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凡天资言集·下: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十)第四章资本的权利与责任(2)

(2023-11-10 17:49:39)
标签:

广义资本

价值体系

政治经济学

分类: 系统理论

凡天资言集·下

 

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十)

 

 资本的权利与责任

2

 

摘要:第一节 资本的权利;第二节 资本的责任;第三节 资本权利与责任的均衡;第四节 资本权利与责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体现

 

第二节 资本的责任

 

资本的责任是与资本的权利相对应的,因此也概括分为资本的物质责任和社会责任

资本的物质责任

“为我”、到“人不为己”,从政治经济学所涉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与实践领域来讲,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异端学说”;从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哲学领域的所谓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来讲,就人类现代及未来文明、科技对意识本身所存在的物质性来讲,其实也难以对所谓的“为我”和“人不为己”,做出“彻底”的批判。这一切,也许都反映或体现在人类劳动所生产的从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劳动产品,究竟是为了谁,为了什么的“灵魂拷问”

原始人类——包括如今的动物——甚至包括植物,为什么“劳动”?人类原始劳动所生产的原始产品,又是为了谁?当人类用劳动产品,由“易货”而发展赋予其原始的商品职能之时,又是因为什么?而当人类商品经济社会的文明之火,由产品的商品化,一步步燃烧到产品的货币化、资本化的今天及未来的时候,这又究竟为了谁和为了什么呢?而这些为了谁、为什么,又是如何在人类商品经济社会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步步地实现起来、并继续发展下去呢……

其实无它,就是为了人类各自及相互间自身的这一物质及其质量的存在及发展;就是为了因劳动而产生社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存在及发展;就是为了社会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作为可变的生产力资本,所进行的包括商品和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也是最终为了以上种种人们所必须付出的物质劳动、精神劳动等诸劳动本身。

如此可知,为了以上种种所产生的人类及其包括家庭、企业、国家及产业、市场等在内的社会的存在及发展权利,人们还需要如何去质疑“为我”、“人不为己”的“原始初衷”呢?于是,人们如今就对所谓的“为我”和“人不为己”,有了“新的”注解。但这很重要吗?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因为,人们只要真正认识、理解及把握了——劳动,究竟为了谁;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又是如何劳动生产的;以及人们又是为了让劳动产品,“不遗力”地要去转化为商品、转化为货币及转化为资本……这些“显而易见”、却被“利己”而蒙蔽的时候,也许人们就“明白”诸如“为我”、“人不为己”所包涵的权利与责任,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等社会学科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正解了!

既然,劳动是“为我”而去生产产品,并因为由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生产各自及相互间所需的产品,而去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去生产劳动工具以节能、高效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当然归根结蒂也是作用于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且最终为了通过这些劳动所生产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等劳动产品,去进行所谓的商品化、货币化及资本化的诸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创新生产流通,并在这些价值的所谓产业化、市场化及社会化的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去实现劳动者各自及相互间所需的、包括资本和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那么,基于劳动“为我”的本身,也皆因为要作用于社会生产力三要素——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其三要素的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而对其社会生产力——包括社会生产资料——自身及相互的物质质量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其诸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和在这些社会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担起各自及相互间的这样或那样的物质与社会存在及发展责任;担起基于相应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构建和构成的责任了。

因此可以说,资本包括自身价值在内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其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是在其包括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和不变生产资料资本等物质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物质与社会条件下实现的;因此也可以说,资本在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创新生产流通过程中,就必须从对其他的物质质量及其资本等诸社会价值的相互作用中,去满足自身和相互间的包括资本价值在内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创新生产流通的需要;去满足各自及相互间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的需要

以上种种所述,其实就是说明:这就是资本的所谓物质责任。无论是可变的生产力资本还是不变的生产资料资本——尤其是其中的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都必须以这种付出物质质量及其包括资本和商品价值在内社会价值责任以通过其在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及再生产流通、创新生产流通值诸领域的各自及相互间的价值分配,去实现其各自和相互间所需产业权利、市场权利及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的目的。并为其各自及相互间目的的实现,而担起其相应的、作为社会生产力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责任、社会责任。

