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二百二十八)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20)

(2023-02-05 08:39:20)
标签:

五年规划

十三五

分类: 系统理论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二百二十八)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20

 

笔者按“本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之后,世界“本应该”进入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同社会”。只可惜,自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起,国际社会从市场经济到地缘政治的竞争焦点,已经出现了严重泛化的现实与历史阶段。于是,就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影响世界稳定发展及命运前途的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争端,以及地区热点冲突在欧洲的再次点燃,也就在此之后接踵而来了。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四期)

2019-2020

不确定的危与目标明确的机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随着华约大咖——苏联的轰然倒塌,西方世界似乎终于有希望将其所谓的“自由市场”、“自由经济”,“灯塔般”地点亮整个人类社会。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不久——甚至更早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人们忽视发现,基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看似因“政治正确”,而有些南辕北辙的主要学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政治经济学,竟然在此时期“殊途同归”了。这个所谓的“殊途同归”,其实就是市场干预政策,在所谓的“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学说,以及全球诸多货币、财政等政策当局的实践“创新”中“复活”了。

因此,对于我国包括即将过去的“十三五”在内的、诸五年计划或五年规划,以及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及更远至2035年的远景目标,人们应当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样的政策规划或规划政策,其实是符合古典政治经济学以降的、包括本世纪风靡一时的制度经济学在内的、多数主流学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原理的。如此,人们也许应当无所顾忌地认真、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及把握,我国包括五年规划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政策体系,是如何客观、系统而科学地对市场及经济,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了。

除此前的五年计划之外,笔者自五年规划之肇始——“十一五”,就对有关的规划内容及形式,进行持续的分析。除有关内容之外,在此就其形式而言,由我国的五年规划为主所构成的市场及经济政策体系,主要由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这三大政策体系组成,并在相互的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系统的协调、融合。如果我们将我国上述的三大政策体系,比喻成为一项浩大的水利工程的话,那么,金融政策体系,无疑是其中配套的给水工程;产业政策体系,无疑是其中配套的用水工程;监管政策体系,则无疑是其中配套的管水工程。三者即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

事实上,全球有不少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央妈”们,已经通过诸如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手段,把其通胀目标“规划”在了2%,并有近三个“五年规划”之久了。可直到今天,人们还是看到这样一个“小目标”,却成为了“望山跑死马”的目标。问题在哪里呢?就是政策组合工具的系统化问题,总是因所谓的“自由经济”、“民主政治”,搞得有关货币、财政等金融政策,因“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而在中国呢?不好意思——政策“工具箱”齐备,信手拈来都有得“玩”呢!

算得上是中国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鼻祖的管仲,有强国的“四民”及辅之以的“四维”之策。而在西方,又有所谓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之名谚。如此可知,所谓规划的目标一旦明确了,其实是有一条条大路——甚至小路——可以利用、可以修建,来最终达到的。而这个最终,其实也不一定是延时的,还是及时的、省时的呢!因此也可以说,所谓的政策干预,无论是干预什么,其实本就不是用于目标的,而是用于利用、修建达到或实现目标的路的。人们所关注或应当关注的,其实是修路的,不要搞出个“豆腐渣”工程;引路的,不要搞出个“背道而驰”而已矣……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