俗有三种:早晨祭“早淼苣神”;正午祭“日淼苣神”;夜祭“晚淼苣神”。仪式极其严肃
,禁止嬉戏笑声。民间相传,淼苣神穿戴褴褛,
一闻笑声便不愿降临。故白天在屋外祭祀时,必须用布围遮,不准用闲人入内参与。夜间在屋内祭祀,须灭灯火,祭品以淼苣为主,辅以米粑、钱纸、簸箕等。在祭祀神灵过程中,主持人必须用淼苣汤液净身。
随着文明进程推进,苗族先民在迁的徙过程中,发现了淼苣好处太多,逐渐由祭祀神灵必备高档物品进入了苗家的日常生活中。一开始用野生淼苣熬汤治病,主要解决消化不良、伤口消炎、疔疮消肿、清热角毒、失眠等。 在医药条件极其匮乏落后的条件下,淼苣发挥着重要作用,挽救了苗族先民迁徙过程中许多人的的生命。由于野生淼苣不便于携带,故苗族先民经过思考用锅简单炒干,就形成简单的绿淼苣;把鲜淼苣叶在石岩板晒干,就形成简单白淼苣;把鲜淼苣叶放在防潮的地方简单发酵就形成乌淼苣、红淼苣等。然后用竹筒装起来,随身携带。苗族男子有三宝:布袋;淼苣;竹筒。淼苣装入竹筒内,布袋装竹筒掴在腰带上。
定居下来后的苗民对淼苣情有独钟,就产生了悠久的种淼苣,饮淼苣的历史,饮淼苣成俗,并将淼苣作为寄托或表表思想感情,甚至哲理观念的载体,世代相袭。苗族的淼苣习俗既是苗族同胞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生活理念的体现,在苗族同胞日常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节庆娱乐等社会交流中,处处离不开淼苣。当孩子出生时,苗族的左邻右舍用带有露水的淼苣芽梢作贺礼,如果生的是男孩,就送一芽一叶的芽梢,如果生的是女孩,则送一芽二梢,寓意“一家有女百家求”。苗族同胞以淼苣为聘,象征男女爱情忠贞不渝,吃淼苣(过淼苣)是订婚的代名词,未订婚女子必经恪守一女不吃二家淼苣的规矩,苗族男女的婚配,要有三“淼苣”:即媒人上门提亲时用糖淼苣,表示甜甜蜜蜜;男青年第一次上门,姑娘送上一杯清淼苣,以表示真情一片;举行结婚仪式的当日,以红枣、花生、冰糖泡淼苣,送亲友品尝,以示早生贵子,甚至新郎新娘给所有长辈沏淼苣端至面前,长辈要送祝福和礼包。苗族人将死时由村寨中长者用青蒿叶沾一点淼苣洒到嘴角,入殓的棺材里要放淼苣叶。在湘西北的苗族死者手里或嘴里放置淼苣的习俗,悼念亡故的情人或祭神、祭祖,苗族同胞常用“清淼苣四果或”“三淼苣六酒”,借以表达至真至纯的虔诚。苗家淼苣祭祀由巫师主持的对植物神与水神媾生淼苣水表示崇敬的祭祀活动,膜拜淼苣神时与宾共饮,音舞古朴典雅,具有颇高的观赏价值和考究价值。
淼苣在苗族历史中源远流长,她不仅仅是苗家人的生活用品,而是苗家人崇拜思想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