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二百零九)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1)
(2023-01-20 08:00:27)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二百零九)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4·1)
笔者按:从“十三五”规划收官的2020年,到了2023年第三个“十四五”,随着疫情的发生及“收官”,以及在此期间所受到的、来自传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战与科技战等市场与产业权益的竞争,我国经济社会所受到的、来自于国际地缘政治及产业与市场等多种类型的不确定挑战,显然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多变。而这种挑战,不仅在经济基础领域,也在上层建筑领域及社会生产关系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极其鲜明的显现和反映。这种显现和反映,其实也无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无比难得的理论与实践养料。从而,也因此为我国诸中短期、中长期经济社会规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提供了无比难得的理论与实践素材。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四期)
(2019-2020)
在时间流动与现实需求维度中规划
中国古云:人言为信。可古今中外的语言,却有过去时、现在时与未来时之辩。那包括“五年计划”、“五年规划”之类的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否也包括了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呢?在笔者看来,是包括的。
这世界,有的人拿了题目去写文章,可有的人却是写了文章才标题目;这世界,有的人是拿了项目去找数据、做课题,可有的人却是拿到数据、做好课题,才去立项目。于是,笔者自国家“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之始,就在等到五年规划及期间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才“马后炮”地来写这个“劳什子”。如此这般“折腾”,想来这其中的谁是鸡、谁是蛋,以及哪个是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恐怕也是连自己也弄不清楚的了。
其实,说弄不清楚,也许真是弄不清楚。比如,就以愚见的所谓——市场经济的计划性与计划经济的市场化,又有多少“俗人”、“神人”能搞得清楚呢?因为,“俗人”要鸡、就是鸡,要蛋、就是蛋,管它是鸡先、还是蛋先;“神人”却非要搞明白鸡先、蛋先,搞不明白就非要说谁是、谁非地大是大非起来。于是,人言为信,也就真的变为了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了。
就以“十三五”的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中的第一章——《发展环境》而言,2020年的发展环境,较之此前一年中美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更因为“新冠”的“加入”而更加不确定。因此,较之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对市场的政策干预,显然也更加明显。如此,这对经济社会中长期规划所在规划期间所处的规划环境,在现实环境的发展变化中的影响而言,就“见仁见智”了许多了。
以当下热议的“双循环”而论,其实在更早前的“一带一路”国策之下,所谓的内循环、外循环,就没有什么谁优谁劣的问题。有的,只是二者的辩证关系问题。以家庭喻之,如果一个家庭的大多数成员,都拥有多种生产、生活的技能,那么,不管其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多少或多大变化,其家庭生产、生活的“内循环”,其实大多都能应对有余。而且,还能将多余的产品,作为商品与“外循环”的其他家庭进行价值交换,更可以将其生产、生活技能进行资本输出,去进入其他家庭进行生产、生活,进而引入其他家庭的成员及其技能,进入自己的家庭进行生产、生活。这也许就是什么“双循环”——甚至包括“一带一路”,最朴素、最浅显的解释了。
因此,当一个社会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能够以商品输出来换取资本输入——更遑论商品之间的贸易化输出、输入;能够以资本输入换取商品输出——抑或更进一步地以资本与商品的输出、输入“两手硬”,换取其所谓的“双循环”的做大做强和“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双赢共赢,那这样的经济体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又怕什么发展环境的变幻无常、不可确定呢?
事实上,所谓的“双循环”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还有更为深刻或深入的理论与实践解析。比如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内循环,也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内循环、外循环之分;外循环,也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内循环、外循环之分。前者,或以产业化、金融化为代表内容;后者,或以资本化、商品化为代表。比如就前者而言,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内循环,不是以产业化作为其价值生产的内在要素为根本,那么,这个经济体金融化的繁花似锦、富丽多彩,又怎么能够得到产业化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的持久而根本的保证呢?!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