二、资本的社会责任

资本的社会责任,几乎是一个专构成资本主要物质质量的、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及其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理论与实践的范畴。因为,只有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才会主要是主动、其次才是被动地进行包括资本和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其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进行价值分配的物质质量及其社会价值——当然也包括具有所谓市场化的价格。而且,这个理论与实践范畴,又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思想及其行为范畴或人文范畴。

如此人们将很难象衡量一般物质质量,以及其不变的生产资料资本那样,去量化、理化可变的生产力资本的社会责任,并由此也就难以简单地量化、理化包括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和不变的生产资料资本在内的资本的社会责任;如此,对于资本的社会责任的理化、理化,也许只有从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其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构建、构成的情理、法理及法制、法治,去寻求其社会责任与相应的社会权利的均衡了!

不过,即使如上所述,人们难道就无法从意识或感性的、但却是物质或理性的角度,去认识资本——尤其是其中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及其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追求其包括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和生产资料资本在内的资本,在相应的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构建、构成中,其包括自身在内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进行价值分配的社会权利的同时,所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吗?

首先,个别资本的社会责任。

构建及构成企业资本、国家资本等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细胞——个别资本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呢?当个别资本为追求各自的、包括其自身资本和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进行价值分配的如产业权利、市场权利及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的时候,是否也在为这些权利所基于的诸社会价值的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参与这些价值在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是否需要贡献点相应的、如生产力或生产资料等物质质量,以及其相应的、如可变资本的生产力资本或不变的生产资料资本等诸社会价值呢?

因此实质上就是凡是能够通过物质劳动、精神劳动等劳动生产,而进入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的个别资本;凡是能够参与在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价值分配的个别资本,就一定会或应该贡献出更多的物质质量及其诸社会价值。而这些物质质量,不仅包括生产资料,更包括生产力的物质质量;这些诸社会价值,不仅包括不变的生产资料资本,更包括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尤其是其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诸社会价值;不仅包括有关物质质量自身所具有的资本价值,也包括物质质量自身的、包括其资本和商品价值在内社会价值。

也许上述的所谓贡献”及其责任的理论与实践范畴本身,似乎就是一种抽象、却又感性的东西但是当人们商品经济社会的产业文明、市场文明及其经济文明、社会文明,以及与之与时俱进的技术发展,在不断的如商品价值工具、货币价值工具及资本价值工具等社会价值工具,不断地得以量化、理化,以及其基于相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应的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进行价值分配,所基于的情理、法理及法制、法治的促进和保证下个别资本的这样或那样的“贡献”责任,绝不是一种虚拟的“元宇宙”故事。当这些或那些个别资本能够持久地从包括自身资本价值在内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进行价值分配中,去获得、享有其所需的诸社会价值——甚至包括价格——“幸福感”的时候,这些资本——尤其是可变的生产力资本的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也就一定会身切体会到贡献”责任的物质质量及其产业价值、市场价值及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了!

其次,企业资本的社会责任。

既然,企业资本的社会权利,就是寻求其通过包括自身资本及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实现其跨行业、跨产业及跨市场、跨行政管辖资本扩张目的,那么,构建、构成其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其他包括企业资本在内的个别资本及国家资本,难道就会没有相应的产业竞争、市场竞争及经济竞争、社会竞争“感动”,而任其在此之中形成从相对到绝对的产业垄断、市场垄断及经济垄断、社会垄断的权利吗?

