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九十六)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3·7)
(2023-01-13 18:47:24)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城镇化产业化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九十六)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3·7)
笔者按:公共项目的非赢利或高成本、低利润投资,与商业项目的赢利或低成本、高利润投资,如何在城镇化的产业投资及经营管理方面,取得相对的平衡呢?这个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在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难题。这一点,尤其是在有关城镇化、城市化的房地产产业及其市场上,有着“经典”的现实与历史反映。在此之中,城镇化所必需的诸产业的培育、植入及建设、发展,是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城镇化所亟需的诸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建立、健全,则是城镇化的“上层建筑”。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三期)
(2018-2019)
产业与管理是城镇化的生命线
从城镇化的小而美、到城市化的大而美,其实,都不在于或不主要在于这些城镇或城市其小、其大,而在于或主要在于其美。而这个美,固然不是或不主要是基于其小、其大,但更是或更主要是基于其城镇、城市建设发展的“人无我有”及“人有我精”的产业精尖和管理精致。因此,也可以说,产业,是解决城镇、城市怎么活着的问题;管理,则是解决城镇、城市怎么活着好的问题。
在商品经济社会的条件下,无论是什么样的诸如制造业、服务业之类的产业,其实都是城镇化、城市化所谓市场化及更为广泛的社会化生产的基础。这好比城镇化或城市化的产业建设、发展,是城镇化及城市化的“制造业”;是其“供给侧”或其包括商品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生产。在今天,无论是所谓的特色小镇、还是区域性都市圈,这些城镇化、城市化的产业特性及建设前景、质量,决定着这些地区的发展现实及未来。而这些产业,不仅基于自然条件的“人无我有”,也基于人文条件的“人有我精”;不仅基于制造业的做大做强,也基于服务业的创新领先。
同样是在商品经济社会的条件下,无论是宽泛的社会管理、还是城镇或城市管治的管理,都是包括城镇化在内的城市的、所谓市场化或社会化生活的保证。这又好比城镇化或城市化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是城镇化及城市化的“服务业”;是其“需求侧”或包括商品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交换和消费及分配。事实上,无论是多大规模的城镇,也无论是什么形态的城市,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着其城镇、城市管理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的适配性,又是解决城镇化或城市化发展质量的、最为重要的人文基础,也是有关城镇或城市最具特色、最为核心的文化与文明内容。
最后在此说明的是,城镇化及城市化的产业个性与管理共性的创新、传承,是永葆相应城镇、城市建设发展青春活力的基本物质与社会要素。尤其是在我国迈向新的历史及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及历史愿景下,其中的所谓从二元制向一元制建设发展的城乡结合;其中的“一国两制”所带来的多元、复杂的社会形态要求;其中的“一带一路”所面对的包括商品、资本在内的诸经济社会要素的相互融通,都在挑战着城镇化及城市化所带来的、从城市内部到其外部的、相互间的种种利益关系的建立健全和健康发展。而这样的建立健全和健康发展,不仅在挑战着产业分工,在城镇化及城市化建设发展的利益关系,同样也在挑战着其城镇或城市内部及外部相互间的、社会管理的适配性和冗余度。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