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二百二十七)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19)
(2023-02-04 08:10:38)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军事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二百二十七)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19)
笔者按:军事是政治的社会产物,同时也是经济的社会产物;它即是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生产关系需求,同时也是经济基础领域的社会生产关系需求。因此,军事是政治经济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军事还是基于哲学“三观”等诸学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军事科技、军事外交、军事贸易等军事认知及其践行。因此,军事的哲学意义,就集中反映在军事所选择的发展方向,以及军事所使用的规模、节奏等诸多方面。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四期)
(2019-2020)
军事哲学的张驰之道、远近之功
近年,印度在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加紧公路等基建的投资。但令人感兴趣的是印度这个投资,较之中国在与印度接壤地区的基建投资,显然晚了一步,且主要功能及目的,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印在这个基于基建功能、目的投资方面的差异,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是所谓国防经济学中的——中国在有关地区的基建投资,更注重于在和平时期的经济方面,其次才是军事方面;印度则恰恰相反,其在有关地区的基建投资,则更注重于人为制造的、战争预期所产生的军事方面,其次才是经济方面。
这是一个基于所谓国防经济学所产生的理论与行为,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使用的军事外交和斗争的手段。那么,在有关的军事哲学方面呢?其实,在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种种军事著述与注释中,早已经有了非常系统的阐述了。但在笔者看来,在不断进步发展的市场及经济条件下;在不断快速创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的军事外交和斗争,显然应当有了与时俱进的“更新”。而这个军事外交与斗争手段或策略的“更新”,也许可以用一个老套路和一个新变化,来给予相应的诠释。这或可反映中国人,以华夏文化、文明,在未来军事外交与斗争中的智慧。
所谓的一个老套路,就是毛朱所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也许至今,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敌强我弱的游击战法,在军事外交和斗争中的哲学体现。但是,这其实却是中国诸哲学中,“后发制人”的经典要义。因此,它不仅适用于过往“韬光养晦”的、所谓外强内弱的我国建设发展时期,同样也适用于日益强大的、中国对国际军事外交与斗争中的“文攻武卫”。而这样的军事外交与斗争涵义之一,就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强劲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取利于天下,并随之以义利共享,而施之于新的市场及经济环境下的人类社会。
所谓的一个新变化,就是对我国春秋战国中后期,那个秦国范睢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的“反动”。这个对所谓“远交近攻”的“反动”,就是亲近邻以怀远邦。造成这一军事外交和斗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基于人类社会自二十世纪以来的、两个极其重要的发展变化:一是基于核武器的发展;二是基于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等的发展。前者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就近的核战争等军事斗争的“成果”,必将是损人而不利己——甚至损人亦害己的;后者则是有关全球市场、经济及人类科学技术的运用,所导致的“地球村”的实际产生,使得这个世界的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化、直接化;使得人类未来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将更多的是来自于基因、微生物及外太空等。
如此可知,未来的人类军事外交与斗争,就如同其经济政策中的货币与财政手段,有亦张亦驰、及远及近之功。否则,人类社会一直以来所担忧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又会离人们有多远呢?而一旦不幸到来,又会是谁之不幸、谁之幸呢?!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