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藏你在心底

(2009-10-06 14:51:08)
标签:

原创

秋日进京系列六

皮影

国粹

王府井

大观园

童年

杂谈

分类: 蝶恋红尘

永远藏你在心底

图、文/寒香蝶冷

感谢新浪杂谈将此文置顶

永远藏你在心底

秋日进京后的某个夜晚,曾去王府井闲逛。我在一个铺子里见到了久违的皮影,真是十分欢喜。

皮影之于我,本是十分陌生的。自我幼年看过一群异乡人到我们村落演过一场皮影戏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皮影了。偶尔在电视剧中看到皮影,总是忍不住地大叫“快看,皮影”!幼年时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那时的情景只是依稀记得。那时我还没有上学。有一天,村里人相互奔走相告:晚上有皮影戏看。皮影?村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有些老江湖便说他们曾在外乡见过:艺人们在平日里就用兽皮镂刻成各种人物肖像,表演时用灯光照射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这样新鲜的事情,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里掀起不小的波澜,大伙都兴致勃勃地相约前往。其年已过二十有余,剧情早已不再记得。

皮影戏不是我们的地方戏,能见到的机会是极少的。不曾想到了北京竟能见着。挂在铺子的橱窗里的皮影人物十分精美,刻凿后刀法多变,雕工细致,要价也是十分的昂贵。可惜我囊中羞涩,没能购下,真是十分遗憾。我本想在那拍几张照片,以作留念,但是店主不肯,于是作罢。

没能买下,虽有遗憾,倒也没有时时牵萦于心。一日,前往大观园参观。行至沁芳桥边的假山脚下,忽听山顶的楼阁传来一阵悦耳的音乐声,一时性起,便决定绕到上头看个究竟。顺着曲折的小径来到假山顶端。阁楼前有两张圆桌,一左一右。一光头老艺人正在右边的圆桌上埋头雕刻,还有一中年女子坐在阁楼前的栏杆上,脸朝室内。看到我和朋友上来,那女子便把脸转了过来,微笑着说欢迎来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又是皮影?看来我与它倒还有几分缘分。我在门前探着头看了看里面,那女子便说进去看看吧,不收门票的。我有些不好意思了,仿佛被窥破了心思:一听到要钱转头就走。

阁楼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很狭小。正对着门的窗户紧闭,窗前有一条贯穿东西的绳索,横绳上挂满了已经制作好的皮影。皮影色彩艳丽,又刺激着我的神经。屋内放置了几排活动座椅,十几个游客正坐在椅子上,聚精会神地看着正在表演的皮影戏。我生怕中途的进入打扰了别人,便猫着腰,进了门,坐在后排的座位上。跟随着音乐,幕布上的仙鹤、乌龟、青蛙做着各自的动作。动作娴熟,在音乐的节奏里演绎着精彩的故事。不一会儿,音乐声便停止了,里面走出了三个袖珍演员。一个十八岁,一个二十二岁,还有一个三十二岁。一个个看起来都像小孩儿。他们在台上说了一些客套话,接着便说希望大家给点赞助费,多少不限。大伙都很乐意地随便给了些就出去了。因我迷恋皮影,迟迟不舍得离去。我怯生生地问那位三十二岁的袖珍演员,我可不可以把墙上的皮影拿下来看看。她欣然答应。她还让我与那些皮影合影,并且热心地告诉我这些皮影是可以买走的。从她的口中,我得知了皮影的皮质区别、刻法、着色等相关知识,心里真是乐得不行;可我最终还是没有买下她给我推荐的金陵十二钗。心中自是有些不舍,可是我身无分文,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一些记忆随着此行变得鲜活,一些文化也随着此行让我获晓。虽然没有把皮影带回南方,但我把它的灵魂带回了故里。

永远藏你在心底

永远藏你在心底

(原创,勿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