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九十五)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3·6)

(2023-01-13 08:00:38)
标签:

五年规划

十三五

基础设施投资

体制改革

分类: 系统理论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九十五)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3·6

 

笔者按:混合所有制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无论是其投资成本、还是投资利润,都存在一个相应投资权益的厘清、厘定问题;都存在这个投资权益厘清、厘定的制度性或体制化的建立健全问题。所以,无论是基于投资项目的PPP,还是基于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混改”,这些投资权益的体制化改革,也许更重要或优先于其市场化改革呢!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三期)

2018-2019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效益的共担共享

 

事实上,无论是在政治体制领域的民主化,还是在经济体制领域的市场化,其社会及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是在空间上,不仅需要保证有关建设投资及经营、经济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同时也需要在时间上,同样地保证其建设投资及经营、经济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而这个所谓的空间上的投资及经营、经济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就是有关经济社会及其社会经济,不应形而上学地区分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或主要社会成员,有诸如“经济成分”之类体制性歧视;这个所谓的时间上的投资及经营、经济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也应当从商品、资本的基本或“原始”属性,去给予其应有的权益保障,而非基于所谓公、私或国、民之类的歧视界定。

首先,在上述的所谓空间上的社会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解决“谁投资、谁受益”问题的关键,其实不仅仅是投资者的问题,而更主要是围绕整个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权利或权益分配的问题。这种分配,不仅仅表现在投资者、经营者的直接投资及其经营管理收入方面,也反映在诸社会成员,在基础设施方面所得到的直接或间接的“实惠”方面。如后者的政府在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而增加的税收,以及公众也在基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所提供的社会生产、生活的便利,并因此所增加的劳动收入等。因此,单纯或片面的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所提供的公共性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是姓“社”或姓“资”等,都不过是想在有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即想以一个“公”字去分享其权利,又想推卸自身责任,以一个“私”字去藐视、践踏和掠夺他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及经营管理权益。

其次,在上述的所谓时间上的社会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具有很强公共性社会服务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讲,无论是从商品价值生产流通的角度去讲,还是从资本价值生产流通的角度去说——尤其是后者,其建设投资收益薄、且周期长的问题,导致了我们的社会对这样的投资,无论其投资资本的属性“确权”,还是其权益的商品化流转等,都必须在全要素的、包括市场体制在内的社会体制方面,给予系统性的、从中长期到中短期投资效益的社会保障。在这方面,本来就不存在投资属性的公、私或国、民之分,只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体制、社会体制及其制度的明确和确立。在以行政为主导、并仍然区别对待投资主体及其资本属性的我国,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依然没有客观、系统而科学地从理论与实践方面给予厘清和厘定,那么,包括“混改”在内的、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恐怕也就只有持续不断地、根深蒂固地依靠公有或国有的力量,而不是整个市场及社会的力量,去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发展了。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