显然,人类包括商品经济在内的社会发展史,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关系,也无论是其所基于的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出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多数企业资本——当然也包括个别资本、国家资本——所希冀的这样或那样的产业垄断、市场垄断及经济垄断、社会垄断,总是面临着从这些垄断思想与行为中所萌生的产业竞争、社会竞争及经济竞争、社会竞争永无止境的挑战。而这也恰恰是人类在构建、构成其相应的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中,通过包括商品、货币及资本等价值工具及其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等劳动产品,在其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的种种竞争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不断地推动自身商品经济社会,可持续建设发展的原动力。

因此,对于相应的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构建、构成来讲,无论是在行业领域、产业领域,还在市场领域、经济领域及社会领域,尊重包括企业资本在内的诸资本——尤其是其中的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及其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在相应的诸领域在相互竞争的责任就如同尊重其相应的权利一样,成为了基于相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所构建、构成的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在其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进行价值分配的最为重要的情理、法理及法制、法治基础之一。

事实上,作为构建、构成相应的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重要的产业性、市场性及经济性、社会性资本组织,企业资本对产业、市场及经济、社会责任承担种种作用,其实并不小于国家资本,更大于个别资本。对于企业资本来讲,其投资价值回馈这样或那样的责任,实质上也是提高、巩固在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作用、地位的重要途径。在此之中,企业资本在包括自身在内的诸社会价值,在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中,作用得以提高、地位得以巩固的时候,相应的企业资本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的能力份额,也就相应地得到了从产业到市场、经济、社会领域的保障也必然使用其企业资本的这样或那样的扩张,相应地得到了从产业到市场、经济、社会的支持和保障。

第三,国家资本的社会责任。

什么样的资本,比得上国家资本所拥有的“先天”就具有优势的社会权利呢?没有!国家所具有的社会权力的权利,其包括资本价值在内的诸社会价值,使它有些似乎不需要去求助其他的个别资本、企业,就可以从相应的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分配”到其所需的诸社会价值。不过,包括国家资本在内的诸资本,其价值的获得,亦如所有的物质质量及其价值一样,都需要通过社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劳动、精神劳动,以及由这些劳动所生产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所谓商品化、货币化、资本化,及其进一步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通过其诸社会价值在相应的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诸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来创造、实现的。

所以,国家资本也要为上述自身的诸社会价值创造、实现,而在获得其相应的社会权利的同时,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责任,就是构成国家资本的诸物质质量要素、诸社会价值要素等基于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诸要素,所需要服务于相应的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在构建、构成中,所需要进行的包括资本和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以及在这些价值生产流通诸领域的价值分配的情理性、法理性及法制化、法治化

对于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及其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所谓“服务诸社会价值量化、理化的标准,也许在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今天——甚至高度发达的未来,也难以实现无需人类物质劳动产品、精神劳动产品所生产的相应产品,给予其标准化。包括国家资本在内的这样或那样服务物质质量及诸社会价值的水平,却关系到包括国家资本在内在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构建、构成物质质量和诸社会价值的水平;反映着构成国家资本中可变的生产力资本及其核心要素——劳动力及其人的物质质量与社会价值的水平

国家资本通过它的产法机关、执法机关及司法机关等,作用于其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的其他个别资本、企业资本,其作用的实质就是一种从产品到商品、货币、资本,再到其从企业、行业到产业、市场、经济的社会服务。这些服务的物质质量及其诸社会价值水平,将无一不体现在相应社会总资本及其价值体系构建、构成中,包括资本和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生产流通、再生产流通及创新生产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这些领域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体现在相应的诸社会价值分配,在这些领域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情理性、法理性和法制化、法治化。由此可知,国家资本的社会责任,究竟应当为什么承担?又应当如何承担了……


……待续……

 

笔者注:拙作《广义资本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思想基础,除师学蒋学模先生所著的我国高等学校通用教材《政治经济学》之外,还主要包括徐涤新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朱学勤先生主编的《二十五史》;韦尔斯先生著,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先生译的《世界史纲》。实践思想基础,则源于笔者近半个世纪从学、从工、从政、从商,以及其间涉农的切身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

 

参考附件:

一、商言集

二、鼎言集

三、资言集·上

四、 资言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